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什麼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假傳聖旨?

紅雨說歷史


弘晝屬於“希翼”皇位的那一種人,和三爺胤祉有得一拼,都是聰明靈透的人,只是皇位確實與己無緣,所以以造學或者閒散為名,當著自己的王爺。

弘晝讀書倒背如流,一點即透,這在弘晝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悟性了,只是沒有弘曆耀眼而已。弘時則厭倦讀書,常常屎尿而遁,註定難成大事。

有兩次鏡頭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一是年秋月抱著小弘晝,讓他給鄔思道送護腿麼,這並非多餘之鏡頭,表明弘晝從小受鄔思道感染,作為鄔思道的學生,他體驗觀世的能力並不比弘曆差多少。二是老八曾看望生病的弘時,說過等他病好了,帶他出去放鷹玩兒。這樣的伏筆,只有在《雍正王朝》這樣的經典劇中才有。

回到正題,老八胤禩計劃聯絡關外的鐵帽子王爺,以整頓旗務連著旗營兵務一起整的安排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然後進行兵諫,逼迫雍正退位,推弘時上位,並且已經買通了九門提督隆科多。

當弘時提出整頓旗務的時候,就受到雍正的質疑,因為,在雍正看來,弘時似乎沒有這樣的覺悟和眼光,他擔心的是八爺黨會利用弘時起么蛾子。

如果沒有記錯,當時弘晝也在場,並且,雍正要他長點心,能夠為皇阿瑪分憂,但是弘晝說自己能力有限,擔心會讓皇阿瑪失望。

雍正皇帝答應了弘時的意見,並且親自到十三爺府上,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擔心,這是一次反計謀的安排。可以肯定的說,雍正與老十三就是打算順手牽羊,將老八他們徹底牽進“籠子”,雍正一句“是膿包遲早要擠了他”,說的就是這事。

經常圍繞在雍正身邊的弘晝不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與八爺黨之間的怨恨情仇,很多人說弘晝在這場遊戲中扮演了投機的角色,我不敢苟同。作為在皇帝身邊長大的皇子,不會沒有把握的去投機八爺黨。康熙時代八爺黨失敗了,雍正即位若干年了,江山的基石早就穩定下來,如果弘晝還像隆科多一樣去投八爺黨的機,那隻能說明之前的書白讀了,給鄔思道的護腿白送了,你說是不是?

弘晝的立場一定是站在雍正皇帝這邊的,這點毋庸置疑。

其實爭鬥的雙方雍正皇帝和八爺黨無論在實力還是聲望還是其他什麼方面高下立現,就算有人反對新政,但是槍桿子在雍正手裡,皇權在雍正手裡,八爺黨抖機靈根本就是適得其反,弘晝明白得很。

雖然,弘晝不願意捲入到他們的爭鬥中去,這點在後來抄八爺黨的家,他在家裡鬧“活出喪”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他絕對知道,雍正要清除八爺黨是遲早的事,這次,雍正提醒他要長點心,他就知道,自己置身事外已然不再可能。

果然,在十三爺的建議下,弘晝充當了“耳目”,捲入到雍正清掃八爺黨的鬥爭中去了。當然,在老八胤禩眼裡,弘晝還是一個不上心的孩子,所以,有些忽視這個靈透的主兒。

八爺黨的計劃只有弘時知道,弘晝顯然是不知道的,直到他隨弘時和八爺胤禩道豐臺大營傳旨,當老八和弘時唱和著讓旗主王爺的參將共管豐臺大營才有所發覺。弘時和胤禩讓弘晝作證,弘晝也跟著說是皇上的旨意,打消了豐臺大營將官的疑慮。

這是很重要的細節所在。弘晝在進豐臺大營的時候,只怕就已經注意到了豐臺大營的變化,當弘時胤禩誤傳聖旨,可以肯定他立刻明白的了怎麼回事。但是弘晝卻沒有說出口,而是直接承認了,這是為什麼呢?他為什麼不當場戳穿呢?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弘晝當場揭穿會是什麼後果?

以老八為首的八爺黨策劃這場陰謀已久,他們不會輕易放過這次機會,如果放過這次機會,以後恐怕更沒有機會了。所以,八爺黨和弘時勢在必得,這樣,弘晝的舉動就十分危險了。

如果弘晝立刻揭穿,將會出現兩種後果:

一是老八胤禩或者弘時藉著話題立刻圓回來,說是沒聽清楚皇帝的旨意,可以再行請旨。這樣的話,八爺黨的計劃就有可能徹底暴露,兵諫就會流產,雍正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更加防備八爺黨,加快收拾八爺黨的步伐,那八爺黨就十分被動了,很可能功虧一簣。

二是立刻殺掉弘晝(或者拘押軟禁),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封鎖消息,於第二天在朝廷上發起兵諫,沒人給十三爺報信,那麼,八爺黨才可能兵諫成功。

八爺黨運作這個計劃已經很久,不可能讓計劃功虧一簣,所以,他們一定會殺了弘晝(或者拘押軟禁),讓計劃按步驟實施。

就算八爺黨和弘時不殺弘晝,拘押或者軟禁,那麼,他就不能給雍正或者十三爺報信,這個局只有雍正或者十三爺可以解,因為十三爺管著兵權。不能給十三爺報信,那麼八爺黨兵諫的可能性就大了。前面說過,弘晝的立場絕對是在雍正一邊,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要不怎麼叫長心呢?

故而,弘晝沒有當場戳穿弘時和老八胤禩假傳聖旨的陰謀,是為了自保,爭取時間給雍正或者十三爺報信。

可是弘晝為什麼又在回來的時候對弘時說出了自己的疑慮呢?是他真的糊塗嗎?

