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類似朱標,扶蘇這類太子順利繼位,那麼這些個王朝會發生什麼改變?

酒凱123


方圓論壇在線

遍觀古代史我們可以發現,古代歷史上的王朝衰落都是從內部爭鬥開始的。也就是說一個王朝的覆滅,其根本原因就是內部出現分化。任何一個朝代皆是如此。如果沒有內部分化,外部的威脅對於一個毫無破綻的王朝來說也就根本構不成威脅。

我們先說秦朝始皇帝冊立的合法繼承人公子扶蘇。相對於剛烈鐵血的始皇帝來看,公子扶蘇為人寬厚,而為其政治主張主要以休養生息為主。相較於秦始皇對於六國民眾的壓迫來說,公子扶蘇與民為善的舉動就更使得百姓愛戴了。所以扶蘇頗受百姓的愛戴。不僅是原秦國百姓。就連六國百姓也都十分愛戴扶蘇。甚至陳勝吳廣起義後打著的旗號都是為了公子扶蘇和燕國項燕復仇的旗號。由此可見扶蘇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公子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殺人被秦始皇一怒之下貶到了上郡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入侵。但之後秦始皇在南巡的時候病重,很可能秦始皇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了。所以秦始皇命令趙高擬詔任命公子扶蘇圍帝國合法繼承人。並且召扶蘇回來在君前侍奉。但趙高因為和扶蘇不和,又為了以後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所以趙高私下裡把秦始皇要發給扶蘇的詔書私藏了起來。等秦始皇突然病逝後,趙高又合謀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篡位並且假傳命令殺了扶蘇。

扶蘇死後,秦二世胡亥肆意妄為除了貪圖享受什麼也不管。而李斯和趙高又開始了權利的角逐。最終李斯奇差一招敗給了趙高。趙高掌權之後排除異己安插親信。肆意的發佈極為苛刻的稅收政策。導致整個國家民怨沸騰最終爆發起義。如果是公子扶蘇順利的繼位的話。之後的一系列的事情都不會發生。首先扶蘇一直都提倡仁政不主張亂殺。而且天下百姓也十分信賴扶蘇。再加上扶蘇排斥法學崇尚儒學。這就導致秦國的苛政肯定會得到緩解。勞役民役也會削減。沒有了承重的勞役賦稅民眾自然也就不會造反。所以說扶蘇手中秦朝肯定會得到蛻變。多的不敢說,起碼兩三百年的國運還是會存在的。 朱標就更不用說了。

中國歷史上朱標算是最幸運的一個太子了。皇帝老子朱元璋不僅不防著朱標。反而一直在不斷的給朱標權利。讓朱標掌權去學習去磨練。政治上讓朱標參與處理國事,隨朝聽政。軍事上朱元璋更是給朱標打造了一個以藍玉為首的強悍的武將團體。目的就是讓藍玉給之後的朱標保駕護航。可以說萬事俱備就差朱元璋下臺,朱標上臺了。但一場疾病剝奪了朱標的性命。同時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朱標死後其子朱允炆被任為太子。朱允炆也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但朱允炆太小看他的那些叔叔了。也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了。初掌大位的朱允炆便迫不及待的開始削藩。而且削藩力度之大引起了諸多藩王的恐慌。後來爆發了靖難之役,朱允炆被擊敗朱棣奪得了皇位。如果是朱標正常繼位的話,首先一點朱標也肯定會削藩的。但是朱標絕對不會引起藩王的群起而攻。一方面是因為朱標為人寬厚不會不給兄弟們活路。而且朱標的威望也能震的住很多藩王不敢做亂。這些都是朱允炆不具備的。


另一方面即使因為朱標削藩引起動亂。那麼朱標也可以輕易的人平叛。要知道靖難之役之所以朱允炆會失敗,那是因為他無將可用。有本事的武將被朱元璋屠戮一空。當時朝廷實力遠超各地藩王。但無將可用直接毀了朱允炆的統治。而朱標則有以藍玉為首的武將班底作為支撐。要知道藍玉這可是一個狠人。打的蒙古人哭爹喊娘望風而逃。朱棣根本就不是藍玉的對手。所以朱標如果順利繼位,即使有叛亂也不足以威脅到朱標的統治。朱標依舊會帶領明朝走向輝煌。沒有了朱棣的繼位。那麼宦官很可能就不會登上歷史的舞臺了。所以說有些事情細思極恐啊。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歷史上扶蘇、朱標二位太子因為各自原因而與帝位失之交臂,他們二人都有很多共同點:

