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悲傷逆流成河》沒有被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霸陵的電影”而《少年的你》卻獲得了很高的讚賞?

歲月殘花


首先,從演員陣容來看,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都是很有流量和演技的青年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也確實更好。

第二,曾國祥是專業導演,而《悲傷逆流成河》的導演其實是作家,他們的領域不同。《少年的你》之前的撤檔讓不知道的人知道了,讓知道的人更加好奇期待了。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少年的你》有望將國內校園欺凌電影推向更高的水平。

第三,結局不同,一個是忍受不了,死了,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這樣或許會讓一部分人共鳴,但不會讓所有人共鳴。

《少年的你》是真正的若是群體在承受霸凌的同時想盡一切辦法,熬過去,堅持過去。走下去,這段路是心酸、辛酸的,憋悶的氣氛,想哭又不知道該怎麼哭,為什麼哭可能才是承受霸凌的人的心聲。《少年得你》牽涉的東西比《悲傷逆流成河》多太多,個人層面有施暴者心理、受害者創傷、旁觀者舉措、法律層面的定罪有困難性、報復和防衛的定罪標準;社會層面 原生家庭、學校教育、社會階層都有觸及,而這些,對《悲傷逆流成河》來說太淺了。

綜上,明星號召力是一部分,但電影深度完全兩碼事。《悲傷逆流成河》的立意有些賣慘,完全的宣洩而沒有建設性提議,正如少年的你一個劇情:陳念問女警:如果這個社會是這樣的,你敢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嗎?《少年的你》從名義上就發現,它不是給少年看的賣慘片,是給成人看的回憶反思。【少年】的【你】說明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你應該怎樣面對此時的少年。犯罪年輕化的根源不在青少年,而在成人。被迫長大,小大人才是核心問題!

所以,看電影、拍電影都很注重內涵,要看得懂內涵,才能明白導演想表達什麼,理解了,才會感同身受。


影音經典1987


這個問題,用李誠儒對郭敬明的回懟來回答最合適:不要用廉價的筆觸去博取廣泛的共鳴。

  1. 做“最好”還是做“第一個”。
    郭敬明做過不少“第一”,比如《爵跡》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真人CG電影,至於效果如何,你懂的。


    這幾年不少標榜“第一部”的電影都成了爛片的標緻,甚至還有標榜第一部有“真鬼”的恐怖片,噱頭用的越多筆觸越廉價。
    那麼做第一部還有什麼用處嗎?有的。比如在綜藝節目上被人批評這部電影拍得不好的時候,可以回懟:你有什麼資格怎麼說,你知不知道這是中國影史上第一部~~這和“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2. 第一有時候並不意味著開創性,如果作品不行的話,就更不值得被標榜。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霸陵的電影”這種行為本身就是XXX的,在這一行你是什麼不由你標榜什麼說了算,《熔爐》也沒有標榜過自己是第一部揭露性輕女童的電影,但是觀眾對他的認同感和作品的影響力足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政策。


  3. 最後表達一下個人對曾國祥的欣賞,就像3年前的《七月與安生》沒有標榜過電影翻拍自中國女文青作家的作品一樣,光從情節和表演就足以讓觀眾在影院看完整部電影,而不是抱著標籤和情懷去一探究竟。
    有時候廉價的對立面不是高級,而是作為一件作品是否合格。如果說《少年的你》有什麼值得讚賞,我覺得是先把故事說好了、表演做到位了、合格商品交付了,再讓觀眾檢驗自己要表達的東西。

  4. 標榜是把評價前置,內容後置。檢驗是內容前置,評價後置。這大概是《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最大的區別吧。


郵差騎士


《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5.9

《少年的你》豆瓣評分8.4

一項綜合的評定,也是對一部電影的充分肯定!

明星號召力是一部分但電影深度完全兩碼事。

悲傷的立意純粹賣慘,完全的宣洩而沒有建設性提議,正如少年的你一個劇情:陳念問女警:如果這個社會是這樣的,你敢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嗎?

少年的你從名義上就發現,它不是給少年看的賣慘片,是給成人看的回憶反思。

【少年】的【你】說明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你應該怎樣面對此時的少年。

犯罪年輕化的根源不在青少年,而在成人。被迫長大,小大人才是核心問題!

其實,並不否定《悲傷逆流成河》的觀賞性,如果僅僅從青春劇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成功的,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有深度,有教育意義的作品,《悲傷逆流成河》結尾確實很悲傷,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只是悲傷不等於作品的深度,而《少年的你》雖然不太悲傷,卻處處感人,讓人情不自禁的悲傷,這才是有深度作品所需要的,而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有深度教育意義的電影作品,而不是用廉價的筆觸博取觀眾的關注!


良優電影


第一部賣慘,狗血的有些大補腦,後者更貼近接受的人文傷痛感,代入感,製作更觸動人弦,群眾的眼光都是能接受撕開悲劇的傷,也實質⬆️需要一種抱團的撫慰


中國百靈鳥推薦


因為悲傷逆流成河主旋律根本不是反應校園暴力,而是校園多角戀。

少年的你看劇情確實是反應校園暴力的

而且反應的很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