其實很簡單,畢竟弘時還是兄弟,八爺黨與雍正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他也管不了。弘時到底參沒參與八爺黨的兵諫計劃,弘晝拿不準,他想試探一下弘時,也算是給弘時最後一個機會。如果弘時參與了就會置之不理,被最終收拾也就不可避免,自己雖然無緣皇位,希翼一下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弘時沒有參與必定會報告雍正或十三爺或者速回糾正請旨,那麼他也算是盡了兄弟之義了。

只是,弘時也是個死腦筋,忽視了這位弟弟的心思,還以為弘晝傻了吧唧真糊塗,也就沒有產生警覺。

弘晝又為什麼第二天才半路攔截十三爺告知情況呢?

這也是弘晝靈透的地方,弘時雖然忽視了他的弟弟,但是老八胤禩未必真忽視,這個計劃老八運作了很久,弘晝的突然參與應該是引起了老八的警覺,為了讓戲更加逼真,才沒有使用武力直接控制弘晝,當然也依賴於弘晝裝傻的本事。可以肯定的是,老八一定派人嚴密的監視著弘晝,弘晝的一舉一動,在第二天朝廷兵諫開始之前,都在老八的視野之內。

如果弘晝一回來就報告雍正或者十三爺,那麼八爺黨和弘時就會立刻採取措施,事情將會變得更為複雜,雍正坐實不了八爺黨的陰謀也難以“擠掉這個膿包”,八爺黨如果機會敗露,甚至會狗急跳牆,拼死一搏,一場血戰可能無法避免。總之後果將十分嚴重。

弘晝在第二天搶先爭取時間半路攔截十三爺,一定也是計算好了的,這時候,皇帝大臣們都已經上殿了,對他的監視也放鬆了,他攔住十三爺,告訴他事變情況,十三爺才能輕鬆獨入豐臺大營,重新奪回兵權。

只是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八爺黨不防著十三爺呢?真是白瞎了老八胤禩的才幹。


青燈問史


整個片子裡最有智慧的就是弘晝了。弘晝一直在打醬油,包括在八王議政看起來也是,但就是從這一件事的前前後後可以看出他手段的高明,以及對全局的把控能力。其實不是弘時在下他的套,而是雍正在下套,他讓兩個兒子參與整頓旗務,為何沒有弘曆的事?要知道旗務可是雍正極為關注的,而且弘曆參與進來對他以後登位是很有利的,讓政壇素人弘晝參與這是不合常理的。所以一開始弘晝就知道這是雍正在考驗他,他也一直把握著裝傻的定位!

在豐臺弘晝不可能當面指出這是假傳聖旨,做了後果就可能是給殺或是給關起來,這時只能賣傻。在回來的路上問弘時是他第二次賣傻,也是確認了弘時有問題了,也順便把自己洗白一下。最能體現他把控能力的就是告訴十三爺的時機,早說了就說明他是有琢磨的,對權利是有想法的,也是出賣了弘時,畢竟這是出賣兄弟的事,雍正是很不想在兒子之間出現這種事情的,弘晝很巧妙地避免了這個問題,後來雍正問他弘時說了什麼他說忘了,始終沒有出賣弘時。這時候告訴十三爺,十三爺是完全能破壞八爺的計劃的,旗主進駐豐臺西山只能是按兵不動,但不能出兵,這是死命令。隆科多控制的是九門,但紫禁城是在圖裡深和張五哥手上的,十三爺要出城,九門敢不敢攔?十三爺一到豐臺西山,問題全解決了,弘晝對整個事件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而且給十三爺的感覺還是賣傻,從頭到尾就是傻!到了後來去查封八爺時他就直接玩活出喪了,這是跟雍正表態:他不想參與權力,只想開心地玩。活出喪是他的政治自殺,從此以後,大清沒有一個爭奪皇位的王子了!

最後在養心殿與雍正的對話,雍正最後試探弘晝,他還是賣傻!弘晝退出,雍正看著他後背嘆了一口氣,其實雍正心裡是很清楚明白的,無奈皇位只能是一個,既生瑜何生亮!


旭日居士


我來回答,這背後可是藏著弘晝的奪嫡之心哦:

一、

很多人認為弘晝從來沒有想爭奪過皇位,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連雍正帝自己都說,最像朕的就是弘晝。既然像雍正帝,那也只能是像他的隱忍,像他的韜光養晦,像他的深謀遠慮……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分析那次在豐臺大營,為什麼弘晝會假傳聖旨,他真的被弘時套路了嗎?

其實並不是,楊角風之前的文章也分析過,弘晝小時候跟鄔思道走得比較近,按照老八胤禩被抄家時說的話:

“你們兄弟三個在一起讀書,弘晝是最不用功的一個,可哪一次背書,他不是倒背如流?”

也就是說這個弘晝相當的聰明,明裡裝糊塗,暗地裡使勁,這種性格同樣體現在奪嫡上。

因為弘晝知道自己的資源很少,如果明著跟弘曆和弘時爭奪皇位,基本毫無勝算,他要想獲得皇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撿漏,這一點跟老四胤禛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像的。

老四胤禛也是在太子胤礽被幹掉,老大、老三、老八等挨個被pass掉後,才最終落到他頭上。用老四胤禛自己的話講,就是本無意做皇帝,是康熙帝硬讓他做皇帝的。

對於弘晝來言,弘曆是自帶光環的,從皇爺爺康熙帝就定下來的接班人,而且早早就被封了寶親王,參與政事。而弘時又最機靈,跟老八胤禩等人打得火熱,腦子又靈活,且年齡也較長,跟他比,自己也沒有優勢。

自己要想奪嫡,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弘時和弘曆同時完蛋,只有這樣,自己才有機會登頂!

