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武老師認為,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所有心理動力和行為背後的三重基本動力。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兩大動力,這二者有個很簡單直接的理解:性,讓關係拉近;攻擊,讓關係變遠。

生命力展開時,必然是有攻擊性的,這是極為普遍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師們大多會認為,一個人是否修煉好了攻擊性,是一個極為根本的問題。

精神分析師給自己找治療師,一個重要的評估標準,就是這個治療師,他有沒有修好攻擊性這一關。

比如武老師本要給自己找一個治療師,在業內口碑極好,但看到他時,覺得攻擊性像是從他身上,徹底被抽走了,於是放棄了要找他的願望。相反,如果一位精神分析師是一個動不動就憤怒的人,那意味著他沒有修好自己的攻擊性。

所以最好是,一個人既是有力量的,同時又是能安放好自己憤怒的。能整體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多數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過這一點。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調查:你在什麼時候酣暢淋漓地釋放過你的攻擊性?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歡迎留言。

一次是小時候在家,憤怒的跟父親大吵大鬧,忽略他的感受,像瘋了一樣的憤怒,發洩自己內心的怨恨。其實心裡很害怕,那種失控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一次,是跟一個朋友聊天,充分而旗幟鮮明地告訴她,我的憤怒生氣。慶幸的是她回給我了一個微笑,告訴我她當時的情緒,我一瞬間眼淚就掉了下來,我覺得她治癒了我,在那一瞬間,我們的距離也在拉近。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我到得了那裡嗎?

那個鹿只撲向猛獅的地方。

我到得了那裡嗎?

那個我所追尋者在追尋我的地方。

每個人都不好惹

在學精神分析時,總能聽到一個說法:如果來訪者還沒有開始表達他的攻擊性,那就意味著諮詢還沒有真正開始。

當然,這種有點絕對化的話語是很多的,比如還有這個說法,就是將上面那句話改成:如果來訪者還沒有開始談性,那就意味著諮詢還沒有真正開始。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這些說法可以理解為:當一個人沒有向你展示他真實的本性時,諮詢就還沒有真實開始。而人類的真實本性,我們最近一再提到,就是自戀、性和攻擊性。

所以在和每位來訪者開始諮詢時,武老師都會提到一個原則:在這個諮詢室中,你是有自由度的,除了攻擊我的身體和你自己的身體,其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可以。

這樣說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讓來訪者知道他是可以在諮詢師面前表達攻擊性的。對於多數來訪者而言,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易,他們更容易討好諮詢師,在諮詢師面前表現的畢恭畢敬,像個乖孩子似的。

比如,一位來訪者是白領,臉上好像就寫著“懂事”兩個字,每次來到諮詢室時,總是正襟危坐,非常用心地聽,表達敬意和感謝,常常說對她有多大幫助。

可現實生活中,她是一個非常容易暴怒的人,只不過她心中產生暴怒後,會擔心破壞關係,於是拼命壓制自己的怒氣。

武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叫《性格是你的內在關係模式》文中說:問題,在關係中形成;問題,在關係中呈現;問題,在關係中療愈。

來訪者在現實中的問題或性格,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也會呈現在其他各種關係中,特別是諮詢關係。

所以可以這樣推論,這位來訪者在現實中很容易暴怒,但怕破壞關係而去壓抑;那必然的她在諮詢關係中,也會很容易暴怒,但害怕破壞諮詢關係,而一樣會去壓抑。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於是,在當她在諮詢中,訴說對別人的暴怒和壓抑時,有時武老師會說,在我們的諮詢關係中,也許你一樣對我產生了暴怒,但因為害怕,所以壓抑了怒氣。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諮詢技術,就是讓來訪者看到,他的一些關鍵心理是同時呈現在四個方面的:他當下的關係中,他童年的關係中、他內在的關係模式中,還有諮詢關係中。

剛開始時,她會說,沒可能的,武老師我對你非常滿意尊敬,我完全看不到我對你憤怒的理由。

逐漸地她說,武老師我的確在上次諮詢中,對你產生了憤怒,可是我始終說不出口。後來終於有一次,她在諮詢中說,我對你很生氣!

然後下次諮詢她取消了,再下次諮詢她遲到了。探討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她先取消一次,接著又遲到。

她說這兩星期,她一直惴惴不安,擔心上次對武老師表達的憤怒,會把他殺死。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感覺太真實了,並且正好那段時間,武老師在微博上被人圍攻,於是她想武老師的這份不幸,極可能是她上次表達憤怒所導致的。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為什麼她會擔心成這樣?她其實隱隱地覺得自己像全能神一樣,她一表達攻擊性,武老師就被她毀滅了,這是她不敢表達攻擊性的深層原因。

並且她也的確是一個不好惹的人,容易有自戀性憤怒,所以她會有這樣的想象:吳老師如果惹著她,她就會對他有憤怒,然後那一刻恨不得他去死。這種恨不得別人去死的自戀性暴怒,隱藏在普通級別的憤怒之下。

