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寶通寺,一座唐朝皇家寺院

寶通寺是三楚第一佛地,武漢四大叢林之一,為臨濟宗寺院。

寶,係指三寶:佛,法,僧。通,指要精通佛教的道理。即是寺名的含義。

寶通寺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淨土宗,禪宗,密宗,多宗會聚,在歷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護持,是最具典範的皇家寺院。

武漢寶通寺,一座唐朝皇家寺院

唐貞觀年間建,初稱“彌陀寺”,後有“東巖寺”,“崇寧萬壽禪寺”,“洪山寺”等名稱。

唐寶曆二年,洪州(今天南昌)開元寺善慶大師雲遊到隨州大洪山,修建了“靈峰寺”。善慶大師圓寂前,為祈雨,割下雙足留於寺內,表示昇天後也要為鄉人奔走。這雙“佛足”成了靈峰寺的鎮寺之寶。宋時,為防範金兵南侵,便將善慶大師的“佛足”遷至武昌寶通寺中。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武昌時,聞蒙古皇帝蒙哥戰死四川,急收兵爭奪皇位,取“佛足”隨軍,以鼓舞士氣。忽必烈登上皇位後,派欽差專程護送“佛足”於寶通寺。

武漢寶通寺,一座唐朝皇家寺院

山門之後,依次為放生池,聖僧橋,接引殿,大雄寶殿,祖師殿,鐵佛殿,法界宮,華嚴洞,華嚴亭,寶通塔。整個寺廟隨山勢而建,隱現自然,層疊有致。

在接引殿兩邊,有東,西花廳。其西還有普同塔院,為存放僧人骨骸之處。

大雄寶殿東,有唸佛堂,齋堂。大殿西有伽藍殿,西客堂。在祖師殿之上為五佛樓,其東為禪堂,禪堂之上為藏經樓。整個寺廟佈局嚴謹有序,群落而不鬆散。

武漢寶通寺,一座唐朝皇家寺院

寺後的法界宮依照唐密金剛部五佛曼荼羅的形式建築。殿內為了修習密宗,原設木質密宗壇城,雕刻鏤空,玲瓏別緻,可惜毀了。

寶通塔,原名靈濟塔,建於元朝,高46米,七級八面,內石外磚結構,塔內有螺旋石級,可直達頂層。登上塔頂遠眺,武漢三鎮盡收眼底。

寺內有唐鑄造的大鐵佛。

寺內原有清泉三眼,一為黃龍泉,在華嚴洞下;二為白龍泉,在大雄寶殿後;三為聖僧泉,在放生池東。以白龍泉最為著名,常有蜂乳湧出,味清爽甘甜,久旱不涸,以此泉沏茶,別具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