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如果大家湊在一起,談論的話題為泡菜時,你的腦海裡蹦出來的,除了咱們中國自己的泡菜外,肯定還有紅彤彤的韓國泡菜,因為前幾年鋪天蓋地的韓劇裡,每一部都少不了韓國泡菜的影子。大家都知道,泡菜是韓國人的國菜,一天三頓都離不開。韓國人參加各種競技比賽,如果贏不到獎牌,肯定是那天沒吃到泡菜。

咱們中國的美食太多,泡菜上不了電視劇這種大場面,但在日常中,其實也是我們常備的小菜。中國很多省份都有泡菜,尤其以四川泡菜最為有名。雖然四川只是中國的一個省,但遠比韓國的領土面積大,所以,今天將四川泡菜和韓國泡菜推上美食PK臺,並不至於辱沒韓國。

泡菜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詩經.小雅.信南》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詩句,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菹菜者,酸菜也”,酸菜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泡菜。先秦《周禮》、《孟子》、《楚辭》中也有醃漬菜的記載。《辭海》對“泡菜”的詮釋是:“將蔬菜用淡鹽水浸漬而成。……質脆、味香而微酸,或稍帶辣味,不必複製就能食用。四川泡菜最為有名。”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泡在壇中的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源遠流長,被譽為“川菜之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 作菹菜生菜法第八十八》中已有製作泡菜的專述:“收菜時,即擇取好者,菅蒲束之”。“作鹽水,令極鹹,於鹽水中洗菜。--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爛。“洗菜鹽水,澄取清者,瀉者甕中,令沒菜把即止,不復調和。”

宋《東京夢華錄》載有“薑辣蘿蔔,生醃木瓜”。經過元、明、清後,已經有酸菜、泡菜、醃菜、醬菜、鹽酸菜……等數十種。

清乾隆時期,四川羅江李調元在所著的《函海.醒園錄》中,論述了大蒜、生薑等20多種蔬菜的泡漬方法,大大加快了四川泡菜的發展。民國初年出版的《成都通覽》記載有“家家均有”的22種泡菜。

以上的種種記載,充分論證了在天府之國的四川,經家庭婦女們長期的實踐總結,製作泡菜的工藝逐漸完善,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四川泡菜。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擺在盤中的四川泡菜

韓國泡菜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唐朝。唐朝時,韓國被納入安東都護府管理。安東都護府的辦公地點曾經駐紮在平壤,不錯,就是現在北朝鮮的首都平壤。所以確切地說,韓國泡菜應該叫朝鮮半島泡菜才對,因為北朝鮮的泡菜並不亞於南韓。只是北朝鮮由於多種原因低調而不張揚,被高調善宣傳的南韓搶走了風頭而已。

安東都護府的老大乃一代名將薛仁貴,薛仁貴出身低微,最早在軍隊從事廚師工作,後人稱之為火頭軍。其火頭軍戰友中有很多是四川人,熟悉泡菜的製作工藝,跟隨薛仁貴駐紮到平壤後,將這泡菜製作也帶到了那裡,並流傳下去。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普州太后許黃玉

另一種說法,時間更早,要上溯到東漢時期。公元47年,四川境內發生了以雷遷為首的聲勢浩大的暴動。東漢政府驚慌失措,急忙下旨調派威武將軍劉尚率領精兵萬餘人征討平叛。經過一年多的生死決戰,雷遷及其部屬終因寡不敵眾,以失敗而告終。公元48年,東漢政府為防止再次發生叛亂,強行將“亂民”7000餘人遷往江夏(今武漢一帶)。

年方16歲,貌若天仙的資陽安嶽姑娘許黃玉,也隨族人一起被押送江夏。沿途受盡官兵的欺凌和鞭打,導致再次發生暴動。許黃玉家族等20餘人殺死隨船官兵,奪船東下,經揚子江,漂流入黃海,最終於公元48年7月27日清晨,來到了朝鮮半島南端伽倻國的金海市。伽倻國的國王金首露,驚羨於許黃玉沉魚落雁之色,隨即將她納為王妃,後人尊稱她為“普州太后”。當時的伽倻國,是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的一個小國,後被新羅國吞併,新羅國的領地到了現在,屬於韓國。金首露和許黃玉的後人都為金姓,乃現在韓國最大的姓氏。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韓國泡菜

許黃玉成為三韓伽倻國金首露王的王妃以後,她的族人也得到了厚待。許氏家族本是豪門望族,見多識廣。他們一行不僅將東漢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都引入了伽倻國的朝堂,還將經濟發達的東漢農耕、水利、養殖、編織、冶煉以及烹飪等技術帶到了朝鮮半島,使當地的經濟得到了發展。其中烹飪的技術裡面,就包含了泡菜的製作工藝。

哪一種傳說更可靠,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種傳說都說明韓國的泡菜起源於中國。而無論四川泡菜還是韓國泡菜,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製作工藝和外觀形狀,幾乎都一樣。直到明末清初,辣椒普及之後,韓國人喜歡將辣椒碾成極細的末,包裹著蔬菜醃製,一片紅豔,從視覺上產生了根本的區別。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現場製作韓國泡菜

韓國泡菜的製作工藝經過不斷改良,發展到現在,主要材料為鹽、蒜泥、辣椒粉、薑末以及新鮮蔬菜,將辣椒粉等各種佐料包裹蔬菜,以醃製為主,製作工藝較為單一。韓國泡菜中,以辣白菜最負盛名,今天分享一道辣白菜的做法:

