军舰导弹打完了怎么办?

心飞翔145442358


现代战争中很难出现军舰把导弹打完的情况,现在的战争中,军队是非常专业和职业的,有一整套流程来分析作战的目标、战斗的方式、需要的兵力和弹药量,然后再根据需要配齐相关部队和装备。尤其是海军这种在海上独立机动作战的军种,会根据不同的任务灵活选择参战的军舰规模以及携带的弹药。当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大胆的设想如果导弹打完了该怎么办。

图为现代级驱逐舰发射导弹,由于现代级反舰导弹只有8枚,他的价值也在于这8枚导弹,因此曾经被人诟病为打完导弹就没有用了。

假设场景1:俄罗斯海军军舰导弹打完了

不同的国家对待军舰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军舰的使用方式也不同。我们先假设俄罗斯海军军舰导弹打完的场景。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海军并不是夺取远洋制海权的军种,而是发动核打击、掩护核潜艇、支援陆地作战滨海侧翼的军种,即便是在苏联时期,苏联海军也只是破坏敌人制海权的舰队,而不是争夺制海权的舰队。

图为现代级驱逐舰吊装日炙超音速导弹。

因此,俄罗斯海军带有明显的重火力、轻自持力的特点,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如果是高烈度的海战,军舰出海就意味着必须要打完导弹再回来,甚至不回来也可以。比如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就是侦察突击群的主力舰,平时用于跟踪敌舰,一旦开战,利用两座双管130毫米舰炮和短射程的日炙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压制敌人的火力,而自己的自卫方式只有4座AK630近防炮和一座单臂式飓风防空导弹。

图为光荣级导弹巡洋舰上的火山反舰导弹发射筒,一共备弹16枚,打完之后要么敌人被击沉,要么自己准备防御,俄罗斯就这么干脆。

在实战中,现代级会在视距范围内迅速的压制敌人航母战斗群的护航军舰,重点打击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并且把敌人舰队位置不断发回给后方的导弹突击群,自己根本不需要考虑生存,因为在这个局面下,现代级几乎很难不被击沉,他的使命就是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打完所有的导弹。后方的由光荣级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等大型舰组成的导弹突击群迅速向事发海域发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如花岗岩和火山导弹,对编队内的大型军舰比如航母展开打击。

图为现代级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现代级驱逐舰要在视距内压制敌人的军舰。

因此,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战时导弹打完了这是好事,说明他们压制敌人的目的实现了。当然,他们也根本无需考虑再装填,一来后勤能力达不到,二来军舰导弹打完后,要么敌人舰队已经被摧毁,要么自己就要被击沉了,所以也无所谓再装填了。这就是俄罗斯著名的饱和攻击战法。

图为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军舰的垂直发射系统有多少单元,基本就是备弹多少发。


假设场景2:美国海军军舰导弹打完了

美国海军和俄罗斯海军不同,美国海军是远征型的部队,是远洋机动作战的制海舰队,美国三军总战略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作战,其中海军奉行的战略就是海上机动作战,这点从未改变,只是90年代后期有一段时间转为错误的由海向陆作战思维,当然后来又得到了纠正。总的来说,美国海军的军舰总是要在远洋地区长期脱离本土和母港活动,补充弹药实在是不方便。

图为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器正在吊装导弹,吊臂占用了3个单元的垂发空间。

同时,对美国海军而言,不论是高烈度还是低烈度战争,美国海军的军舰既然长期不返回母港,就很难确保弹药总是填满的,于是美国人的办法是军舰带上足够的弹药,除了装在发射筒内的导弹,军舰还设置了弹药仓库,装满了各种导弹,以便于海战中导弹打完了,能够迅速进行就地自己补充,采取的方式是改造导弹垂直发射器。

上图为MK41垂直发射器上的吊臂在工作,下图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靠港后,在港口补给弹药。

美国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器是8单元为一组的,但是不论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还是提康德罗佳级巡洋舰,他们在舰上的MK41发射器中,都有3个单元是空出来的,里面装着一座吊臂,这个吊臂就是专用于装填垂直发射器内的导弹的,一旦导弹打完,这条吊臂就会伸出来,把储备的导弹吊装进导弹发射器中,继续进行作战,这就是美国人的办法。

图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他们需要经常在远洋独立作战,因此自我保障的能力比较强。