1、都有一個比較殘暴的老爹,且都對自己的殘暴老爹極力勸諫過,扶蘇針對始皇帝坑術士一事,曾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而朱標對於朱元璋德濫殺功臣,也是多次勸諫,卻得到一根朱元璋的嚴厲訓坼並給了根帶刺的棍子。雖然如此,二位殘暴的開國之君並不糊塗,都知道他們的長子是真正德守成明君。這說明二位太子寬仁仁厚、體恤下情。2、二位太子都深的民心,深的文武百官的擁戴。當胡亥派使者去逼令扶蘇自殺時,大將蒙恬就極力勸阻,並願以本部30萬大軍效忠扶蘇太子,奈何扶蘇太老實善良了,還是自殺了,即便如此,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抗秦二世暴政時,還是打著公子扶蘇的名號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號召的。而朱標在朝廷之中也具有極高的威望,朱元璋麾下的文官和功臣們們,全部都折服於朱標的才氣和智慧。朱標還能夠和兄弟們和睦相處,在朱標去世之前。他的兄弟們,如果有人犯了什麼過錯,朱標也會盡自己所有的努力,從中調和,當然其中也包括燕王朱棣,明代大儒方孝孺評朱標:“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這說明他們有深厚的執政基礎。

3、他們仁厚有餘,殺伐決斷不足,不會成為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那樣的大帝。扶蘇當時坐擁守邊的30萬秦朝精銳之師,還有第一名將蒙恬的支持,想要消滅胡亥易如反掌,他卻還是選擇速手就擒。朱標也差不多,不過他更多的得到了父親的教誨和垂愛。

    題主問了,如果他們順利即位的話,這個王朝會發生什麼改變?如果他們順利即位的話,他們或許會開創大一統的盛世局面。秦朝不會終二世而亡,扶蘇即位會極力糾正秦始皇時期的暴政,以仁治天下。明朝也不會發生靖難之役,朱老四絕不敢起兵造反。人民會少很多兵戈之苦。無奈,歷史沒有假設,但假設一下,他們的成就會類似於歷史上的漢文帝,唐玄宗,宋仁宗,明孝宗,還有私德不太好但寬仁厚愛的晉武帝,做一個盛世明君。


亞東790627


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們先以時間線為次序,且從秦始皇的長子,公子扶蘇說起。

現在人的我們,往往極其認同公子扶蘇的能力與長子的地位。對於公子扶蘇未能成為大一統的秦王朝二世皇帝感到遺憾,這都有情可原,可以理解。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當時的人們沒有稱呼太子扶蘇?而是稱之為公子扶蘇呢?這就是當時秦政治的特殊之處之一。

當時的秦朝,滅掉了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大秦朝域內一統。秦始皇頂住壓力,沒有施行封建制度,而是毅然決然的推行郡縣制度。而在宮中,也始終沒有冊立皇后,更沒有立太子。

這些內外舉措,均昭示著秦政治與以往六國政治的決對不同。

在秦始皇的子女當中,公子扶蘇為長子,而且,秦始皇能讓他與秦大將蒙恬一起,率領秦軍主力30萬人北向戍守,盯死匈奴。這樣的軍事託付不可謂之不重。

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公子扶蘇天性也是很仁義,對於秦始皇的鐵血政策時有勸諫,也可能有這個原因,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蘇派到與匈奴軍事鬥爭的第一線去鍛鍊一下,把30萬精銳秦軍交給公子扶蘇,這能是懲罰嗎?明確無誤的重用。

可惜的是,秦始皇以49歲的年齡在巡視沙丘路上病死。尤其明白無誤的是,秦始皇病重之中屬意公子扶蘇,結果又被趙高與李斯二人把秦始皇臨終囑託所篡改,乃至於倒行逆施,矯旨逼死了公子扶蘇。

本來,探尋歷史只能求證,不能完全依靠假設。但是,為回答題主的問題,就算公子扶蘇成為繼秦始皇之後的大秦二世之主,秦朝會怎麼樣呢?