所以,他就像當年老四胤禛那樣,弄個太子信件讓老八胤禩跟太子胤礽幹起來,自己漁翁得利。

二、

有了這個思想在心中紮下,弘晝只能等待時機了,而時機顯然到了:

雍正帝為了整頓旗務,也為了擠破老八胤禩這個膿包,同時擔心弘曆會出問題,所以把他派往了李衛處。隨後讓弘時跟老八胤禩一起去迎接四大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

其實,弘晝自己會判斷形勢的,弘曆完美無缺,也沒有什麼把柄可抓,弘晝對他信心不足,但是對弘時就不一樣了,因為弘時跟老八胤禩走的近,弘晝自然看在眼裡。

這次旗主王爺帶來的人接管豐臺大營,弘時故意問弘晝:

“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

豐臺大營是什麼地方,連豐臺提督自己都說了,只有皇上聖旨和十三爺手諭才能接管大營,其餘人想都別想。

弘晝作為皇子,自然知道豐臺大營的重要性,也知道規矩是什麼,他隨後就贊同了弘時的話說皇阿瑪是這樣說過,說到底就是套路弘時的。

但是他又怕弘時發現端倪,畢竟他答應的這麼爽快,萬一弘時起疑怎麼辦?

所以,他在半路上又假裝想起來了,問弘時說,皇阿瑪是說整頓旗務,沒說共管啊?

弘時說的是明天再送聖旨就是了,其實他這樣說的目的,也是坐實弘時勾結老八胤禩圖謀造反的事。

只要這個把柄握在了自己手裡,那麼就可以實施下一步了。

當然,實施下一步之前,必須洗刷自己的罪名,也必須得粉碎弘時的陰謀,不然他真跟老八胤禩逼宮成了,自己豈不是仍然沒有希望?

所以,他才半路彙報老十三胤祥,一方面讓老十三胤祥替他作證,自己沒有跟弘時他們勾結,另一方面也是讓老十三胤祥去化解危機。

三、

等到了朝堂之上,雍正帝面對軍隊被架空,有點愣了,問弘晝怎麼回事?

弘晝完全可以解釋的,但是剛才楊角風也提到了,弘晝這才走完第一步,如果直接供出弘時來,那麼第二步就沒法走了,所以,一方面他支支吾吾向弘時求救,一方面表現的自己很慌張,不知道怎麼回事。

其實就是讓弘時自己來解釋,弘時當然不敢解釋成自己跟老八胤禩聯合的事,只會把責任往弘晝頭上推,而這一推,正中了弘晝的圈套。

就等於雍正帝可以給自己作證,弘時是怎麼欺騙大家的?

以弘晝對弘時的瞭解,知道到了最後,弘時自然會狗急跳牆,而他恰恰就等著他狗急跳牆。

弘晝是什麼人?

他府上可是養著一群能人高士,比如賈士芳就是他推薦給雍正帝的。還記得在伯倫不歸樓上那個神秘道士嗎?

那個神秘道士能算出科舉的前三甲,當然我們之前也分析過,這個道士是有宮裡背景的。後來的賈士芳能給老十三胤祥續命一個時辰,這兩個事例從一側面也可以反應出,雍正王朝中也是有會算命的高人的。

既然老八胤禩都能看出來雍正帝命不久矣,難道弘晝看不出來?

正是因為雍正帝命不久矣,所以留給弘時的時間不多了,留給弘晝的時間也不多了。

所以,當雍正帝找到弘晝想探明弘時那天到底說了什麼?

就證明弘晝的計謀成功了,因為雍正帝到這時已經不懷疑弘晝了,轉而懷疑弘時了。也就說明在朝堂上弘晝的表演成功地騙過了雍正帝。再加上後來的出活喪,也是為了避開抄老八胤禩家的機會,讓弘時能跟老八胤禩繼續親密接觸。

四、

面對雍正帝的提問,弘晝當然不能這時候供出弘時啊,只能以忘記了回話,一旦弘時刺殺弘曆成功,弘晝保準馬上想起來了弘時那天的話,那時候對弘時來講,就是死期!

這就是弘晝整個的奪嫡之路,而且眾人都非常配合他,一步步往他設想的方向走,只可惜他低估了雍正帝保護弘曆的魄力。

也低估了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圖裡琛半夜巧妙地把雍正帝請到了大牢,讓他跟隆科多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從隆科多的口中獲知了弘時要暗殺弘曆的消息。得知消息後的雍正帝,馬上派出圖裡琛火速趕往李衛處,保護弘曆。

假如那晚雍正帝沒有去見隆科多,假如隆科多沒有供出弘時,假如圖裡琛沒有及時趕到,假如劉墨林沒有以身檔刀……

那麼,皇位必然是屬於弘晝的!

