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杨柳青,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名字,乍听之下会以为是江南的哪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北方市镇,作为天津的门户,杨柳青镇素来就有"杨柳青青映津门"的美誉。

杨柳青镇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初名"流口",后复名"柳口"。

金贞祜二年置"柳口镇",为该镇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今名。

作为一个北方市镇却拥有着这么一个江南化的名称,不可谓不惊奇。

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相传杨柳青镇的名称来源有三种。

其一柳树说。宋代景德至元丰年间,黄河决口北流,在镇北形成"三角淀",境内河道湖泊再次回流东下,得名"流口"。后来宋兵沿河界建立"河泺防线",遍栽莳柳,此处为东端,因杨柳密布,又名"柳口"。经沧桑变革,历史禅延,渐更名为"杨柳青"。顺便一提,这里虽然叫"杨柳青",但实际上跟杨树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这不过是古人喜欢将杨树跟柳树合起来说罢了,比如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也是说柳树中的垂柳,而不是拔了一棵杨树又拔了一棵柳树。

第二种来源是名人留说。元代至正三年,文人偈奚斯游历至此,见遍地杨柳青青,流水潺潺,景若苏杭,因赋诗《杨柳青谣》一首。其中有“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之句,故得名“杨柳青”,其实这种说法归根到底也还是跟柳树有关。

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杨柳青镇名称的第三种说法来源自御赐钦定说。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沿运河行至此地,见两岸杨柳繁茂,婀娜多姿。乾隆皇帝遂问随行大臣刘墉为何地。刘墉随口答道:"杨柳青"。乾隆亦颔首称曰:"杨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传扬开去,"杨柳青"的这一镇名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这三种说法无论是哪一种,都与该地繁茂而婀娜多姿的柳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难怪天津当地会流传着"杨柳青青映津门"的说法。

其实"杨柳青"最出名的并非它繁茂而婀娜多姿的柳树,而是有着"南桃北柳"之称的年画。

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天津的杨柳青镇与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并称为我国年画著名的四大产地,其中杨柳青镇的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

相传在元末明初时期,有一个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朝永乐年间,为了迁都北京,大运河重新被启用。而在大运河沿岸的杨柳青镇又迎来新一次发展。对于杨柳青的年画的发展也是一个新的契机,随着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在杨柳青的这些年画当中,有我们所熟知的《连年有余》、《五子夺莲》,这两幅作品也是杨柳青年画中表现儿童题材的代表作品,画面当中的娃娃形象生动造型丰满。除了这种儿童题材的作品之外,杨柳青的年画当中更多的是以《财神》、《寿星》、《门神》、《孟母择邻》、《金玉满堂》为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民间传说。

天津的这个古镇,为何能被称为“民间艺术之乡”

杨柳青年画产业最鼎盛的时期,整个杨柳青镇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兴旺景象,以致于被时人、后人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不仅如此杨柳青年画还深刻地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的发展,北方地区过年贴年画的习俗也是在那个时期生成的。

除了柳树跟年画之后,杨柳青镇的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是举世闻名的,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瑰宝。这里面砖雕是仅次于年画的存在,其砖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在杨柳青镇当地居民对刻砖艺术十分热爱,几乎每家门前的正上方都悬着一块刻砖,而且每家每户的刻砖图案各不相同,似乎这刻砖是门徽一样。

正是因为年画、砖雕、剪纸、风筝、石刻和民间花会的存在,才为杨柳青镇赢得了"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