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8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超300%“超線”背後不良壓力猶存

三季度8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超300%“超線”背後不良壓力猶存

外匯天眼APP訊 : 隨著上市銀行三季報陸續披露完成,上市銀行在第三季度業績表現維持了整體營收穩健、資產質量有所改善的優良表現。

在市場與外界衡量銀行主要業績指標時,與此前略有不同的是,9月26日財政部《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後,令市場對於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指標兩倍以上的超高情況有所注意。

《徵求意見稿》指出,監管部門要求的銀行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的報道,根據不完全統計的50家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的撥備覆蓋率情況,超過300%的銀行達10家。

而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的30家上市銀行三季報情況看,撥備覆蓋率超過300%的銀行有8家,只有5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較半年報有所下降,超8成上市銀行在第三季度較上半年繼續增加了撥備。

撥備覆蓋率不降反升

在《徵求意見稿》發佈前,銀行業整體撥備覆蓋率日漸高築已成為普遍現象,而《徵求意見稿》明確劃定了300%的撥備上線,此前在市場和行業都引發了較為激烈的討論。

民生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許多銀行一直保持較高的撥備覆蓋率,主要是為了滿足對不良貸款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並增強抵消潛在信用風險的能力。財政部的新規定建立在提高報表真實性和鼓勵銀行在承受風險滿足需求後釋放利潤的基礎上。將閾值設置為300%已充分考慮了銀行風險抵消的需要。歷史上,整個行業中商業銀行的最高撥備覆蓋率僅為296%。

雖然徵求意見稿尚未落地,但此次三季報是監管限制撥備後的首次季報。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30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情況發現,超過300%的8家上市銀行,其中7家為中報時就超過300%的銀行,杭州銀行為新晉300%以上撥備覆蓋率的銀行。而在8家“超線”銀行中,6家銀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其中最高的為寧波銀行,9月末撥備覆蓋率達525.49%。

其餘24家統計的上市銀行中,22家超過了監管150%的要求,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三季度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8.13%和145.73%,相對接近監管紅線。

某大行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專業角度看,撥備覆蓋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監管在2018年對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本身就體現了一個趨勢,那就是加快不良處置。

反映真實不良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制定上限為最低標準2倍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國對銀行要求的150%的撥備覆蓋率已經是比較高了。計提最低標準2倍這樣的規模已經能夠滿足銀行穩定經營的需要,客觀上也督促了商業銀行加快存量不良貸款處置和核銷。

但從三季報的數據看,這種下調撥備的趨勢並不明顯,反而體現為整體不降反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發現,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趨勢的表現有其必然與合理性。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財政部在《徵求意見稿》中表示希望銀行在撥備覆蓋率上不要過高,避免藏匿利潤的嫌疑。但事實上,從目前商業銀行的整體狀況看,資產不良的壓力還是較大的。雖然現在撥備比整個不良貸款的規模大很多,但我們懷疑現在的不良貸款率沒有真實反映銀行資產質量。未來銀行的不良貸款可能還會有繼續上升的壓力。

夏樂進一步表示,相信絕大部分銀行目前計提撥備主要是為了應對將來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以方便未來進行核銷等處置。某種程度上撥備覆蓋率的高低與不良率成正相關。

一位股份行不良資產業務人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出現這種趨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整個銀行業對未來的利潤增長預期不樂觀,此時先多提撥備,這樣能夠熨平未來一段時間的利潤指標表現。第二就是目前金融機構在當前真正顯性的不良資產和潛在的不良資產中間,數字上依然有所保留,所以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整體來看銀行加大計提撥備和整體撥備覆蓋率的提升,是對未來發展預期中不確定性的因素進行儲備和緩釋的措施。

而對於這種趨勢是否繼續延續,夏樂表示,因為目前只是第三季度,通常到年底貸款沖銷的力度會更大,所以目前的數據是否反映了行業真實趨勢還需要觀望。也許在年報數據出來後,撥備覆蓋率整體會下行,這樣將滿足財政部的要求。但無論如何,不良和資產質量問題,始終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