只可惜,上天不讓弘晝做皇帝,弘時刺殺弘曆失敗了,而弘時又被雍正帝滅口了……

由此,弘晝知道了雍正帝一心改革的決心,為了新政竟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這讓弘晝這個一直小心走路的人驚訝不已。

驚訝之餘,也就再也無意於皇位了,於是做了一個糊塗王爺。

要知道,弘晝一點都不糊塗,之所以在乾隆朝一直裝糊塗,還不是為了自保啊,萬一讓弘曆知道自己曾經還有這麼一出,不死也得圈禁!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小小年紀的弘晝在《雍正王朝》裡頭,有著與其年紀不相稱的智慧,好像已看破紅塵,超然於外,安心地做起“閒散宗室”;對於朝廷上的是非,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如此便不難理解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何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因為沒好果子吃。

三個火槍手

比起父親康熙的“高產”,雍正存活的只有弘時、弘曆、弘晝三個兒子。弘時天資一般,鄔思道幾次上課提問弘時都答不上來。反觀弘曆不僅書讀得不錯,對於提問都能加以闡述、對答如流,受到鄔思道的稱讚。更最要的一點,或許鄔思道也熟讀明成祖朱棣立儲君這一段。


是時,明成祖朱棣在為立誰做太子,左右為難。於是,向首輔解縉尋求建議。解縉答曰:觀聖孫。聖孫便是明宣宗朱瞻基,聖孫的父親是明仁宗朱高熾。故弘曆有可能是鄔思道為雍正謀劃儲君之位,打的一張牌。事實上,這張牌也很有效。康熙晚年,備受“廢黜太子”事件的打擊,弘曆無疑是莫大的慰藉。如此,作為弘晝來講,繼位似乎競爭不過弘曆。

佛系天性

《雍正王朝》有這麼一個橋段:年秋月做了一件棉衣,讓一個小孩拿給鄔思道。那個小孩遞過去,轉身就跑。此時,已經是鄔思道學生的弘時與弘曆,不敢這麼沒規矩。小孩又出現在雍正府上,很可能這個便是弘晝,對於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其與陌生的鄔思道,保持著距離,彷彿這一天賦本能伴隨著他成長。長大後與道士、和尚成天混在一起,當然也可以說掩人耳目,那為何不能是別的呢?一定程度上表明,弘晝的本性親近佛家、道家,也在其中吸取了兩家學問的精華,更堅定地遠離朝廷是非之地。

弘時坑弟

雖在奪嫡之爭上落敗,八阿哥仍然很執著,一心與雍正爭個高下。在雍正為新政忙得焦頭爛額之時,八阿哥將張廷璐供詞交給弘時,取得其信任。又現身說法,挑起弘時奪嫡的想法,拉入自己的陣營,並借弘時之口轉達雍正,令關外鐵帽子王進京,整頓旗務,實則是恢復八王議政,逼雍正退位,報奪嫡失利之仇。


為此,八阿哥對內收買了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北京城內防務;對外則讓弘時拉弘晝下水,將弘晝說的“整頓旗務”,硬生生說成“由四個鐵帽子王共同接管豐臺大營防務”,取得豐臺大營的控制權。即便事發,也能將假傳聖旨的“欺君之罪”,賴在弘晝頭上。

弘晝自救

來時,弘時肯定跟說弘晝是整頓旗務。當進入大營的場景,弘晝會有一絲不安。整頓旗務,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何故要迫不及待,選擇晚上?當弘時與八叔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之時,或許弘晝有點明白了,弘時與八叔是穿一條褲子的,馬上聯想到控制豐臺大營,北京城外八旗主力,意味著危機四伏。


此時其又無能為力,假如當面戳穿,估計不會有好下場的,不是軟禁便是被殺。於是,從豐臺大營出來便試探性地問了弘時,沒想到弘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自己。 馬上意識到危險的弘晝,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偷偷將這一不正常的情況,告知十三叔,由十三叔趕往豐臺大營,挽回局面。成為了八叔口中的“剩下一成是天算”。

後記:

生在帝王之家,存在本身便是威脅。年紀輕輕,天性佛系的弘晝,自知不是儲君的首選,早早置身事外。但又被當作棋子,捲入政治鬥爭,意識到威脅後,尋求十三叔的支援,破壞了八叔的計劃,而後坐實了三哥弘時與八叔的串通,意圖不軌。也是三哥弘時最後被殺的一個重要理由。實乃“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就是雍正王朝裡的弘晝。其實要看懂弘晝,並非難事。這一點,老八看的就很透徹。老八認為,弘時弘曆弘晝三兄弟,當屬弘晝最是聰明靈透。弘晝懂得和光同塵,他只願平安的做個王爺。


弘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保,他是不敢表露出半點野心的。弘晝的才學不及弘曆,手段又不及弘時,為求兩不得罪,因此,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拿豐臺大營傳旨一事說吧。弘時弘晝奉雍正之命到豐臺大營傳達整頓旗營的諭旨。沒想到,老八和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卻趁機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弘時知道其中的深意,向弘晝問道: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吧?弘晝起初並不知曉箇中緣由,他還頗為自信的回答:“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有了兩位皇子的供述,兩營防務盡被八爺黨和旗主王爺接管。而弘晝也不傻,回京途中他就悟出了三哥等人的貓膩。

這下玩大了,搞不好自己會被三哥牽連。然而,聰明的弘晝並沒有當面戳破弘時的陰謀,也沒有向雍正告發。這是為何呢?

首先,弘晝並不想立刻與三哥撕破臉。因為一旦如此行事,他勢必會與弘時矛盾徹底激化。弘晝會被弘時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弘時心術不正且難測,弘晝不想招惹這位哥哥。

其次,弘晝明白聲勢都在皇阿瑪雍正這邊,八爺黨和三哥是決計鬥不過父親的。所以,他要等的是個時機,是一個洗白自己並以此建功的時機。
當八爺黨在朝堂卸下偽裝,直接向雍正發難時,弘晝知道,他所等的機會到了。弘晝向前來上朝的十三爺道明瞭一切,十三爺又告訴弘晝如何如何行事。最終,一場宮廷危機被化解開來。弘晝又來了一出“活出喪”的戲碼,意在完全與三哥、八叔胤禩劃清界限。無疑,弘晝是極為聰明的,弘晝一向喜歡與道士交往,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這才是弘晝強大之所在。


風雪夢不逝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弘晝這個角色看似呆呆的,傻傻的,但是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從電視劇的種種跡象表明,他做的任何事情無為都體現出“明哲保身”這四個字上!

