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中国自古相传尧舜禹禅让天子之位,是一种美德。然而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却说:“舜囚尧,舜野死”,认为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替是赤裸裸、血淋淋的谋权篡位。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首先,《竹书纪年》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其实关于尧舜等事的记载,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而《竹书纪年》则是战国时期的著作,距离尧舜的时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谁能来保证《竹书纪年》的真实性呢?关于尧舜禅让的故事也流行于战国时代,和《竹书纪年》是同一时代的,为什么一定要相信《竹书纪年》,而不相信禅让的故事呢?

而且,《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某些事件,已经被出土文献证明是错误的了。比如《竹书纪年》记载了伊尹篡位放逐太甲,最后被太甲杀死。但是根据出土的甲骨文来看,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规格颇高,所以《竹书纪年》中关于伊尹的记载很可能是错的。那么它对于上古尧舜禹的记载又有几分真实性呢?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如果我们把尧舜禹想象成后世的封建帝王,那么确实很难相信《史记》中记载的“禅让”,会比较认同《竹书纪年》中说的“篡位”,即: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尧舜禹处在原始社会,当时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社会制度,都跟春秋战国乃至西汉时期大不相同。尧舜禹不是后世至高无上、一言九鼎的天子,而只是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可能权力稍大一些,生活水平稍微好一些,但远远没有达到令人羡慕的地步。比如《韩非子·五蠹》说: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黎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尧舜禹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艰苦的。在这种情况下,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更像是尽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力。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而且,部落联盟首领并不是可以世袭的职位或权柄,而是由各部落推举出来的。其实古今中外各原始部落中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比如中国古代不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等少数民族,在他们接受中华文明以前,都采用推举首领的方式。而先秦书籍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孟子》中说,尧死后,大家不去拥护他的儿子丹朱,却都去拥护舜。这个记载很可能说明了,舜其实是各部落推举出来的共同的领袖,而不是接受了尧的禅让。

所以,尧舜禹之间,很可能既非高风亮节的禅让,也不是残酷无情的篡位,而只是正常的推举新的部落联盟首领而已。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可能已经无法理解这种权力交替的形式,所以有的人说是禅让,有的人说是篡位,其实都是为了借此说明自己的学说与主张而已。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尧舜禹的时代,在夏朝以前,那时中国还处在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竹书纪年》写成于战国中期,《史记》写成于汉武帝时期,参考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与《史记》的时代相近,距离尧舜禹的时代已经过去上千年了。在夏商周时代,文字记载是比较匮乏的,不像近现代出版业如此发达,所以不论是《竹书纪年》还是《史记》,在说到上千年前的尧舜禹时,都不免依据传说与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确实的文字记载。

先秦时代的人已经无法理解这种推举首领的方式了,所以不同的学派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对于尧舜禹的事迹做出了自己的改编。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比如法家为了证明人性恶,往往认为尧舜禹的权力交替是篡位,如《韩非子·说疑》中说: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出土于晋地,而战国时期三晋本就有法家传统,所以《竹书纪年》这么说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儒家推崇高尚的品德,墨家推崇贤人政治,所以他们说尧舜禹之间是禅让。比如《墨子·尚贤》说:

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不论《竹书纪年》还是《史记》,或是先秦各学派的著述,对于尧舜禹三人之间政权交替方式的描写都不真实,仅仅是不同学派政治理念的折射而已。其实,尧舜禹的禅让,不管是不是历史事实,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相信他们之间就是禅让呢?反正不管是禅让还是篡权,都没有证据来证明。

《史记》:尧舜禹禅让是美德,《竹书纪年》:他们是篡位,你信谁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