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吵架後大腦“停機”,醫生28分鐘救治為她“重啟”

通訊員 薛冰妮 高龍 朱健

單側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語言不清,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一旦突然出現這些症狀就可能是患上了卒中,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中風”“大腦停機”。這個時候對於癱軟在懷的親人最關鍵的就是時間。

10月29日,在第14個“世界腦卒中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合急診、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科、檢驗科,組建腦血管病救治頂尖團隊,成功打造綠色通道將急性腦卒中在院治療時間縮短到28分鐘黃金救治時間,目前為廣州市最快治療團隊之一。

吵架後中風,28分鐘成功“重啟大腦”

家在海珠區的黃阿姨,今年56歲,平素身體一直不錯,就是脾氣欠佳、血壓也忽高忽低。近日,一個清晨,黃阿姨又因為家庭瑣事跟家人吵了起來。

原本還只是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說著,黃阿姨越說越氣,情緒也變得愈發激烈。突然,她整個人就癱倒在了地上。“當時一下就感覺天旋地轉,眼睛也看不清了”,黃阿姨告訴記者。

黃阿姨的老伴至今回憶起來還有些後怕,“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人突然就倒下了,看著她想說話就是聽不清她說什麼,口管不住往一邊歪”。第一次見這個場面的他趕緊就給兒子打電話。

兒子得知消息後立刻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不到20分鐘,黃阿姨就被送到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急診分診護士根據“FAST/中風120”馬上對黃阿姨進行了認真的評估。

1分鐘後評估完成:構音含糊,右側鼻唇溝變淺,嘴角口右側偏斜,右側肢體肌力明顯下降。“這些評估結果意味著這位老人要最快時間進入卒中綠色通道”,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劉新通主任醫師表示。

4分鐘,急診科醫師、護士聯動完成了靜脈通道開通、心電圖、快速血糖、急凝血等治療準備的所有基本操作。

5分鐘,神經內科醫師已經護送黃阿姨到影像科開始進行一站式頭部CTP+CTA檢查,進行顱內病變、大血管、腦組織灌注評估。

在轉運期間,醫生還對黃阿姨進行了快速NIHSS評分,結果只有6分,“這個分數再次表明黃阿姨需要儘快進行治療,但我們需要排除腦出血的可能”,接診的神經內科醫生張愛武表示。25分鐘,影像檢查提示,排除腦出血,CTA未見明顯大血管閉塞,確認診斷是超早期急性腦梗死。

28分鐘,神經科醫生與黃阿姨老伴和兒子溝通後,決定進行合適劑量的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在用藥20分鐘後黃阿姨的肢體乏力症狀就逐漸緩解了,講話也能聽清楚了。

“真的沒有想到這麼快,我還沒有辦任何手續,各種治療就都上去了,所有醫護人員都是在跑著做治療,整個過程他們好像一直在卡著表做,還互相提醒”,這讓黃阿姨的兒子印象深刻。

經過7天的治療觀察,黃阿姨順利康復出院,沒有留下明顯後遺症。為什麼要卡著表做治療,劉新通表示,這是因為卒中病人時間就是生命。

“每延遲1分鐘開通閉塞血管,就有近200萬個腦細胞死亡;每延遲1分鐘開通閉塞血管,患者預期壽命縮短一週;每延遲15分鐘開通血管,患者獲得良好預後的可能性則降低10%。”

根據最新的數據表示,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而且因為過去其死亡率和致殘率高達70-90%,所以被認為是“殺手”中的“殺手”。

女子吵架後大腦“停機”,醫生28分鐘救治為她“重啟”

醫生出診現場

對於卒中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劉新通表示,主要是因為卒中的發病特點,傳統的急性腦梗死早期治療主要侷限於靜脈溶栓,但研究表明, 對大動脈急性閉塞的卒中患者,於發病4.5小時內靜脈溶栓的血管再通的成功率非常低,僅為4-9%。

“最關鍵的是,高達90%的患者到院就診時早已超過靜脈溶栓的時間窗,這個時間再進行靜脈溶栓會明顯增加患者顱內出血的併發症和死亡率”,劉新通感嘆。

所以在卒中治療過程中,除了送醫路上的時間,對於醫務人員最可控的時間就是從進入醫院開始到準確進行治療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上,我們就是要掌控我們能掌控的每一秒鐘”,劉新通表示,這也是他的團隊和全國所有優秀卒中中心在不停努力的方向。

專家提醒:

卒中預防,健康生活方式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今年的卒中日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在義診活動現場,劉新通表示這個主題太及時、太符合現在的需求,“這是因為即便是再縮短在院內的治療時間,如果不注重預防,任由其發展,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卒中高危人群的卒中發生率也將顯著上升,如果一旦發生卒中,就很可能出現來不能及時就醫的情況,從而發生悲劇”。

劉新通主任提醒,預防卒中,最關鍵的是樹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日常生活行為應格外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調油,每天飲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運動,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耐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防止過度勞累、用力過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菸、過量飲酒、久坐等)。

4、注意氣候變化、保持情緒平穩。

5、老年人應防止過快改變體位,避免便秘。

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診早治。

劉新通主任提醒,現在像腦血管病在各個年齡段都有,並不都是60、70歲才有,特別是像有高血壓、糖尿病30-40歲之間的高危人群,切不可以為腦梗死、腦出血這些病離自己很遠,一旦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前往專業的腦血管治療中心進行救治。(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派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梁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