  自古帝王之家總是故事多,到了雍正這一代也不乏九子奪嫡,霸王逼宮這樣的枕戈待旦!那麼咱們今天主要來說的是雍正第五子弘晝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聰明過人之處。

  弘晝出場的時候已經到了《雍正王朝》的後期了,雍正已經政局穩定,推行新政,經濟開始復甦,國家開始富強的時候!此時此刻,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仍然對黃帝的位置耿耿於懷不死心,他們是心有不甘,全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在他們手中,但是卻不能夠受到萬人的朝拜,他們始終不服輸,看到雍正上臺後的一系列的舉措,都是在使得國家變得富強,使得權力在一點點的集中到他的手中個。因此,他們再不有所行動,恐怕雍正羽翼豐滿,就會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甚至抄家滅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八阿哥開始了他的奪位大計策,他是想效仿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的八王議政,朝中大事皆有八位旗主王爺共同商議決定,這樣一來架空雍正,一步一步的蠶食掉雍正!於是八阿哥拉攏雍正的第三個兒子弘時。皆因,雍正喜歡四子弘曆,這樣八阿哥可以利用弘時對於皇位的覬覦,一起合作發動這次八王逼宮!

  然而這個時候的弘晝在做什麼呢?弘晝是雍正的第五個兒子,他向來表現出來的性格比較柔弱,或許是跟著雍正一起經歷了九子奪嫡的事情,他把皇位看的特別淡,特別是他知道自打康熙時期,弘曆一直都是寵兒,弘曆的種種表現都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讚許,所以他知道雍正一定會把這個皇位傳給弘曆的,弘時其實也是深深的知道這件事,但是弘時跟他八叔的性格一樣,始終對於這樣的結果不甘心!但是弘晝不一樣,他選擇了忍讓,選擇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去爭名奪利!所以最終,弘晝能夠得以善終!

  話鋒轉過來,八王逼宮是八阿哥和弘時一起合計謀劃的事件,先是弘時勸說雍正整頓八旗兵務,把四位鐵帽子王召集到京城,之後誤傳聖旨,讓兩位鐵帽子王帶來的4000兵馬協同管理豐臺大營,此時弘晝,弘時,八阿哥一起到豐臺大營傳的聖旨,弘晝當時是上當受騙一起去的,當時還是提出疑問,雍正旨意並沒有協同管理一說,而這一個八叔,一個三個硬是強行這麼講,弘時當時就明白了,這倆人是串通好的,這裡應該有事,此時若要是站出來講錯一句話,以八阿哥和弘時的智慧,一起把弘晝弄死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弘晝更是想當一箇中立的人,既不想得罪弘時和八叔,也不想得罪皇帝雍正老爹!他是一門心思不想參合到其中去!

  只不過,他回去後越想越不對勁,因為他害怕了,他怕他三哥和這位老謀深算的八叔一旦真的成功之後,他的性命必然不保,於是他第二天早早就在等待十三叔,因為只有十三阿哥胤祥能夠掌控局面,因為此時的胤祥掌管大清朝所有的兵馬,任何事情基本上都能擺平。十三阿哥聽到兩位旗主王爺控制了豐臺大營,一面叫弘時告訴雍正穩住局面,一面親自去豐臺大營平叛。

  八阿哥胤禩真的是沒有那個當黃帝的命,他以為這回穩穩的了,京城之內聯合隆科多,京城之外有兩位旗主王爺的兵控制著豐臺大營,九子奪嫡的經驗告訴他,這次必然成功,然而等待他的就是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費心機,又一次遭到了失敗,這次失敗直接導致隆科多,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成為階下囚。而此時的弘晝仍舊心驚膽顫,畢竟雍正對於豐臺大營傳旨對弘晝也是起了疑心,而此時的弘晝這回真的是向雍正表露了自己並無奪嫡之意,先是抄八阿哥家的時候,他裝死不去,其實這點做的很好,這叫明志,就是想告訴雍正他跟八叔一點關係都沒有,自己只喜歡做一些荒唐的傻事,對於豐臺大營傳旨完全就是受到了欺騙!他喜歡這樣瘋瘋癲癲的,不是一個適合當皇帝的人,並沒有對皇位沒有想法,更不會威脅到弘曆!當然這裡他並沒有把弘時給出賣出去,這一點其實說明弘晝還是心地善良的,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滋事重大,一旦牽連進去,弘時必死無疑!

  但是弘時還是被雍正親手殺死了,此時此刻的弘晝更加害怕,他怕雍正也會像殺弘時那樣殺了自己,因為自己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弘曆的帝位,而雍正經歷了九子奪嫡事件後,不希望他的後代在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情,所以他要為弘曆掃清所有障礙!而弘晝跟雍正最後一次對話的時候,雍正還在試探弘晝。弘晝當時其實還是十分害怕的,他不想像弘時一樣,於是他主動提出絕不會跟弘曆爭奪皇位,他就是想一輩子開開心心的就好,而此時的雍正也是徹底軟下心來!弘晝才能最終優哉遊哉的過完這輩子!