假设场景3:我们海军军舰导弹打完了

我国海军的舰艇一开始有着典型的苏系风格,重火力、轻自持力,但是后来新一代大型军舰越来越接近西方理念,我国海军也从空潜快为主的破坏制海权型海军,转变为以航母为主、大型舰艇为辅的远洋制海型舰队,因此我国海军兼有俄罗斯海军的特色和一些西方海军的思维。对于军舰而言,导弹打完了会有不同的方式解决。

图为我国052C驱逐舰上的垂发弹药吊臂在工作中。

比如,我国海军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也装备了一个导弹垂直发射器吊臂,一旦垂直发射器内的红旗9导弹打完了,可以从弹药库迅速提取新的导弹,通过吊臂装填到导弹垂直发射器中。但是这个吊臂在后来的052D和055型驱逐舰上被取消了,理由是我国海军垂直发射导弹很多,从054A到052D到055,垂直发射器从32单元岛112单元不等,一个驱逐舰支队就有近一千个垂直导弹发射井,实在是没有必要进行再装填,如果有这个必要,可以派出两个驱逐舰支队。

上图为054A护卫舰在补充HQ16防空导弹,下图为052B驱逐舰在补充HQ16防空导弹,虽然是同一种导弹,但是发射器不同,补充的方式也不同。

当然,我国海军打完导弹之后,也可以继续发扬艰苦奋战的精神,进行海上近距离作战。


海事先锋


现代军舰除了导弹还有主炮,鱼雷等武器,可以继续作战。导弹打完时,相信大部分舰长会下令全舰操作火炮继续战斗。这个时候,背后是祖国的海域,头顶是军徽的荣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舰是国家财产是流动的国土,绝不可能因为导弹耗尽就放弃军舰。

其实军舰导弹要全部打完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现代化海战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体系化作战,很少会出现单舰作战的情况,通常是多艘舰艇以航母打击群的方式协调作战。一个航母打击群有多艘军舰,携带有数百枚导弹,而且在战前后勤部门也会根据舰队任务需求,配备足够使用的武器。

我觉得题主可能想问的是现代军舰导弹打完之后,还能不能再填装吧?现代军舰多采用导弹垂直发射技术,以美国著名的阿利·伯克I型驱逐舰为例。阿利·伯克I型驱逐舰舰艏装备的一套MK-41-0型垂直发射系统,共32单元,备弹29枚,舰尾装备一套MK-41-1型垂直发射系统,共64单元,备弹61枚。大家发现没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共装备有96个垂直发射单元,但是导弹却只携带90枚。这是为什么呢?来看这张图。

▲这是位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舰尾64单元的MK-41-1垂直发射系统,图中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吊车吊装导弹发射筒。注意观察红圈中的导弹发射井盖板,是不是有点与众不同?这三块盖板是连在一起的,里面装的并不是三枚导弹,而是一具吊车。就是在军舰面临导弹全部打完的情况下,再填装导弹的。这个吊车平时收纳在导弹发射井内,在海上填装作业时展开。就像这样子▼。

有没有觉得美帝工程师的脑洞巨大?设计是的确非常巧妙,没得说,但是用是真的不好用。这套系统平时收纳在发射井内,虽然占了3个坑位,但是不仅可以在港口填装导弹,还可以在海上通过补给舰进行海上填装。根据设计初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这套再填装系统在5级海况下填装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个发射筒。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船员们发现事情好像不像工程师们想象的那样。

海上的情况是时时刻刻变化的,两艘大型军舰进行补给时需要相对静止航行。海浪会导致军舰在不定的晃动,吊车作业需要额外的绳索固定。而且,一枚导弹的价格动辄数百万美元,身上还带着一个几百公斤高爆炸药的弹头,在吊装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根本没有工程师在设计之初想的那么简单。根据美国海军在海上的实际作业,压根达不到设计之初的标准。在海上补给时,阿利·伯克级的这套再填装系统仅仅能够实现在3级海况下每小时3-4枚的填装速度。后来,美国的工程师们发现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这个吊车压根就是鸡肋,不如空出这三个发射井,填装更多的导弹。所以从伯克fightII开始,取消了这个吊车,携带的导弹数量从原来的90枚增长到了96枚。
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有,我们国家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也装备了类似的再填装系统。这是我国052C级驱逐舰前甲板垂直发射系统系统的特写,可以看到我国特有的冷发射发射井该全部打开,在发射系统中央位置有一个机械臂伸出。这个机械臂就是052C型驱逐舰的再填装吊车,专业吊装红旗-9防空导弹。这个东西很明显,学着美国搞出来的,不过现在已经证明,这个吊车作用不大,是美国人走了岔路。所以后来我国的军舰就没了这个吊车,文章开头照片就是052D,整齐的巧克力发射井。所以军舰导弹打完了,改用主炮继续战斗吧。