以公子扶蘇的性格,做個仁德之君足矣,但是,在秦始皇死後,原六國貴族蠢蠢欲動,南方之地亦不太平,宮中有趙高弄權,李斯做事又首鼠兩端。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公子扶蘇就能比胡亥高明多少?當時的秦軍配置極其不合理,主力軍隊都在邊境戍守,以至於起事的軍兵奔向咸陽的時候,章邯要放出刑徒來組成軍隊,去應付、保護都城。

所以,公子扶蘇仁德廣佈,但是,靠這些是支撐不住秦大廈之將傾的。

再說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朱標的身份很明確,為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就是皇太子身份。明太祖朱元璋又器重朱標,親自給朱標指定當時的大學問家宋濂為朱標的老師。

朱標既然師從宋濂,所學不外乎儒家的法門。而朱元璋出身貧苦,在軍中一路殺出來的前程,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對政敵,對朝臣都下手狠辣,動輒剝皮楦草,族滅家親。

本來朱標就屬於性情仁厚,其平生所學也是儒家一脈,而儒家的核心也不過是仁恕二字,所以,朱標對於其父皇朱元璋的剛愎兇狠做法多有勸諫,朱元璋理解自己的這個兒子,知道他心地善良,甚至不厭其煩的告訴朱標,自己之所以做惡人去誅戮朝臣,也是為了替你掃清道路,讓你去做輕鬆的好人。

朱標也努力的勸朱元璋,你能學堯舜一樣行事,臣民也還會成為堯舜之民。由此可見,太子朱標很善良,對治理國家充滿理想化的憧憬。

37歲的朱標因病去世了。如果不這樣早去世,太子朱標會順理成章的成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的,這毋庸置疑。

朱標如果繼位,從法理與人情上都沒有人能夠提出異議,而且,仁德的皇帝朱標一定會對洪武其間的統治政策做一個合理的調整,高壓之下的明朝廷會煥發生機與活力。

至於相對於明太祖朱元璋來說的寬厚,倒也未必就是壞事,因為朱標畢竟年紀也不小了,從政經驗以及學問素質上都很強,所以,如果朱標繼位,對於明朝的社稷江山來說,是一個利好的事情。


子由


可惜沒有如果,歷史不容假設

如果沒有早亡,會改變王朝走向。

先說朱標,如果他活著,估計就不會有朱棣起兵了。

第一,朱標威望極高,有執政經驗。朱元璋從小就把他當接班人培養,朱標二十二歲時,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十幾年的親朝臨政經驗不是朱允文能比的。

第二,朱標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傾心。“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

綜上,清君側的口號在起義中就喊不出去了,因為他沒有藉口,而且非嫡長子,軍事力量也不夠。

再說扶蘇

認為會挽救秦二世而亡的情況,即使沒有大功,做一個守城之君還是可以的。

秦朝初定天下,始皇帝焚書坑儒 嚴刑峻法(秦朝是正經的法家),公子扶蘇遠見著實上書反對,確實宅心仁厚,但是難以緩和和權臣的關係,守城大概是可以的


心語之窗666


太軟弱的不行:壓治不住這些貪官、髒官…朝廷上爛一點兒,天下就爛一片!

太稚嫩的不行,躲不了“明槍暗箭” “陰謀陽謀”

平衡不了大臣,駕御不了權臣弄臣!到最後被

“奸臣”牽著鼻子走……

心慈值得稱讚,但如果手腕不硬,手段不老練,到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


笑看人生如夢1984


如果不是趙高李斯等弄虛做假,扶蘇登上皇位也是順理成章。扶蘇繼位,依他的才能和威望秦朝可能進入興盛時期,也不可能短短十六年就亡國。

朱標是朱元璋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朱元璋早早也看到了朱棣的野心,為了讓朱標能平穩接班,朱元璋把朱棣打發在遙遠的北方燕雲一代,可惜朱標命短,英年早逝,如果朱標接班,也不可能發生靖國之難,依朱標的才能不在朱棣之下,國家也能繁榮昌盛。


獨行者52261079


中國人有個愛從故紙堆裡找教訓的傳統,但不去想想9102了,子承父業能長命嗎?

