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过去的五年,我天天焦虑,我是技术出身,但现在也是销售出身。一家企业,如果不能让客户相信,在数字化时代仍然有能力成为客户可信任的伙伴,那做任何转型都是无用的。以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能力的重建、以客户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的重塑和以人为核心的数字能力的建设,我天天在想这三者之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坦言他面对智能制造转型的焦虑。

顾建党是跨国大企业的高管,但焦虑不会去区分人群,所有面临选择而迷茫的人都是焦虑膨胀的温床。在中国未来制造的大浪潮中,活的更好地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少,活着活着就消失的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过,智能制造这波浪潮,还是有必要去追一追。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智能制造是什么?

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给出了个比较全面的描述性定义: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原消耗。

这个定义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图丨智能制造总体框架范例

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智能”,这也是其与自动化生产之间的区别,如果与自动化生产进行区别,可以给出以下的定义: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这也意味着,制造行业本就追求质量、成本、效率,在新技术涌现并被企业逐渐广泛采纳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生产制造,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会更高,成本会更低,对劳动者的保护会提升,甚至对环境的影响会降低。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4.5万亿元的智能制造“蛋糕”

业内预测,制造业将是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图丨倪军答记者问(AI报道摄)

“制造流程或者环境本身是非常动态的,自动化是要解决效率的问题,但现在很多自动化还是由人来编程来决策的,所以需要有更智能的手段。现在很多企业在讲智能制造4.0,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智能化,挖掘更大的潜能。人为什么智能?人可以在感知到后,根据经验做出一些有效决策。如果把人的视听嗅触觉去掉,人是很笨的。智能制造就是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合、机理了解、未来趋势预判等,把机器的这些感知补齐。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的优化,降低成本、减少排放等。”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制造委员会主席、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倪军在采访中分享了对未来制造的看法。

从智能制造的国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起步晚,但也架不住工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不过,国际上在讲智能制造4.0,但中国大部分企业在2.0阶段,少部分在试点3.0,并且,从人均工业增加值来看,中国离制造强国仍有距离。

在发展到4.0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发展机遇,包括产品质量提升的机遇,还有整个生产体系、基础体系、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制造业国际化等方面的机遇。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曾表示,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到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超过4.5万亿元。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不同人有不同的“吃法”

企业转型是大方向,但企业也分类别。在很多国家,不只中国,从规模来讲,90%以上是中小企业。大型跨国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国还有庞大的国有企业,这三类企业转型方向都是一样——做数字化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智能化提升,但是路径上不一定相同。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跨国企业有足够的财人力资源和资金保证,研发背景资深,他们的转型一般是从试点到逐渐推广应用,哪怕一项新技术还在试点阶段,一般也会最先采用。他们是新技术的推动者,新技术反之也在进一步推动他们前进。

广大中小企业恰恰相反,缺少人财力等资源来迅速采用某项技术,对风险承担的能力远不如跨国企业,所以中小企业的转型是非常谨慎的,尤其决策者不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很难去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往往是以点慢慢延伸连起来,分阶段的来实施,路径和大企业自上而下的整体策略不同。

国营企业虽然有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市场的垄断地位,但往往对创新、对风险的挑战及承担能力比较欠缺。采纳比较保守,习惯去跟进已经被别人验证过的技术。

而那些更小更落后的国家或企业,在技术采纳方面会更加滞后,这就带来了数字鸿沟,并且变得越来越大。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后进局的人,注定被掉队吗?

新技术创造新机会。但新技术来了如果不做转型,也会更快的被淘汰。对于先进入的传统制造业和后进入的新兴产业来说,哪个更亟需进行数字化转型?后进局的人,注定被掉队吗?

“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更亟需及重要,但新兴制造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采用新技术。”采访现场倪军回应道。

原来的物资周转、生产排程、设备管理等都是凭经验或者固定的、事先准备好的计划去完成的。而信息化新技术以及大量的数据,可以带来动态的反馈,让决策者可以实时决策。比如,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工厂很容易看到信息化系统,可以拿到比较详细地关于制造工艺、产品、设备等的信息,这些让他们的决策者比较容易判断整个生产现状。但由于历史原因,传统产业缺乏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这也直接导致缺乏这种可以支持实时决策的基础信息。可能有些企业经过国家若干年的信息化、实体融合等倡导,已经有些改进。但很常见的问题是,虽然有大量地数据却不能有效整合的来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指导。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传统产业有很大的历史包袱,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维保体系、人员体系、供应链管理等会比较陈旧的。而对新兴产业来说,这些企业本就诞生在新技术的大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接收最先进的系统、最先进的架构。并且,值得期待的是,技术可以帮这些后入局者实现跳跃,像成熟后的5G等技术也很可能会帮助这些公司直接跳到新的阶段,而不必遵循发达国家后发达公司那样的路线图。

企业有没有数字化能力,影响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大小。“没有‘弯道超车’,更多是‘变道超车’。在‘变道超车’的过程中,新技术提供新动力。”倪军总结。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中小企业不掉队,靠国家更要靠自己

智能制造时代,大企业可以不惜重金去试错,提前布局智能化的升级、转型,甚至已经在把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向外推广。但是中小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需要政府出手引导和扶持。

“在很多国家,不只中国,从就业人口来讲,90%都集中在中小企业。国家如果不去关注这些企业的发展,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是很大的问题。但中小企业太多了,国家如果靠简单的“撒胡椒面”是救不了这些企业的。”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倪军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三点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首先,政策上鼓励。可以从税收、补贴等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的风险,甚至降低银行贷款的利率或者政府担保贷款等。其次,人才吸纳。中小企业竞争不过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也是政府要考虑的。最后,方向指引。数字化转型是好的,但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非常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愿意冒转型数字化的风险。只鼓励是无效的,政府需要多方面刺激中小企业,比如辅导一批“灯塔”项目,为中小企业树立企业标杆,让小企业看到怎么转,以及转了能获得什么。

中小企业怎么吃“智能制造”的蛋糕?


同时,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要对新的事物比如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保持高度关注,但由于资金人力有限,所以更要做好分析,进而采取一种低成本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些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注意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企业智能制造的产品是什么,是否有市场;第二、不要着急上线自动化,而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第三、应该从局部做起,从点到线再到面;第四、培训相关人才非常重要;第五、不要追求所谓无人化的"黑灯"工厂,一切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从点到线到面,循序渐进地向智能制造转型,不要盲目上马,盲目建设无人工厂。

总之,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面对智能制造,必须要有前瞻性,心态积极地追求,但同时也要做好自我研究,找准切入点和方向。正如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在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最后的那句总结,“焦虑会帮助你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