赤焰哒哒哒


首先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军舰自身装载的导弹等弹药往往是足够完成作战任务的,而且很多时候军舰都是以编队执行任务的,一支编队往往就能达到数百枚导弹的火力,基本能够执行所要完成的作战任务,完全是足够使用的。

而且出发之前,作战部门会考虑到编队可能遇到的情况,尽量保证弹药充足。而如果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作战任务,比如编队搭载的弹药不够作战使用时,往往会采取其他应急预案,派遣增援部队等,保证火力够用。

但是毕竟军舰会有打光弹药的一天。如果军舰的导弹打光了,基本只有回港补充这一个选择,现有技术无法做到在海上补充导弹。导弹体积大,重量沉,需要精确地部署到发射设备上,而现代军舰一般使用的都是甲板利用率高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所以在海上是很难补充的,只有回到港内利用港内设备补充。

不过也不是所有导弹都不能补充。像轻型防空导弹等,是可以包装好后通过补给舰或者直升机进行补给的。而像我国此前经常使用的斜置导弹发射箱,由于是暴露在外面的,也是可以直接通过补给舰上的吊臂等进行吊装来补充的。


前沿阵地


对于现代军舰而言,导弹无疑是最为主要的作战武器,火炮、鱼雷、火箭弹之类的其他武器由于射程和威力等局限性,都逐渐沦为自卫性质的装备。所以战时一旦军舰把携带的导弹全部打完了,立即退出战场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此时不仅无法提供有效火力输出,反而只能成为拖累友舰的猪队友。军舰退出战场以后无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回到己方海军基地靠岸补给,二是就近与己方综合补给舰在指定海域汇合接受海上补给。

这两个途径当然是各有利弊,在基地靠岸补给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最便利的,海上补给就比较麻烦了,由于导弹的体积重量都比较大,而且相当精密脆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进行吊装转运的确存在着一定风险系数的。不过为了缩短补给周期,增强舰队的远洋作战能力,海上补给武器弹药尤其是导弹,也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必须掌握的必备科目。过去的军舰发射导弹基本上都是采取倾斜发射方式,导弹发射装置通常直接摆在甲板上。

如此一来装卸导弹相对方便,只需要综合补给舰使用起吊设备将打空的导弹发射箱整体吊走,再吊来新的导弹发射箱装上,军舰上的工作人员用扳手拧几个螺丝就搞定了,这样的场面在中国海军的051型驱逐舰、052型驱逐舰、053型护卫舰等老式军舰上经常可以看到。随着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普及,无疑增加了海上补给导弹的难度,综合补给舰只能把导弹先放置在军舰的甲板上,然后由军舰自带的起吊设备自行装填。

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早期型号就是典型例子,虽然在理论上有96个垂发单元,但是分别配备了两部起重机,各自占用了3个垂发单元的位置,实际只有90个垂发单元可以容纳导弹。这两部起重机负责将导弹装入垂发系统的发射井当中,只能装填较轻的标准2舰空导弹,战斧对地巡航导弹这样的大家伙就无能为力了,而且海况稍高就无法作业,使用效率实在差强人意。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改进型开始,起重机就被取消了。

中国海军的052C型驱逐舰也有类似的设计,在圆盘式冷垂发单元的中间位置安装了收缩式的起重机,用于装填海红9舰空导弹。同样在后续改进型的052D型驱逐舰上,换装了通用热垂发,起重机也被彻底弃用。中美两国海军的最新型军舰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海上补给导弹的能力,这是因为垂发系统大幅提升了军舰的导弹携带量,尤其是一坑多弹技术的出现,一艘军舰甚至经常装不满导弹,在实战中打完导弹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加用不着保留海上再装填功能。


晨曦谈兵


现代军舰除了导弹还有主炮,鱼雷等武器,可以继续作战。导弹打完时,相信大部分舰长会下令全舰操作火炮继续战斗。这个时候,背后是祖国的海域,头顶是军徽的荣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舰是国家财产是流动的国土,绝不可能因为导弹耗尽就放弃军舰。

其实军舰导弹要全部打完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现代化海战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体系化作战,很少会出现单舰作战的情况,通常是多艘舰艇以航母打击群的方式协调作战。一个航母打击群有多艘军舰,携带有数百枚导弹,而且在战前后勤部门也会根据舰队任务需求,配备足够使用的武器。



