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第一股”为何忽冷忽热

RI

DINGYOURMIND

闻 |“人造肉第一股”为何忽冷忽热

从身披“人造肉第一股”的荣耀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全世界的仰望,到股价坐上过山车一路俯冲跌没一半市值,Beyond Meat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眼下,即便Beyond Meat交出了一份首次盈利的财报,市场依旧不买账。

股价不涨反跌,总有些因素让人担心Beyond Meat会不会突然“爆雷”,当人造肉这条赛道上涌入的竞争者越来越多,Beyond Meat的光环也正逐渐褪色。

NO.236 | 字数 3245

| 无力的财报

在大片看空的声音中,Beyond Meat拿出了一份看起来十分漂亮的成绩单。

北京时间周二凌晨,Beyond Meat发布了自己的三季度财报,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实现了该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

具体数据显示,该公司三季度净利润410万美元,每股收益为0.06美元,市场预期0.03美元;净营收9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0%;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100万美元,环比增长60%。

盈利之外,Beyond Meat还在上述三项指标中全部超过市场的预期。

在此基础之上,Beyond meat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在2.65亿到2.75亿美元之间,此前市场预计为2.624亿美元。此外,该公司预计调整后的EBITDA为2000万美元,市场预期1430万美元。

然而本该引得欢呼的成绩单,Beyond Meat换回的却是当头一棒。

当天Beyond Meat财报公布后,股价盘后跌幅一度达到15%。而在这之前,Beyond Meat股价便已持续下跌。这与Beyond Meat上市之初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往昔不再,当下人们面对Beyond Meat的时候,更多的已经变成了恐慌,毕竟Beyond Meat即将迎来一个关键的时间截点。

CNBC的报道称,Beyond Meat的股票禁售期就在本周二画下终点。据了解,Beyond Meat于今年5月2日上市,180天的禁售期刚好在10月28日结束,这意味着禁售期结束后,Beyond Meat多达80%的发行盘股票将可以在市场流通交易,对Beyond Meat本就承压的股价来说,将会是一轮更大的挑战。

禁售期结束对一些年轻的初创公司而言,或许会是“见光死”一样的存在。据了解,创始人、员工和一些在公司上市前就买入的早期私人投资者通常在公司上市之后的90到180天之内不能抛售,一旦解禁,如果早期投资者决定在禁售期结束后同时出售股票,那么传递向市场的信号必定是负面的,从而进一步压低股价。

作为半个独角兽的Beyond Meat并不孤独,10月中旬到年底之间,优步、Pinterest及一些其他公司都将面临与Beyond Meat同样的境况。

| 大起大落

投资者们或许早就看出了端倪。财报发布的当天,摩根大通便已将Beyond Meat目标价从189美元下调至138美元,而从十月以来,Beyond Meatde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32%,比起7月时达到的高点,其股价更是已经下跌了55%,市值缩水一半以上。

研究机构MKMPartners的首席市场技术师JC O’Hara甚至预计,Beyond Meat将会有更大下行空间。

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人想象,不到半年前,Beyond Meat还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今年5月初,Beyond Meat顶着“人造肉第一股”的光环登录纳斯达克,股价25美元,但一个小时之内,Beyond Meat股价就上涨了一倍之多,一度冲上72美元的顶点。

截至当天收盘,Beyond Meat股价报收65.75美元,这意味着Beyond Meat的股价在一天内的涨幅达到了163%,而这一数字直接创造了2000年以来IPO融资2亿美元以上公司上市首日的最大涨幅。

5月上市,7月末达到了至高点,股价从当初的25美元飙升到了239.71美元,“买家在240美元的时候都消失了,该股开始出现获利回吐的迹象”,JC O’Hara对CNBC如此说道,按照他的说法,Beyond Meat的获利回吐相对比较平静,但几周前这一迹象开始加速。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该股跌破了140美元的技术支撑。在过去,这一价格通常会有买盘出现,而这次,买盘并没有如期而至。

事实上,Beyond Meat身边根本不乏看空的声音。上市当月,全球著名卖空机构香橼就已向Beyond Meat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直言其股价的高度在于炒作,并称这样的上涨是散户驱动的,没有任何基础。

香橼用了“相当荒谬”这样的词形容Beyond Meat的估值,彼时Beyond Meat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了100多亿美元。

按照香橼的说法,Beyond Meat股价的合理水平应该在40美元附近。

紧接着,摩根大通、高盛乃至瑞士信贷纷纷加入了看空Beyond Meat的队伍,本月中旬,富国银行还提到,目前的人造肉生产商面临两个问题,即估值和新的竞争。富国银行分析师约翰·鲍姆加特纳称,虽然他看好基于植物合成的产品,但即便如此,Beyond Meat的增长潜力已经在当前估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于财报情况及股价的变动等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Beyond Meat,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 一家独大难

就像华尔街的分析师所言,竞争始终是Beyond Meat逃不开的话题。

香橼在5月就提到,Beyond Meat优秀的竞争对手即将上市,将对其造成沉重打击。香橼所指的无外乎Impossible Foods,而它一度被称为是人造肉行业更大的玩家,原因在于拥有着更大的融资规模、更广的销路,甚至还有更优越的菜单。

不过两个月以前,Impossible Foods首席执行官布朗却表示,Impossible Foods不打算近期上市。

按照布朗的说法,现在似乎还不是上市的正确时机。然而“正确的时机”始终都会到来,此前Impossible Foods的股份就曾被投资者争相购买,彼时投资者们都认为,Impossible Foods上市将会引起和竞争对手Beyond Meat一样巨大的市场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Impossible Foods已经率先发起了攻势。今年8月8日起,汉堡王便开始在全美推出一款以植物为基础的巨无霸汉堡,而其合作的对象恰恰就是Impossible Foods。而在这之前,这款名为Impossible Whopper的汉堡已经在圣路易斯的不同地点测试了6个月,“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满足汉堡王以及越来越多其他餐厅的需求。”彼时,布朗如此说道。

当然,Beyond Meat也不甘落后。8月下旬,肯德基也宣布,将与Beyond Meat进行合作,推出素食炸鸡,并展开一场大型的免费试吃活动。那个时候,Beyond Meat的股价一度重返155美元上方。

但在人造肉这个风口之中,Beyond Meat的挑战却不仅仅只有一家Impossible Foods。

比如三年前就对Beyond Meat进行投资持股的Tyson Foods,却在Beyond Meat上市的前一周突然抛售了全部持股,紧接着Tyson FoodsCEO便透露,退出Beyond Meat是因为要推出自己的人造肉品牌,预计新品将在今年10月后全面上市。

人造肉的市场太诱人了。相关数据显示,从全美来看,加工肉类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美元,但增速仅为2%。人造肉市场当前规模仅有14亿美元,但增速却超过了22%。

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之下,入局者只会越来越多,而在这个赛道上的名单中也已经出现了雀巢、家乐氏、Hormel等一批企业的名字。Beyond Meat想要一家独大,本来就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至于行业方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人造肉目前还没有形成最终的标准,最终的配方也还没有确定,各个国家对于人造肉的国标也尚未出台,这就给人造肉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来看,人造肉一定是一个趋势,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整个人造肉的产业链都还不完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也是造成相关企业浮动较大的一个核心原因。简而言之,人造肉长远来看有红利,但阶段性来看仍有许多问题待解。

图 | 官 网

原 创 声 明

转 载 请 注

微信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头条

【 21号骑象人 】

心中有象 ▪︎ 不驭则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