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別給我起綽號別把我譏嘲

別讓我的苦痛成為你的笑料

……

多少個夜裡

我想起這些都會哭泣著睡去

被嘲弄、孤立、毆打……一些人年少時痛苦的記憶,不僅沒有隨著成長慢慢消逝,反而在內心深處留下烙印。


這首名為《別笑我》的歌,是詞作者在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因為有雀斑被同學欺凌之後,為了鼓勵孩子而創作的。


最近,隨著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校園暴力霸凌”這一議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


《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究其根本,取材於現實,並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天生更容易打動人。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比例達到學生總數的32%,其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而我們,無論當年是作為親歷者、旁觀者還是加害者,或多或少,對其都有感同身受的地方。


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為遏制校園欺凌,多國紛紛出招嚴肅對待。不僅明確學校、家長、法律的責任,還呼籲“沉默的大多數”勿做旁觀者。


“如果沒有人欺負我,我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學校本應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安全之地,但對全球約1.5億青少年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題為《數字背後:結束學校暴力和欺凌》的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學校的同齡人欺凌至少一次。


根據日本《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校園欺凌”指“學生因為相關人士的心理、物理攻擊而受到的精神上的痛苦”,且不論暴力行為是否發生在校園內,只要參與雙方屬於同一學校、年級和社團,都屬於校園欺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表示,校園欺凌在短期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而長期持續則會導致抑鬱、焦慮乃至自殺。

2016年,日本青森縣東北町一名男生在家輕生。他在遺書中寫道,“如果沒有人欺負我,我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家長、學校、法律缺位,冷漠是欺凌的幫兇

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是對欺凌的漠視。


“他們為什麼不去打別人,偏要打你呀?”


“被欺負的都是性格孤僻的學生。我跟他又不熟,為什麼要惹禍上身。”


同學的冷漠、學校的不作為、家長的不管教……讓被欺凌者無意中受到二次傷害。相關數據統計,受到欺凌的學生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一些校方對校園欺凌給出的解釋是,學生之間的“開玩笑”

。學校干預機制滯後,再加上對校園暴力的治理長期以來停留在道德層面,沒有上升到法律。沒有懲戒,助長了欺凌者的肆無忌憚。


此外,多起欺凌事件說明,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其行為和遭遇都與缺乏父母管束和管教方法不當有關。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缺失,讓校園欺凌更難治理。


青少年“害怕上學”,各國如何出招應對?

長期存在的校園欺凌行為,在一些國家,已成為一個難以治癒的“傷疤”,多國在這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諸多經驗。

日本:早發現、早預防


2013年,日本國會通過《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首次將校園欺凌問題法制化。


《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該法案規定,學校需積極協助家長和地方居民,通過加強與社區的合作,確保學校周邊的良好風氣;如果居民目睹有欺凌事件在校外發生,應及時告知學校,方便學校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日本文部科學省還設立了全國統一的24小時免費求助熱線,以確保家長和學生可以隨時諮詢校園欺凌問題並獲得幫助。


韓國:“大叔保鏢”為娃保駕


韓國校園暴力猖獗,一些家長不惜僱傭“大叔保鏢”,每週兩次僱傭陪伴孩子上下學,並扮成孩子的叔叔,嚴厲警告惡霸們停止找茬。


除了“私下制裁”外,韓國政府多次出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並開通了舉報校園暴力的24小時電話熱線,在學校周圍200米內設警察負責區,加強安全巡邏。

英國:家長別想置身事外


《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英國教育部明確表示,防止學校欺凌並確保學生安全,是學校的首要任務,社會應對校園欺凌採取“零容忍”政策。


如果學生家長髮現老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

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


學生若因欺凌等偏差行為被永久停學,或在一年內被定期停學兩次以上,地方教育局或學校可向法院申請,對該學生的家長髮出“教養令”,要求家長共同擔負起改善學生偏差行為的責任。


美國:學校鼓勵言傳身教


在全美50個州中,有41個州同時有制定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法律和政策。此外,還有12個州甚至把欺凌行為視為刑事犯罪,並可適用於青少年。


《少年的你》爆了,校園暴力如此的殘酷,外國是如何應對的?

此外,美國的有些學校還鼓勵富有創意的言傳身教。2018年12月,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名10歲女孩就因為欺凌他人,被罰禁止搭校車。該女孩的父親為培養女兒的同理心,罰其在2攝氏度的天氣裡步行8公里上學,父親本人則開車緊跟其後。


芬蘭:拒做旁觀者


面對欺凌行為,芬蘭除了有相關立法之外,該國在預防欺凌的措施上,可謂是另闢蹊徑。2009年,芬蘭開展了“反欺凌計劃”(KiVa),在該計劃中,其中有一項措施的教育對象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而是該行為的第三方,即旁觀者。


KiVa計劃將欺凌情景以電腦遊戲的方式呈現,讓孩子們控制卡通角色,作為旁觀者直面欺凌行為,並做出相應抉擇。


這種創新的方式旨在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在不成為欺凌者的同時,也能給予被欺凌者更多的幫助。


對校園欺凌說不,我們能做什麼?

在中國,為應對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全國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議推動相關立法,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


2019年10月21日,在著眼於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進行審議。


修訂草案將“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等校園欺凌等行為首次明確列為偏常行為

,並對家庭監護責任、學校管教責任以及相關部門,尤其是公安機關的保護責任,有了進一步規定。


在《少年的你》片中,遭受校園欺凌女主角引用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劇作裡的一句話:“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也許清理校園欺凌這個“陰溝”,真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無論是教職人員、父母還是孩子自身,都要更好地認識“校園欺凌”這個概念。


同時,法制工作者也應進一步推動立法,並用創新措施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還青少年一片觸手可及的純淨星空。

------------------------------------------------------------

獲取更多海外移民、留學等相關新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