如果有敌方个把架军舰、战机突破到我舰队附近,可以用精确的舰对空、舰对舰导弹将其击落击沉,因此军舰会把所有的导弹都打光的可能性很小。假设真的把导弹都打光了,也要利用其它配置的轻重武器进行自卫还击,直至把敌人消灭,如果不幸被对方击中,应采取自救措施保护军舰。
那么,

实战中打完导弹的情况到底有没有?确实是有,但无关紧要。美国海军就在一次打击叙利亚空军基地的行动中,发射61枚“战斧导弹”,打空了2艘驱逐舰的库存。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对手毫无反击之力,自然随便打,这艘打完了那艘打,全打了还有补给舰。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海军作战打的是高科技的战争,尤其我国海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用几艘小艇打大艇,甚至近战投手榴弹,用高射机枪打飞机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可以想象,当我们的航空母舰出海作战时,旁边有多艘055,多艘052-056保驾护航,当敌人还在几千公里外的时候,我们已经派出舰载机将对方消灭了,敌方很多军舰还没有发射导弹就被击沉了。

如果有敌方个把架军舰、战机突破到我舰队附近,可以用精确的舰对空、舰对舰导弹将其击落击沉,因此军舰会把所有的导弹都打光的可能性很小。

假设真的把导弹都打光了,也要利用其它配置的轻重武器进行自卫还击,直至把敌人消灭,如果不幸被对方击中,应采取自救措施保护军舰。


一经发现


打光了导弹还有火炮和鱼雷,有深水炸弹、反潜火箭弹。当然,现在海战的主要武器是导弹,如果把导弹打光了,也就差不多等同于把武器弹药打光了。要是在海战中军舰把所有的武器弹药都打光了怎么办?,是“我舰奉命撞击你舰”还是举白旗投降?又或者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一般来说,除非是自己无能瞎乱搞,要不然的话在海战中基本不存在弹药打光了的事。

咱们有句话叫“不打无准备之仗”。你这支军舰编队打算去哪,打算打一场什么样的仗,估计要打多久,事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作战的参谋啊,后勤保障部门啊,战场调度人员啊……他们都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和应急预案。比如说咱们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面对的主要作战对手是海盗,那咱就多带些炮弹,各种枪械的子弹,至于各类防空、反潜、反舰导弹、鱼雷等大杀器就带得比较少了。因为这玩意基本派不上用场,带少量防身就行了。如果你去和别国海军打一场现代化的海战,那防空导弹、反潜导弹、反舰导弹、鱼雷这些大杀器就要多带了。因为打现代海战主要就是靠它们。另外,还要考虑战斗进行多久,是正面硬杠还是背后偷袭?是打几炮吓唬人还是要把对方直接团灭?等等,等等,所有的问题都要预告评估并做相应的准备。毕竟打一天和打一个月所要做的准备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有准备又怎样?毕竟军舰上的武器库有限啊。再怎么打总有消耗完的时候啊。这就是后勤保障部门的事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战争开打,无论是陆战也好海战也好,后勤保障部门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源源不断的将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如武器弹药、装备、油料、食物和水等等运往前线,绝对不能让部队断顿饿肚子。

在陆战中,指挥官都会留下部分人员作为预备队的,在海战中也一样,指挥官不会让所有的军舰一块上。当在前线中的军舰武器弹药消耗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指挥官就会要这艘军舰边打边撤出战场到后方补给,而它的空缺则由齐装满员的预备舰补上。所以,在海战中不会出现军舰弹药打光的事。

那万一补给线被切断了呢?这也有应急预案。万一补给线被切断,那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恢复补给线。不但补给线切断要有应急预案,其他的很多事都要有。例如咱们看电影《战狼2》,雇佣兵和反政府武装屠杀平民,我海军编队通过战场监视系统看着,并做好了一切准备,却因要等上级批复命令而无可奈何。当上级同意他们使用武力的命令一到,随着舰队司令怒吼一声“开火!”,军舰上的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向目标飞去。这一幕确实很燃。但燃归燃,现实中如果真发生这样的情况,指挥官根本不需要请示上级,因为在前往战区撤侨时就已经制订有应急预案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只需要根据预案做出决定就行了。这些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后勤补给线切断,指挥官阵亡,失去联系、陷入重围……。回到原来的话题。如果补给线被切断,那第一要务当然就是要千方百计恢复补给线;如果恢复不了,那就要当机立断,立刻撤退。绝对不能等到弹药打光了在那抓瞎。

