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應試教育是「假教育」——功名利祿+暴力

虹野:應試教育是“假教育”——功名利祿+暴力

文/虹野

虹野:應試教育是“假教育”——功名利祿+暴力

我們不從詞源上說“教育”與“education”之間的差別,我們從現代教育理論和我們日常教育的點滴說起。

每一個老師、家長在一開始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就說“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可見我們的教育的起點是“功名”。家長和老師給孩子說的第二句話則是“考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就吃喝不愁了”,“好的話可以當個一官半職,爸媽也就跟著享福了”。這些話估計每個人都非常熟悉,幾乎每個人的老師和家長都給自己說過,當了老師和家長之後幾乎也都給學生再次重複。

可見,我們當前教育的起點,是從“功名利祿”出發的。為了“功名利祿”孩子吃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都是應該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同時我們的教育是從“教化”和“管教”演變過來的,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手段也非常簡單,就是“管”著學生只學習和“升學”有關的,任何和“功名利祿”無關的都“管”著不讓接觸。我們可以從學校反對學生“玩”,反對學生“看電視”、“玩電腦”、“用手機”可見一斑。“升學”的風向一變,電腦就“堂而皇之”的進入了學校。

虹野:應試教育是“假教育”——功名利祿+暴力

正是教育具有“管教”的一面,教師和家長可以使用“體罰”和“羞辱”的方式來“管”學生。我們傳統中,管教的手段非常少,要麼是“說教”,要麼是“不打不成器”,說教固然有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但同時也無法避免的存在著“辱罵、羞辱、諷刺、挖苦……”甚至後者使用起來更為便利,以至於家長們把學生交給老師的時候常常會說“孩子交給您了,要打要罵誰你便”。當言語無法讓學生按照教師“管教”行事的時候,“體罰”就隨之而來了。在體罰氾濫的年代,當教育部明令禁止體罰的時候,無數老師抱怨沒有了“懲戒權”不會“管”學生了。

虹野:應試教育是“假教育”——功名利祿+暴力

通過“升學”中的“功名利祿”為起點,利用言語暴力和身體暴力的“管教”手段作為保障的應試教育主宰了當今的學校和家庭教育。

“真教育”是什麼限於篇幅後續再提,希望這篇文章讓大家對假教育是什麼能有所辨別。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