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1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在《自然》等頂級期刊在線發表6項科研新進展!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華中科技大學按照"應用領先、基礎突破、協調發展"的科技發展方略,構建起了覆蓋基礎研究層、高新技術研究層、技術開發層三個層次的科技創新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近期,學校就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1. 利用CRISPR-Cas9實現對甘藍型油菜LPAT基因的功能解析

僅僅1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在《自然》等頂級期刊在線發表6項科研新進展!

9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慄茂騰教授課題組在生物能源領域頂級雜誌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發表了題為"Effective editing for 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2/5 in allotetraploid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using CRISPR-Cas9 system"的研究論文,成功利用CRISPR-Cas9實現對甘藍型油菜LPAT基因的功能解析。該研究對於甘藍型油菜等多倍體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具有借鑑作用,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研究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2.在《自然》雜誌在線發文

僅僅1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在《自然》等頂級期刊在線發表6項科研新進展!

9月23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刊發了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羅永康教授題為"Constraints on the superconducting order parameter in Sr2RuO4 from 17O NMR"的論文。

課題組深入研究了Sr2RuO4的超導態性質,對Sr2RuO4進行了更進一步的17O NMR測量和分析,為揭示Sr2RuO4的超導配對對稱性提供了新的啟示。研究發現Sr2RuO4的自旋磁化率在超導相變前後均有明顯的變化;其次,這些現象無法用常規的手性p波表象來理解,甚至所有與z方向平行的超導序參量都存在疑問,從而啟迪人們重新審視它的超導對稱性。

3.在深部腫瘤光動力治療領域取得新進展

僅僅1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在《自然》等頂級期刊在線發表6項科研新進展!

10月8日,美國化學會旗下納米領域權威期刊《納米快報》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胡軍副教授課題組題為《X射線響應的光敏劑—NaCeF4:Gd,Tb納米閃爍晶體用於成像引導的腫瘤光動力聯合放療》的研究論文。

研究通過化學顯色以及電子自旋共振(ESR)法均證實,在一定劑量的X射線激發下,NaCeF4:Gd,Tb納米閃爍晶體能產生大量的超氧陰離子(•O2-)和羥基自由基(•OH),該發現尚屬首次。通過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均證實,NaCeF4:Gd,Tb納米閃爍晶體具有較強的細胞殺傷能力、多模態成像能力和抑制腫瘤生長能力。該研究為深部腫瘤光動力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4. 在醫學頂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10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衛學院潘安教授課題組在醫學頂刊The BMJ(影響因子27.6)上在線發表了題為"Weight change across adulthood in relation to all cause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論文。該研究為不同時期體重增加對於增加早死風險的差別提供了科學依據。該研究特別強調了保持正常體重的重要性,尤其是預防青年到中年時期體重增加的重要性。

5. 在《自然·通訊》發表關於二維分子晶體的最新研究成果

僅僅1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在《自然》等頂級期刊在線發表6項科研新進展!

10月17日,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關於二維分子晶體的最新研究成果"Two-dimensional inorganic molecular crystals"(二維無機分子晶體)。

該項研究工作首次將二維分子晶體的概念從有機分子引入到無機分子,極大地擴展了分子晶體研究領域,為未來二維分子晶體在電子、光電以及相變器件的應用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6.在精子發生領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10月17日,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刊發了生殖健康研究所袁水橋教授題為"UHRF1 suppresses retrotransposons and cooperates with PRMT5 and PIWI proteins in male germ cell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精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逆轉錄轉座子沉默的分子機制,創新性的提出了UHRF1作為分子紐帶,通過調控 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piRNA通路來抑制精母細胞中逆轉錄轉座子的異常激活。該研究對臨床上治療和診斷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男性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