關於意識和潛意識,武老師說過一句話: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很多人不敢表達憤怒,就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憤怒,按邏輯來講是非常合理的,但潛意識層面的憤怒,卻是達到了恨不得別人去死的地步。

同樣很多人不敢表達渴望,也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渴望看起來很正常,但潛意識層面的渴望,卻是達到了恨不得獨佔全世界的地步。

如果用級數來表示可以說,這位來訪者那次對他表達出來的憤怒只有十分,但在她潛意識中,對他的憤怒也許達到了一千分甚至更高,所以她自然是不敢表達攻擊性的。

比如,經常有長期的來訪者,一到諮詢室就對武老師說:武老師,這次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我說的太多了,你作為我的諮詢師應該對我很瞭解了,所以你能說點什麼嗎?有的來訪者乾脆說:武老師,這次你開始一個主題吧。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多次討論後,發現當來訪者問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上次有了不滿,通常這份不滿是上次談到一個話題時,武老師沒有理解到他們。

於是他們非常生氣,非常失望,所以不想再開啟一個話題,既是怕再遭遇失敗,也是因為就是生氣。

發現這一點很重要,這樣一來,不僅發現了來訪者的一個模式,也可以來探討,上次諮詢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生氣。

比如她很多次一到諮詢室,就眼巴巴地看著武老師說:這次你找個話題吧。探討總結後發現每當這時,都是因為上一次,她覺得諮詢中誤解了她,不僅如此,誤解還讓她覺得,武老師在說,她是一個人品不好的人。

諮詢師誤解來訪者太正常了,但只有不合格的諮詢師,才會給來訪者下“人品不好”這種道德判斷,武老師自信他不會有的。

有時武老師會澄清,這個判斷是沒有資格去做的,而且也沒有做。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來訪者自己的內在想象,以及這個內在想象,會驅動著她做什麼,從而影響了她的外在現實。

比如對她來說,在現實生活中,一旦她覺得對方認為她人品不好,攻擊了她的人格,那她就會和對方中斷乃至徹底結束關係。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這個模式導致她一直失去各種關係,而有些關係本來是非常寶貴的,失去太可惜。經過多次探討,她對這個模式看得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

再有這種“這個人竟然認為我人品不好”的判斷髮生,她會告訴自己,也許是自己誤解了,或告訴自己耐心一點,給對方和自己溝通的機會,而繼續溝通,總能化解誤解。

有部電影《別惹我》,說一個黑社會家庭,向警方舉報了黑幫內幕,於是逃到法國小鎮生活,是外來戶,被欺負,他們就乾淨利落的,報復了所有人,簡直睚眥必報,而且手段殘酷可怕。

武老師看完後覺得,大多數人都想活成這個黑社會家庭的樣子,但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活出來。當然現實上,也不能活成這樣。

但至少要知道,每個人都不好惹,特別是你自己也絕對不好惹。那些看上去非常“老好人”的人,其實一樣有根本性的自戀,一樣容易有憤怒,只是沒有表達出來,甚至都覺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機會,他們會展現自己的報復心。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在某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而你出於種種原因沒有表達出你的攻擊性、你的怒氣,結果這件小事,你一直記得,多少年都放不下。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但如果有一次又發生了這種小事,你表達了怒氣,然後你發現,不僅你覺得真暢快,對方也沒有惱火,甚至你們的關係,可能還變得更好了。

這是攻擊性的一個根本功能。

總結

1.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很多人不敢表達憤怒,就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憤怒從邏輯講是非常合理的,但潛意識層面的憤怒,卻是達到了恨不得別人去死的地步。

同樣的,很多人不敢表達渴望,也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渴望,看起來很正常,但潛意識層面的渴望,卻是達到了恨不得獨佔全世界的地步。

2.攻擊性的普遍性。諮詢中來訪者的各種拖延、遲到,乃之早到與討好等等,也許都在表達他們的憤怒,對諮詢師的不滿。

3.每個人都不好惹,你自己也絕對不好惹。那些“老好人”其實一樣有根本性的自戀,容易有憤怒,只是沒有表達出來,甚至都覺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展現自己的報復心。

4.相信太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在某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出於種種原因沒有表達出攻擊性和怒氣,結果這件小事,一直記得,多少年都放不下。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但如果有一次又發生了這種小事,你表達了怒氣,然後發現,不僅你覺得暢快,對方也沒有惱火,甚至你們的關係可能還更好了,這是攻擊性的一個根本功能。

思考

前兩天剛發生一個類似的真實事件,馬上出現了這個案例對應起來,確實關係變得更好。當學到一個知識後,身邊的所有發生的一切都在告訴我,我早就應該知道這一點。所以內在想象和外在世界是鏡像關係。

如果能把這種互動,含有攻擊性的,雙方都當做遊戲。在一段關係中,每個人都不好惹,每個人都有情緒,憤怒、生氣,不表達是不可能的,一定會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表達出來。也許更多的方式需要不斷的探索。

其實自從覺知道憤怒,並且學會表達這種情緒後,感覺自己變了溫和很多。現在看來能夠表達攻擊性,是一種生命力的舒展,建立一個小目標,就是讓生命力美麗的綻放。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