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對潮汕地區以外的人來說,潮汕的地名總是弄不清的一個謎。什麼潮汕、潮州、潮安、潮陽,不知誰大誰小,誰先誰後。但是,總有一個概念是沒錯的,那就是:凡是帶“潮”字的,就是指中國東南靠近臺灣的這片地方。雖然其它地名還很多,但只有“潮”這個字在人們印象中紮下了根。

現在說“潮汕”,它已經不是個地名,而是以特有的文化形態為特徵的地域名。小,則包括現在的揭陽市、潮州市、汕頭市;大,則到汕尾市東部、梅州市的南部和閩南部分地方。其特點是以潮州方言為主、客家方言為輔的方言區。

我們通常說的潮汕文化,其實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潮人文化,二是客家人文化(簡稱“客家文化”);由於客家文化的主體和研究中心州在梅和閩南,潮人文化的研究成為潮汕地區的主要對象,多數情況下,也就習慣地稱潮人文化為潮汕文化了。其實,說潮人文化應該涵蓋更廣,包括海外潮人與散居在國內其它地方的潮人在內。

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潮汕這個地方,兩億年前是海洋,大約在1.8億年前由海洋變為陸地;4萬年前又被海水淹沒,1。8萬年前復現為陸地;1萬年前低處再被淹沒,高處已有人類居住,大約5000年前海水退去,形成現在的地貌。

早期人類文明,在潮汕表現為“貝丘文化”和“浮濱類型文 化”。“貝丘文化”就是現在考古 ;時發現的新石器時期古人食用 :海洋食品剩下的貝殼類遺存; :“浮濱類型文化”是指在饒平浮濱鎮附近發現的古墓中文物所代表的商周時期文化。

潮汕最早的行政建制,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郡縣制時。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立二個郡,統歸揚州管。其中南海郡管轄現在廣東的廣大地區,在揭陽嶺置戎所駐兵。後南越王獨立,管轄潮汕地區近百年。史籍上已有揭陽今史定的記載。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設立揭陽縣,至今約 2000多年。

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新莽元始四年(4年),改揭陽縣為南海亭。東漢時又改網揭陽縣,隸屬於荊州南海郡。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分出海陽、綏安、海寧、潮陽四縣,隸屬於東官郡(今東莞前身)。這時最—早早餐出現“潮”字,所以後代多有用“潮陽”代稱潮汕的,即源於此。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設義安郡。現在在國外有義安會館、義安學校等,用的就是潮汕這個古名。

南梁寸,一度改為瀛州,隸屬於東揚州。陳時廢。現在潮汕許多詩人作詩,還願意用“瀛州”來代指古潮汕。

隋開皇十年(590年),撤義安郡,改海陽縣為義安縣。次年 (591年),取“潮水往復為名”,在義安縣設立潮州,至今1400多年;

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唐天寶元年(742年),曾改潮州為潮陽郡,至758年又改為潮州。但在前人的詩作中,由於“潮陽”比“潮州’’響亮,願意把潮州稱為潮陽。所以後來的著名詩句,如“夕貶潮陽路八千”、“海濱鄒魯是潮陽”、“潮陽山水東南奇”等,都是指古代大潮汕地區。

以後行政區劃和歸屬雖然:多有變化,但“潮州”二字始終 存在:直到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答應在潮州開設對外貿易口岸,具體選址定在汕頭。那時的汕頭雖然只是海邊的-一個小漁村,但已經有了停靠船舶的碼頭。從此汕頭正式開埠,由潮州府下的澄海縣管轄。

民國成立後,在廣東都督府下設潮梅鎮守使,駐汕頭,逐步形成了汕頭成為粵東中心城市的雛形。1921年7月,成立汕頭市政廳。此後汕頭多為粵東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所在地:1945、 1947、1949、1975年,數次將汕頭市定為省轄市.

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1981年,汕頭經濟特區成立。1991年特區擴大為全市。

從1992年1月1日起,大潮汕分為揭陽、潮州、汕頭三個地級市,但文化上仍然是—個整體。潮學國際研討會輪流在三市召開;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嶺海詩社等民間組織,仍由三市人員組成;汕頭大學仍以培養大潮汕人才為己任。廣東的著名旅遊品牌“潮汕遊”,也是以大潮汕的旅遊資源為對象

歷史上的潮汕名是怎麼來的?

總之,“潮汕”作為地域名稱,雖無固定指謂,卻可以泛指歷史—上的這—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