準備白菜兩顆,極細的辣椒粉、胡蘿蔔、韭菜、姜、蔥、蒜、蘋果、梨、食鹽、魚露、白糖。

將白菜洗淨,從底部切一刀,然後掰開,兩顆白菜分成四瓣;把每片白菜葉子都抹鹽,醃兩個小時以上;將胡蘿蔔切絲,姜、蔥、蒜切成末,蘋果和梨切小丁,韭菜切段;

將上述處理好的醃料加辣椒粉、鹽、魚露和少許糖拌勻醃一會(醃料醃好後,味道相互滲透,會出些湯水);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韓國泡菜組合

用鹽殺過水的白菜縮了好多,洗淨後控幹水份,然後用醃料抹在每一片白菜葉上,儘量都抹到,然後裝入容器中,再將剩餘的醃料也都倒入,裹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一個星期後,辣白菜即成。

相對韓國泡菜,四川泡菜花樣較多。四川泡菜按用途可分為調料菜和下飯菜。調料菜即可用做烹飪菜餚的調料,比如泡椒(燈籠椒、野山椒)、泡姜、泡蒜;下飯菜即撈起來或單或雜或澆點辣椒油就可伴飯伴粥的,蘿蔔棵兒、芹菜條兒、白菜葉兒等等大部分泡菜都屬此列。

按泡製時間,四川泡菜又可分為滾水菜和深水菜。滾水菜又叫“洗澡菜”,意即在泡菜水裡呆一、兩天即成,需要隨泡隨吃泡長了變酸的,比如蘿蔔皮兒、萵苣條、葉類等;至於深水菜,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可以在泡菜水裡常呆的,比如仔姜、蒜、泡椒、心裡美蘿蔔等。但以上分法有時有些模糊,而界限最分明的分類,是泡菜裡的葷和素。不光素菜能泡,雞爪、豬耳、百葉都能用來泡。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色澤亮麗的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關鍵在於泡菜母水的製作,本人制作泡菜母水,一般採用以下方法:在壇中倒進礦泉水(如果捨不得花錢,涼開水也行),放入大塊生薑,去皮蒜瓣若干,特辣的新鮮小紅辣椒若干,大紅花椒若干。然後放入洗淨的捲心菜、豇豆等,並放入半玻璃杯食鹽(其量視口味而定,但不宜少,最好是四川產的泡菜鹽或者大粒食鹽),三兩至半斤白酒。將壇蓋蓋嚴,在室溫下靜待十天左右。這時母水已發酵變酸,即可取出所泡的菜食用。但此時的母水還不夠到味,還需歷煉若干次,方能成為味醇的酸水。第一次所泡之菜成功後,可續加入新菜。

韓國泡菜緋紅豔麗,入口偏鹹,酸酸甜甜有點辣,講究味道綿長。四川泡菜色澤鮮亮,味道鹹酸,講究口感脆爽。兩種泡菜營養價值俱高,都有開胃提神、醒酒去膩之能。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餐前小吃之四川泡菜

當今社會的很多年輕男女,喜歡光顧韓國料理店,男的一邊吃韓國泡菜,一邊臆想韓國的整容美眉;女的一邊吃韓國泡菜,一邊亂思韓國的長腿歐巴。男女各懷鬼胎,縱是意中人就在身邊,心中也照想無誤。

於老夫而言,韓國泡菜恰似一夜的新歡,四川泡菜卻是白頭到老的妻子。一夜新歡,火辣刺激過後,激情不再,轉頭定會想起家中患難與共的老妻,那一種情感才配得上一生一世。

四川泡菜作為中國泡菜的代表,和韓國泡菜PK進行,於當今的韓國人來說,是一件極其尷尬而又痛苦的事情。韓國人的美食品類不多,因而齊舉國之力宣傳泡菜,使之成為外界對韓國飲食文化最突出的印象。然而,就算世界聞名,也並沒有什麼鬼用,韓國泡菜很難上中國餐桌,可中國泡菜卻擺滿韓國餐桌,韓國泡菜VS中國泡菜,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韓國泡菜,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

韓國人的泡菜作坊

據韓國關稅廳2017年1月17日發佈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泡菜的貿易逆差為503億韓元(約合3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1%。這不僅是自2000年實施相關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也是逆差數值首次突破500億韓元的大關。與此同時,韓國泡菜的進出口數量差距也創下新紀錄——2017年韓國進口泡菜27.56萬噸,是出口量(2.43萬噸)的10倍。這一連串數字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生產的泡菜物美價廉,大舉進入韓國市場。中國產泡菜在韓國進口泡菜中佔比達99%。對此,韓國媒體驚呼中國泡菜“攻陷”韓國市場。

這只是2017年的數據,發展到現在,這些數據還在增長。韓國泡菜已然貼上了中國製造的標籤。

韓國泡菜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天下所有的泡菜中,可謂站上了世界的屋頂。可是韓國大多的泡菜卻由中國製作,實際上,從貿易的角度,韓國泡菜已然就是中國泡菜。這一現實,不禁讓我想起周杰倫和溫嵐唱的:在屋頂唱著你的歌,這屋頂有美麗的邂逅。

韓國泡菜也在屋頂唱著中國泡菜的歌,難道不是麼?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

《解讀四川泡菜歷史》

《韓國泡菜VS中國泡菜冰火兩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