可樂男孩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30

弘晝號稱為和親王,是雍正帝序齒的第五個兒子,由於玩兒得別具一格,所以被統稱了荒唐王爺。聽這名字覺得這個人一定荒唐,可是這小子鬼得很,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滿足和享受外加裝傻。(雍正與他兒子和親王弘晝)

雍正帝這個序齒排行老五的和親王弘晝本就是一個質量不管穿的閒散王爺,就是因為他這事荒唐,所以落下了一個荒唐王爺的稱號。他在他的父皇雍正帝的面前受到倍加的寵愛,無論他怎麼貪玩和荒唐,雍正帝都不會責怪他,因為他從不干擾政務。

弘晝的上面有兩個序齒的哥哥一直健在,一個是排行老三的弘時,一個是排行老四的弘曆(後來繼承皇位的乾隆皇帝)他的兩位哥哥都熱衷於幫助父皇辦差,更熱衷於政務的權利。

雍正帝整頓旗務,本來是由八阿哥阿哥胤祀來主持,三個紅石來協助八叔,八阿哥胤祀,可偏偏三個弘時把自己也拉上並鬼使神差的跟著他來到了豐臺大營,弘晝根本沒明白其中的意思,最後鬧了個假傳聖旨的罪名,在大殿上被自己的父皇雍正帝兩個大巴掌扇了過來,才明白是自己的摻合,無形當中打個哈哈弄了個假傳聖旨自己還渾然不知,看來不摻合他們這爾虞我詐的朝政是對的。
(對皇位有狂想症的弘時)

國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已經來到了京城重地,並且還特自帶著各自的親兵,這些弘晝並不明白的,他也不想明白。可是跟這三個弘時還有八叔八阿哥胤祀,不知不覺的來到豐臺大營時,才迷迷糊糊的知道他們要換防。

豐臺大營是拱衛京畿和宮廷宿衛安全遙相呼應的滿洲鐵騎。今天為了整頓球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的親兵由各自的將領帶著,要與豐臺大營的將領互換,可是這豐臺提督堅決的說,必須有主管兵部的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的手令,否則便不能執行廉親王八阿哥胤祀傳的所謂雍正帝的口諭。


(廉親王八阿哥胤祀)

弘時和弘晝廉親王八叔胤祀那處事不驚的做派,今天如果得不到解決誓不罷休的架勢似乎胸有成竹,於是聽到“八叔胤祀”說:我傳皇上的口諭,你們不信,這不,皇上的兩個兒子都在,你聽他們說是不是皇上是這麼說的?

說罷看弘時和弘晝一眼,意思是他們二人可以證明一切。

弘時接過話頭說,是,那日朝會父皇是這麼說的,說罷又問站在一旁的弘晝,五弟,是不是這樣?

這個弘晝平時根本就不參與這個所謂的朝會,至於父皇雍正帝怎麼說的,他根本就沒反應過來,只得附和著三哥弘時似懂非懂的說,是這樣,是這樣!

實際上三哥弘時問他這個事兒,他根本就沒明白是什麼事兒,當三哥弘時突然問他時,他也是迷迷糊糊跟著打哈哈,此時這個荒唐,王爺可能這麼想的:反正這是家裡事,有八叔胤祀和三哥弘時,你們定完馬上回家。

至於弘晝為何不當面揭穿自己的三哥弘時,因為他就是不懂,如果他要是明白,他根本不會答應去傳這個假聖旨疼愛自己的父皇。最後弘晝看到八爺黨逼宮的場面,才知道是他自己惹了大禍,禍根就是自己迷迷糊糊的打了證言,這才知道是假傳聖旨。

經過這次的逼宮政變,弘晝更加明白,不能摻合他們這事,還是當個荒唐王爺更自在。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這裡不得不提一點,雍正最聰明的兒子並不是弘曆,而是弘晝這個傢伙。他實在是太聰明瞭,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一,在八爺的安排下,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進入京城,一起整頓旗務。

這是有歷史背景在裡面的,當時的雍正正在實行新政,而整頓旗務就是新政中非常著名的一項舉措。這個時候八爺黨的人,提議讓四位旗主王爺進入北京,一起整頓旗務,在明面上來看,確實是順從了雍正新政的措施,所以雍正還是表示許可的。可是伴隨著四位旗主王爺一起進京的,還有他們所攜帶的四千兵馬。這四千兵馬都是旗主王爺們自己的人馬,屬於他們的嫡系部隊,這支部隊如果單獨進入了北京城,那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第二,八爺約著四位旗主王爺一起進駐豐臺大營。

等到八位旗主王爺都到了京城以後,他們早就跟八爺約好了,要參與謀反。可是他們帶來的四千人馬,跟豐臺大營還有西山銳健營的人馬是沒辦法比的。而這兩個大營的人馬都是雍正的嫡系部隊,是保護北京城安全的軍營。八爺想要控制北京,軟禁雍正,就必須要對這兩個大營採取強制措施接管。但是接管這兩個大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雍正曾經說過,沒有他和十三爺的手諭,任何人都不可以調動這兩個大營的一兵一卒。所以他們安排了一齣戲,以此來接管大營。



第三,弘時給弘晝下了個套,讓他不小心上了當。

這個時候八爺就帶著四位旗主王爺進入了豐臺大營,可是一談到接管軍務的事情,大營裡的主帥們就都不答應了,因為雍正有言在先,沒有他的聖旨和十三爺的手諭,這件事辦不成。這個時候八爺撒了個謊,說聖旨在宮裡,明天才能取出來,這是騙不了人家的,所以這個時候弘時登場了。他對主帥們說這是雍正的意思,並且還反問了身邊的弘晝,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弘晝當時連連點頭,表示雍正確實說過讓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的事情。這麼一來這兩座大營可就都被四位旗主王爺給接管了。