那如果真的把弹药打光了,怎么办?一艘没有弹药的军舰就是一艘废舰,和烧火棍没什么区别。碰到这样的倒霉事,一是赶紧开溜,有多快跑多快;要是跑不了就举白旗投降;如果不愿意投降,那就打开水密舱门自沉,又或者像邓世昌那样开足马力朝敌舰撞过去。除此之外,没别的招了。


血染战旗红


我是傀儡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自二战开始,海军就以强大的火力和残酷的生存环境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军舰是海军主要的防空力量和主要的反导反潜力量,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即使是目前载弹量最大的军舰,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也就装备了20枚远程SS-N-19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20枚SS-N-16反潜导弹,96枚SA-N-6远程防空导弹,128枚SA-N-9近程防空导弹。

对于大规模海战来说,这样的载弹量,在面对漫天的轰炸机和遍野和敌方军舰时,万一导弹打完了怎么办呢?

其实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往往军舰都是在弹药打光之前就完成了打击任务,或者被歼灭。

这才是真实的战争。

再者说,携弹量的问题,军舰就这么大,军方也想多带可也要情况允许才行啊,总不能拿绳子绑几颗备弹像车子的备胎一样挂舰后吧!

就算真的遇到弹尽粮绝的情况,后方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你运送给养的,毕竟补给舰和海上运输机就是干这个的。




利益的本质


现代海战基本上都是超视距作战,为了执行多样化任务,配备的导弹也是相当丰富!如果是反舰导弹用完了,那么还有防空导弹可以用于防空作战,如果防空导弹也打完了,那么还剩下反潜火箭弹可以用于反潜作战。那要是所有导弹都没了怎么办?说实话,如果没有对地火力支援任务,那么军舰基本上可以滚回港口了,动动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军舰谁愿意留下来当敌军的靶子?有些人说可以就地进行导弹补给,其实现代军舰很少有备弹,即使用补给舰加吊装臂的组合,那效率低到可怕,基本上属于鸡肋。



在现实高强度的海战对抗中,一艘军舰如果能将自己携带的导弹全部打出去那绝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在打完自己的导弹后还能够全身而退,那绝对是人品爆炸!以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例,它一共安装有12个8联装MK41垂发单元,一次性能够装弹90多发,根据任务需要能够使用包括海麻雀和标准2防空导弹、战斧系列巡航导弹、火箭助推鱼雷等多种武器,在早期的阿利伯克级上还有两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

这样看的话,阿利伯克级兼具防空、反潜、反舰等多种能力,自身导弹总数接近100枚!如果战争期间,阿利伯克级能够将导弹全部打出去,即使按按50%的拦截率计算,那么也有50发命中。而美军驱逐舰基本上都是伴随航母战斗群作战,如果面对的是伊拉克、伊朗这样的弱小海军,他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舰载机群已经足够将他们团灭,驱逐舰也就是过去看看热闹。如若是面对中俄这样拥有完整防空反舰能力的强大海军,双方驱逐舰拼尽全力都将导弹全部打出去了,还不能分出胜负,我想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那如果真的发生导弹打完了,驱逐舰能够进行导弹补给吗?有些确实可以,阿利伯克1型上的MK41上有专门的导弹再装填单元,它一共占据了三个弹坑,升起来就是一个类似于起重机的机械臂,可以通过与补给舰配合对垂发单元进行导弹吊装补给,看似很高大上是不是?其实然并卵,这个再装填装置的效率极差,一个小时只能装填3发,想象一下冒着被敌方击沉的危险装填了一个小时,结果一分钟就全部打出去了,你的心态会不会崩溃?也正是因为形似鸡肋,因此后续的阿利伯克级以及最新的朱姆沃尔特都取消了这种装置。

其实除了导弹外,驱逐舰的舰炮也是不可忽视的武力输出,美国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参战,使用18门大口径主炮向伊拉克沿海阵地投射超过1200发炮弹,打掉伊军数十个炮兵阵地和雷达站。

而我军的052D驱逐舰装备的H/PJ38型单管130毫米舰炮,射速40发/分,一次投射火力超过同口径一个陆炮营,在海湾战争中如果使用这样精准度和射速更快的数字化主炮执行对岸火力压制,其效果比依阿华级只会更胜一筹!所以如果驱逐舰导弹打完了,也可以继续使用主炮执行对岸压制,但是如果没有类似任务,我认为还是赶紧跑路吧,毕竟超视距海战,舰炮也就只能拿来保命而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军武吐槽君


撒丫子跑啊,弹药用完了,不是还有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