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知識的美好,值得你去慢慢品味

THE BEAUTY OF KNOWLEDGE IS WORTH YOUR TASTE

談到理財,我們很自然地會比較,但誰知道不同的金融工具或不同的表達方式,“收益率”的口徑是不一樣的,而不一樣口徑的收益率直接比較是不客觀的。

譬如如果本金投資20年,若按年複利計算利率為4%,與此相對等的收益按單利利率計算則達6%;投資30年年複利4%相當於單利9.5%。

大多數收益率會統一折算為“年化收益率”便於比較,但即使是統一“年化”,不同的表述還是有所不一樣。以下以幾種常見的作為了解。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餘額寶——收益率表達為

“七日年化2.2940%”(2019.8.17),因此餘額寶的收益率並不是統計過去全年的,也不是下一年的確定的收益,而是用近七天實際的收益率折算成全年的,用作參考近期收益情況,且每天滾動計算,即收益率並不是固定的。但每天可產生收益。

該產品實際為貨幣型基金,優點是靈活、穩健、起點低、收益每天結算,最大優點是便於消費結算;缺點是收益低,且餘額寶目前轉賬還附加了譬如快速到賬限額1萬、普通到賬需3天、提現手續費等條件。

PS:市場上對標的類似產品為銀行“活期理財產品”,憑藉銀行專業的短期理財能力,無論是收益率還是靈活性都不比餘額寶差。如某款產品天天成長C,七日年化收益率3.4045%(2019.8.17),7*24小時交易時間不限額,非交易時間限額30萬實時贖回。

銀行“業績比較基準”與"預期收益率"、"收益率"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對於銀行(或基金)理財產品,除了“七日年化”外,還有些表達為“業績比較基準”,業績比較基準是說銀行理財產品想要達到但有可能達不到的預期目標,同時該數據不代表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用作參考。

資產管理新規出臺後,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採用這種表達方式,而相對以前叫得更多的是“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是銀行預測可以兌付給投資者的收益率,產品文件上並不會註明保證收益,但過往幾年這類產品基本都是會“剛性兌付”,就是到期實際就按“預期收益率”一分不差兌付收益給客戶,目前“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少,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逐漸會完全退出市場。

還有一種是直接表達“年利率”,如銀行存款、大額存單,這類型產品是銀行承諾按固定的“年利率”(單利)兌付收益。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無論是銀行期限理財產品還是存款,收益率表述可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表達的均為單利利率,如100萬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4%,那三年的利息收入均按100萬本金計算,並不會每年計算利息再作為下期本金計算利息。並且銀行理財產品均為中短期產品,絕大部分為1年期內。

相比之下,市場上還有種“複利利率”,就是按週期計算利息,再將利息作為下期本金計算下期利息,如年複利,即每年結算一次利息,再將這部分利息彙總到原來的本金中作為下一年的新的本金計算下一年的利息,因此即使初始本金以及收益率不變,每年產生的利息也是在遞增的。

複利存在較多的是保險產品中,但也有不同的表述口徑。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複利

萬能賬戶結算利率

一般保險銷售人員說得最多的是“結算利率”,主要針對“理財險(年金)”附加的萬能賬戶(理財賬戶)而言,這種結算利率一般是按月複利增值的年化利率,一般有保證利率(低檔)如1.75%、2%、3%,計劃書參考的中檔利率4.5%、高檔利率6%等,實際結算利率和利率穩定性每間公司、每個產品都可能不一樣,目前較多產品結算利率在5%上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結構的產品並不是直接按繳存的本金增值計算的,而是由年金險固定返還(或分紅)金額進入到理財賬戶後,才以此為基數進行復利增值,因此這個結算利率與銀行產品收益率直接比較可能並不客觀。短期內因返還少並不會有多少收益,但複利+時間正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快越滾越大,因此對於長期資金規劃(如養老、教育等)是非常有意義的。

預定利率

實際上,單從結算利率並不能客觀表現產品收益的高低,每個理財險在設計推出之際設計了“預定利率”:壽險經營者因使用了客戶的資金,而承諾以年複利的方式賦予客戶的回報。

通俗來說就是保險機構提供給客戶的理論回報率。在其它假設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一款產品的預定利率較高,消費者投保該產品時所繳納的保費則越少(或收益越高),保險產品的競爭力越強。

內部收益率(IRR)

正因還受其他一些條件變化的影響,如公司運營效率等,因此衡量客戶實際回報的還有另外一個更客觀指標——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這個指標不會體現在保險合同上,但可以根據保險合同明確的保證利益如固定返還或領取的金額計算得出,涉及到更專業的金融計算能力,平時較少業務員會使用,但這是最客觀反映一個理財險(年金險)產品實際能兌付給客戶的年複利利率回報,複利增值基數是繳納的保費而非返還金額,因此也更好地跟其他金融產品(如銀行理財)收益作比較。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年金理財險的回報

規避利率下行風險

目前在售市場理財險(年金險)預定利率最高4.025%,內部收益率(IRR)約4%,這年複利回報利率相當於的情況是——假如每年買一份一年期的理財產品(如銀行理財),每年穩定的收益率4%,一年到期後繼續把本息作為下一年的投資本金,利率繼續維持4%,長期至終身不變,這種計算方式所達到的收益回報。

實際上這樣的持續4%複利一年期銀行理財產品是做不到的,因為市場利率下行,每期銀行理財到期後重新購買,利率極大可能就已經比上一年的更低,長期而看,利率不斷下行,實際回報遠遠達不到每年4%。除此之外,一年期等短期理財還會因到期產品篩選時間、募集期時間等導致損失一部分時間收益(銀行的專業投資能力更側重於短期)。

但是不同的是,保險理財(年金險)卻可以鎖定終身年複利回報約4%

(固定收益,不含波動部分)的合同利益,對於穩健安全的理財來說,這個收益長遠來看非常可觀。這就是保險公司的專業金融投資優勢——更側重於長期理財規劃,尤其養老金和教育金的規劃或資金長期穩健增值和專款專用,具有其他金融產品無法比擬的優勢。

高預定利率產品的稀缺性

What? 9%卻不如4%?金融理財不得不懂的幾種“收益率”

無論保險利率還是銀行利率趨勢和調整步調都是基本一致的。

上圖可以看到目前年金保險利率所處位置,跟銀行利率已偏離一段時間,目前很多產品預定利率也僅僅在3.5%甚至2.5左右%,只有個別繼續維持著4.025%預定利率,並且在市場利率下行壓力下,4.025%的預定利率估計“命不久矣” 。

鎖定終身4%年複利內部回報率,現在還趕得上上車。

林文樂:

暨南大學理學、經濟學學士

中級經濟師職稱

九年銀行、保險產品經驗

追求客觀、專業

保險如藥 保險人如醫生

精醫術 明藥理 方能懸壺濟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