第四,雍正可沒有那麼簡單,接管軍權這麼大的事情,他沒理由不知道。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弘晝的厲害之處了,他忽然反應了過來,認為自己上當了。但是他沒有及急躁,而是在不經意之間將這件事告訴了十三爺。其實不管他告不告訴十三爺,這件事都會被雍正所知道。因為這是雍正佈下的一局棋,當時雍正需要推行新政,但是八爺他們一直在朝中的話,只會阻攔新政的實施。這個時候必須要除掉八爺這些絆腳石才行,而證實他們謀反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當時的雍正假裝不知道軍營被接管的事情,其實在軍營中早就有了安排,所以十三爺去不去都沒有多大關係,雍正就是要等著這些人的狐狸尾巴全都露出來以後,他才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個時候的弘晝已經看出了這件事的端倪,他在軍營中沒有立刻反駁弘時,在後來也沒有找八爺他們理論,而是靜靜地等著接下來的結果。

第五,雍正打弘晝的那一巴掌,實在是滑稽的很,本意應該是要誇誇這麼一個聰明的孩子。

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雍正在金鑾殿上打了弘晝一巴掌,八爺他們都在地下看笑話。其實雍正自己也是憋著想要笑出來,畢竟自己的這步棋,沒有被這個兒子給毀了。弘晝在事先沒有被知會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按照計劃來進行,實在是難得很。而當時的弘晝也明白的很,故意裝著哭了出來,就等著八爺他們完全露出險惡的嘴臉,好完成雍正的心願。


江湖小曉生


《雍正王朝》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什麼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假傳聖旨?(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長城君對於這個問題,糾正一點,這裡的三阿哥指的應該是弘時。

說到弘晝,在雍正王朝中,算是比較聰明的一個人。為何這麼說?雍正曾說,弘晝有些像自己年輕的時候,又說弘晝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在平時,弘晝就故意裝瘋賣傻,讓別人認為自己對奪嫡沒有想法,從而掩蓋內心的想法。

弘晝在弘時面前,更是裝著不那麼聰明,讓弘時對自己沒有防備之心。可是,八爺胤禩並這麼看待弘晝,他認為弘晝非常聰明,比弘時聰明。因此,他會與弘時合作,利用弘時來對付雍正。

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何不直接戳穿弘時與八爺胤禩假傳聖旨?

接下來,長城君具體分析一下。

先來說說,弘時與八爺胤禩為何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

八爺與弘時借用弘晝之口,說雍正讓八爺手下的人接管豐臺大營。當時,只是說接管豐臺大營,並沒有說也接管軍政要務。然而八爺與弘時直接說,接管豐臺大營的一切軍政要務。其實,就是故意利用弘晝,好來假傳聖旨。

首先,為了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其實,在這個時候,弘時與八爺胤禩已經做好準備了。八爺胤禩想利用弘時對付雍正,自己可以從中得利。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八爺的如意算盤打的非常精。

豐臺大營是整個宮中兵權的集中點,只要控制了豐臺大營,就等於控制了整個宮中的兵權。主要拿下了豐臺大營,八爺就可以順利的實行八王議政。其目的是想讓雍正下臺。八爺的如意算盤沒有打好,因為弘晝離開豐臺大營,就知道自己上了弘時與八爺的當。故意裝著沒有不知道,而後,弘晝直接告訴了十三爺。

試想一下,如讓十三爺知道此事,八爺的算盤肯定不會得逞。

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為何弘晝不當面戳穿他們。

其一,想利用這次機會,除掉弘時與八爺胤禩。作為弘晝肯定知道,如假傳聖旨肯定是死罪。因此,當時弘晝故意裝作不知道,讓弘時與八爺很容易就得逞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弘晝是留有後招的。

就算弘晝當時知道,他也不會當面戳穿他們,因為一旦戳穿,弘晝以後肯定沒有好果子。弄不好會有生命之憂,這就是弘晝明哲保身。

事後,八爺與弘時還以為弘晝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不然,弘晝什麼都知道。出來豐臺大營之後,弘晝便此事告訴了十三爺。跟著十三爺就收回豐臺大營的兵權,從而到八王議政沒有成功。

弘晝太聰明瞭,不用自己動手,就把弘時與八爺給解決了。

其二,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是自己故意下的套。弘晝起初,肯定知道弘時與八爺在利用自己,因此,他就順水推舟,故意裝著被他們利用。只有這樣,八爺與弘時才敢進行八王議政,這也是弘晝想看到的。

弘晝在弘時與八爺沒有防備的情況,便把此事告訴十三爺,其目的是想讓雍正知道,我弘晝是忠於雍正的。更讓雍正知道,當時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自己確實不知道,之後才知道的。

這樣弘晝很巧妙的把自己與八爺黨撇開關係,讓自己得到保全。

試想一下,弘晝平時很少與弘時和八爺接觸,為什麼這次會與他們一起假傳聖旨。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自始至終,都是弘晝在操縱著。瞭解了這些之後,在結合後面所發生的事情,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弘晝確實非常聰明。長城君認為這個計劃,雍正肯定知道。當時,雍正不願意說出罷了,最終八爺的八王議政沒有得逞,這也是雍正很想看到的結果。

畢竟弘晝替雍正除掉了八爺黨,也讓弘時的野心浮出水面。弘時沒有善終,其另一個目的也是警告弘晝。

長城君曰:弘晝對付八爺與弘時的計劃,真是天衣無縫,估計只有雍正知道。然而,弘時與八爺到最後,也不知道是弘晝給他們下的套。隨後,弘晝還可以明哲保身,可見,他的野心非常大。更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


