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孟津,黃河上一個古老的渡口。公元前1046年,商紂王昏亂暴虐,淫亂不止,諸侯都叛離殷商歸順於西伯姬昌(周文王)。周文王卒武王即位後,以太公望、周公旦等人為輔佐,師修文王之業。

周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武王姬發在此大會諸侯。在諸侯會盟大會上,周武王舉行誓師儀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這次會盟大會吹響了滅商興周、改朝換代的號角。而這個古老的渡口,因為諸侯會盟而得名為盟津,後來盟津又被訛傳為孟津,一直沿用至今。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孟津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名縣,先後有6個朝代建都在此。這裡是河洛文化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有"河圖之源、人文之根"之說,龍馬負圖、伏羲畫卦等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在孟津會盟鎮雷河村,還保留著紀念"人文之祖"伏羲的龍馬負圖寺。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龍馬負圖寺,是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這裡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600餘年。因歷代戰亂,龍馬負圖寺經過多次修復,1998年更是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復。

這次修復重建了伏羲龍馬像,並建山門一座,在圖河架石橋三座,逐步恢復寺院原貌。經過多年發展,這裡已經成為炎黃子孫的祭祖聖地和"河圖洛書"的研究中心。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另外,歷史文化悠久的孟津,也走出過眾多歷史名人,其中人們耳熟能詳的要數書法家王鐸了,在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還保留著王鐸的故居。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王鐸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還稱讚"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認為一代文豪韓愈也是孟津人。宋朱子的《韓文公集考異》中記載道:"舊籍在東都,我家本瀍谷",韓愈好友張籍在弔唁韓愈詩有也有云:"舊塋(yíng)孟津兆"。並且,韓愈還在孟津著書立說,教書育人,當地為紀念韓愈建造了文公廟,廟下的村子叫"文公村"。由此可見,韓愈和孟津的淵源之深。

洛陽市北邊有一個名縣,擁有4000多年文明史,曾是六個王朝的古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以往的光輝已隨風飄散。現如今的孟津以一個嶄新的姿態,發展生態旅遊業,將本地深厚的文化歷史融合進好山好水好風光裡,每年的豐收節、荷花節、梨花節等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此觀光,促進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閒來無事,不妨去孟津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