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你是阳原人,这些村名你不一定会读,更别说写对了

阳原县有14个乡镇,301个行政村,379个自然村。这些村庄像一颗颗光彩各异的珠子,散落在阳原18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阳原县的村庄大都比较小,人口几百人的居多。最大的村庄是东井集镇的小石庄村,这个村紧邻山西大同,人口将近6000人。最小的村庄也就是几十口。

当然这些只是统计数字,不一定和村里实际居住的人口相符。况且这几年随着年轻人大量去城市打工,村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了。前些时网络上传播着一个村只有一个人的视频,据说就是阳原的。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个例。但比起前几年人口大量减少,村里多剩下了老年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别看你是阳原人,这些村名你不一定会读,更别说写对了

浮图讲开阳村的玉皇阁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

关于这种状况,我的一个农民朋友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两句“老翁已当壮年用,半百之人成儿童”,可谓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象。

和其他县一样,阳原的地名五花八门,但平心而论,有文化、有讲究的不多,许多都比较土气,村名中多是些“梁”“庄”“沟”“窑”“洼”之类的字眼,看上去似乎让人感觉是走进了一片高低不平的山地。这也就决定了这些村名多是先人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或者地形地貌而起的。所以有时候,即使是生人,看过了村名,对这个村的概况也就有个大约摸了。

阳原的村名比较有影响的,是一系列的马坊,除四马坊外,从一马坊到九马坊都有,当然一马坊不叫一马坊,叫头马坊,六马坊还分东西六马坊。我当年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时候,每次动干部都有人关心地问有没有他自己,别人就会说,有,组织上安排你去四马坊当书记。当然,这纯属戏谑了,没有人会当真。

别看你是阳原人,这些村名你不一定会读,更别说写对了

揣骨疃镇太堡村很多人家的院墙上还留存着曾经繁华的痕迹

说起马坊,以前的人们多说是明朝时候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打仗养军马的地方,在全县境内从东到西依次排列,就有了如今这么多马坊。但这几年上面鼓励解放思想,有文化的人也就开了天眼一样,把马坊搞了个升级版,由地名变成了将军,而且在村口还立了座威风八面的塑像,鄙夷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阳原的村庄并不全是土坷垃味,也有具备文化内涵的。像开阳村,这个阳原县境内最早的村,据说战国时候就有了。所以以前的人们就取“开阳原之先”的含义,取名“开阳”,也算是给了村子一个名分。

正因为阳原的村子多和地理有关,乡土味过重,所以有些村子叫起来朗朗上口,写起来却会让人出一头汗。好不容易憋出来,回头一看还是写错了。前些时有部门发了个文件,看后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自己真没文化,好多村子别说不会写了,就是叫法也和平时大不同。

别看你是阳原人,这些村名你不一定会读,更别说写对了

门楼、院墙,这是许多村庄人家的标准结构

比如上大柳村不叫上大柳,而叫上大柳树;青疙瘩不叫青疙瘩,叫青圪塔;西沟沿不叫西沟沿,叫西沟堰,贠家庄不叫贠家庄,叫员家庄。

至于写法上,错误的就更多了。比如北良应该写作北梁,环子夭应写作獾子窑,东谷坨应写作东谷沱,下止铺因写作下滋铺,等等。

怎么样,看了上面的这些写法,有没有一头雾水的感觉?要不说地名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总是高深的嘛。

也欢迎大家把你知道的地名写在评论里,咱们共同交流学习。

别看你是阳原人,这些村名你不一定会读,更别说写对了

这样的村庄,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