長城說歷史


八爺黨利用整頓旗務,聯合關外四個旗主王爺進行武力逼宮,可以算得上是《雍正王朝》當中最經典的段落,其兇險程度不亞於多年前雍正爭奪皇位的關鍵時刻。

面對著雍正新政的推行,原始的官僚既得利益群體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經濟上也是損失慘重,無形之中在官場上隱性反對雍正的群體已經越來越大,在這樣的不滿輿論當中八爺黨也抓住了機會,進行這場蓄謀已久的顛覆行動。



整個行動是在一場既公開又隱秘的環境下進行,說公開是八爺黨聯合雍正的兒子弘時勸諫雍正及時整頓旗務,並徵調駐紮在遼東關外的八旗老班底——四個王爺進京商討旗務,這些王爺雖然很少進入中原,但畢竟是旗人中最高貴的群體,如果他們贊同新政並加以輔佐,關內的廣大旗人自然也無從反對,對於這樣的建議,雍正自然是接受的。但隱秘的是,四個王野入關之前,早與八爺有了暗中勾結,他們已經定好了一個計劃:假稱入關幫助雍正整頓期務,並藉此帶兵進入北京,隨後發動武力逼宮,給雍正一個措手不及!

計劃是巧妙的,但困擾八爺黨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四個王爺的軍隊雖然可以進京但如何能夠控制京城外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工作,如果無法及時控制城外雍正的嫡系部隊,整個逼宮行動將成為空談,但八爺黨也沒有手段讓雍正下達同意關外軍隊控制北京軍權的命令,因此只能耍弄一個心理戰。。。



就在關外軍隊進入兩個大營的那個晚上,最近對整頓旗務一直無比熱心的弘時得到了雍正的允許,前往城外的兩個軍營監督關外軍隊的進駐工作,弘時也拉上了一向玩玩樂樂,對國家政事莫不關心的弟弟弘晝,最近也一直處於旁聽的弘晝既不好拒絕,也不敢在雍正面前露出自己漠不關心的態度,只能迷迷糊糊地跟著哥哥一同來到了豐臺大營,不承想剛走進軍營,就發現軍營內正在進行一場爭執。

這場爭執的起因就是四個王爺率領4000軍隊進駐兩個大營,早已收到消息的兩座大營的主帥自然也沒有反對,可接下來陪同王爺進入大營的廉親王八爺,卻宣佈四個王爺來大營的目的是整頓兵務,因此將共管兩座大營,也就是行使50%主帥的權利,明明只是商討新政整頓旗務,這都是行政方面的工作,怎麼一下變成了接管兵權?對於這樣的變化兩座大營的主帥自然選擇了拒絕,畢竟北京的防衛非比尋常,怎麼可能隨隨便便通過八爺和幾個王爺的一句話,就將兵權交出去,因此雙方發生了爭執,當然,對此八爺和幾個王爺早有預料,他們也等待著那個殺手鐧的到來。



面對兩個主帥的反對,胸有成竹的老八也是不慌不忙,說接管防衛的聖旨正在皇宮內,現在是晚上不方便帶出來,不過很快就有旨意傳達,就在這個時候弘時帶著迷迷糊糊的弘晝來到了軍營,早就與八爺密謀好一切的弘時,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召集四個王爺進京,共同整頓旗營兵務是皇阿瑪的旨意,五弟也聽到了是吧?

弘時的這一招玩兒得格外陰損,他竟然假傳了不存在的聖旨,把雍正整頓旗務改成了整頓旗營兵務,更損的是假傳了聖旨之後,竟然讓弘晝來進行確認,只要弘晝選擇肯定,自己則把責任劃了個一乾二淨,畢竟剛才的話是弘晝最終承認的!平日裡根本不談國事的弘晝也迷迷糊糊的選擇了肯定,兩座大營的主帥誤認為的確有這樣一份聖旨,雖然聖旨未到但來了兩個皇子進行肯定,應該不假,就選擇讓出了兵權,四個王爺帶領的軍隊順利共管了兩座大營,一旦第二天皇城內發生政變,已經對兩座大營有共管權的四個王爺的軍隊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按兵不動,讓皇城內的雍正成為孤家寡人。



但隨後離開軍營的弘晝越想越不對,弘時一開始詢問並讓他確認的時候,弘時也沒細琢磨哥哥的話就直接選擇了肯定,但接下來卻發現四個王爺的軍隊開始控制整個大營,雖然自己平常迷迷糊糊,但架不住近期一直討論關外王爺入京的事,在他的印象裡,皇上好像從來沒說過讓關外王爺控制北京兵權的話,那關外的軍隊為何選擇控制北京的軍營?尤其是當天晚上,現場四個關外王也外加自己的八叔,還有自己的哥哥,可這麼多主要人物在這,最後卻根據自己說的話來讓關外軍隊控制整個軍營,此時的弘晝肯定猜不透這其中的原由,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環節絕對有問題。

可當他詢問自己哥哥的時候,弘時竟然翻臉不認人,反問弘晝既然父親沒說過整頓兵務,那你為什麼現場選擇肯定?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才讓弘晝大呼上當,敢情自己在軍營裡傳達了一個錯誤的命令,可現場的一共五個王爺和自己的哥哥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予糾正而選擇默認,如果之前只是猜測,那現在弘晝絕對可以肯定,關外的王爺想利用一個虛假的命令來實施一個他不知道的行動。

可以說在整個過程中,一向對國家政事心不在焉的弘晝成為了幾個陰謀家的利用品,他們偽造不了聖旨,就利用弘晝的嘴來傳達矯詔,藉此控制北京城外的軍隊,來實施自己的逼宮行動,而一向只是旁聽卻從不參與的弘晝,在突如其來的一系列引誘當中,完全沒有察覺出這背後設下的陷阱,反而藉此上套傳達出了錯誤的命令,險些釀成大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