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燕桥

徐州城南三堡镇境内的灌沟河河水,自西向东悠悠的流淌着,常年不息地诉说着河上那座燕桥的古老和沧桑。我对燕桥早有耳闻,但印象总是朦胧的,直到不久前亲眼目睹之后,脑海里才真正不会把他忘记。因为它久远的历史和别致的造型,堪称徐州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燕桥

燕桥是古时徐州贯通南北的交通咽喉。唐代30里设驿,宋代称驿为铺(即堡)。元代州县,凡10里为一铺。三堡镇历史上是徐州城南有名的重镇,明永乐13年(1415年)就设有驿站,成为明清时期徐州周围24个重要驿站之一。那时过往三堡驿的驿道异常繁忙,官府的马匹、往来的商人、赶考的举子,常年络绎不绝。三堡驿之南地势低洼,周围山区流淌下来的雨水多汇聚于此,常常影响驿道的畅通。明万历18年(1590年),当时的官府便在这片洼地上建造了一座桥梁,因桥址座落在燕营村之南,故名燕桥。燕桥的建成虽然解决了正常情况下的通行问题,但一遇特大暴雨,山洪来势凶猛,又常没及桥顶。为了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古时人们曾顺着原有的沟壑,疏通了一条河道,使洪水泄入奎河,这便是最早的灌沟河了。解放后,当地政府曾多次疏浚和加固灌沟河,但有时山洪咆哮而来,仍会形成灾害。2000年夏季,一辆大客车就被洪浪冲翻在河里,而事故发生地就在距离燕桥不远的上游。如今踏上昔日的古驿道,来到燕桥之上观望。南有皇藏峪高耸,西有青龙山连绵,唯有燕桥的坐落地处于低洼之中。如此看来,雨雪之后要想不经艰难地跋涉而进入古驿道和古燕桥,显然是办不到的。

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燕桥

燕桥虽老但却牢不可破。燕桥为3孔石桥,桥孔为青石券顶联锁式排列,呈三分之一圆弧状。中孔单跨6米,左右边孔单跨各4米,全长28米,桥面宽7米,净高4.6米。漫步在燕桥之上,我发现块块桥石质地优良,道道凿痕精细清晰,条条拼缝灌满铁汁,一些石缝甚至还塞进了薄薄的铁片。正因为有如此讲究的材料和做工,所以虽经400多年的承重和风风雨雨,整座桥梁仍然毫无形变姿改的迹象。桥面上的青条石虽然不全了,但剩下的条石仍然铮铮亮亮,桥上的石栏虽然不在了,但安装桥栏的座槽仍然方方正正。看到桥头有3位老人正在闲聊,我便凑上去打听燕桥的情况,一位年近90的老者告之说,在他小的时候就常听老年人讲述燕桥的故事。那时,燕桥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大桥,就是到了解放初期,桥上的石栏、石狮、石碑仍然一应俱全,尤其是石碑上“大明万历十八年”几个大字更是让人百看不厌、牢记心中。从老人口中,我还听到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明初受封南国的燕氏太子送孙子赴京赶考,路经此地受水阻挡,正当为难之际,当地百姓便背他过河。孙子中了状元之后,为感激徐州百姓的帮助,太子便出资在此建了一座石桥。因太子姓燕,于是当地人便称之为燕桥了。说到燕桥的坚固,老人又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一件是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到处狂轰滥炸,几颗炮弹正巧落到桥上,虽然一时浓烟滚滚、响声震天,但却只炸断了两对龙头,桥基、桥身竟然完好无损。再一件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经燕桥仓皇南逃,解放军官兵跨燕桥穷追猛打,那时桥上车轮滚滚、马嘶人叫,就是这样燕桥仍然安然无恙。还有一件事就是前些年部队拉练,一个坦克车车队要从燕桥通过,开始还担心石桥难以承重,但经过开道车试行后,确信没有问题,于是整个车队便依次安全通过。说到这里,老人眯起双眼开心的笑了,好像他这个生长在桥边的老者,也随着古桥名望的日益增高变得高大起来。看着老人眉飞色舞的样子,我觉得他能有幸与古桥厮守一生并这样熟悉它、热恋它,确实是应该受到尊敬的。

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燕桥

燕桥设计科学别致。关于燕桥的造型当地还有一段歌谣,叫做“四个平四个端,四个蘑菇四个尖,四个石猴把两边”。据说,燕桥的设计者刻意追求神兽护桥的艺术造型。两个桥头各立一对石狮,石狮护桥犹如石狮守门。桥栏上刻有凤鸟花纹,凤凰展翅,意味吉祥。石桥两侧自上而下还设有三层水兽,依次为石龙、石龟和石鸭。而今4对石龙虽然只剩下2对,但看到它那目睁嘴张、栩栩如生的样子,人们自然会想到设计者追求蛟龙主水、龙凤呈祥的用意。作为承重桥墩的两只巨龟,首翘头昂伸向迎水面,自然会减轻洪水的冲击力,而宽大厚重的龟身又深卧桥下作基,当然也会让桥身稳稳地扎根其上。我沿河坡向桥下走去,站在浮于水面的龟头上仔细观看,它那小小的眼睛,尖尖的嘴巴,还有那身上的龟纹,无不惟妙惟肖。至于石鸭,大概是因为藏于深水之下的桥基,这次并没能看到它的风采。但我深信,既然史料有所记载,终究有一天也是会显现出来的。燕桥就是这样溶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确实不愧是徐州桥梁中的艺术珍品。

这座活着的古桥,历经400多年承重和战火不塌,条缝用铁汁浇灌

燕桥

燕桥古老,见证了徐州发达的交通史;燕桥坚固,确保了徐州古驿道的畅通;燕桥设计科学,显示出徐州先民的聪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