憑心而論扶蘇和朱標都是好孩子,可悲的是在權力面前好孩子一定變成壞皇帝。

我喜歡托克維爾,這傢伙兩百年前就發現玩好權力遊戲必須加入對抗者。


普凡4


自周代以後,除了少數幾個,除曹丕蕭賾等幾個人之外,中國主要朝代的開國君主的太子(長子),沒幾個人能順利繼位,他們或者死於殘酷軍事鬥爭,如陳霸先的世子陳昌;或者是才能有限被兄弟們給幹掉了,如楊勇李建成;或者是在充滿變數的爭鬥中被幹預,最後成不了氣候,如扶蘇劉盈等。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做太子的時間太長,還沒熬到繼位就病死了,數數歷史上還挺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就是因為病死沒能順利登基。

朱標繼承了馬皇后的性格,寬厚仁愛,和朱元璋的嚴厲果決,很不像。父子兩個也常有衝突。對於朱元璋狂殺功臣,朱標是很有意見的,據野史記載,有一次朱標又跑去勸父親,朱元璋非常生氣,但還是很有耐心地丟了一根滿是鐵刺的木棒讓他撿,朱標不是超人,當然也沒辦法毫髮無傷地撿起來,但父親的話又不得不聽,他很為難。朱元璋就趁機教導他,說這鐵刺和功臣是一樣的道理,沒了鐵刺的木棒才好拿,沒有居功自傲的功臣,國家才好治理。朱元璋對這個長子,也是不太滿意,但是父親愛長子,做了皇帝的也還是普通父親的心理,他花費了心思調教的兒子,最終也不捨得廢掉。但是朱標沒等到父親把大任交給他,三十八歲那年,先走一步了。三十幾歲的年紀,又有當時最優良的醫護,卻也是沒法治好,估計也是長久以來,精神壓力太大了。

朱標沒當成皇帝,朱元璋很傷心,也很重情義地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並且跳過其他兒子,直接把皇位傳給這位皇孫。給了他一大堆的顧命大臣,只可惜朱允炆太過年輕,急於削藩,又策略不當,最終被老成持重的皇四叔朱棣奪了皇位,大明朝政治中心由南京移到了北京。

有不少人就感慨朱標當了皇帝,朱棣會不會造反?朱棣又會不會成功?其實也就那麼感慨一番,歷史哪容得下假設?只是,設想一下,也並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咱就叨叨一回,朱標沒死,大明朝會怎麼樣?

如果朱標順利繼位,靖難之變很可能不會發生。靖難之變大小戰役加起來幾十次,前後持續四年,雙方死傷慘重,朱元璋時期的幾十年好不容易的喘息才剛定下來,就又大戰,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場浩劫。尤其是南方,他們大多支持朱允炆,所以,朱棣篡位前後戰死的,被殺的,官員文人將士平民,數不勝數。朱棣造雖然看不起自己的哥哥,但是要冒然造反,也是不會的。他造反,多半也是被朱允炆給刺激的,換句話說,朱標繼位,未必會如朱允炆一般大刀闊斧地把自己兄弟廢的廢,殺的殺,沒有這個激化矛盾,未必會反。

如果朱標繼位,明朝的都城可能不會遷到北京。北京北扼幽燕,南控中原,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都城在北京,當然可以讓北部邊防得到加強,就算是發生內亂,也可以以上擊下。相對來說,在南京則比較尷尬,無險可守。蒙古再如明朝初期一樣,南下那麼幾回,也會亡了國。當然,不遷都的話,在經濟方面,做為國家財 賦來源的三吳地區,負擔肯定會輕很多。就拿蘇州來講,從漢唐到宋元,一般都是上交近三十五萬斛,朱元璋上臺後,惱怒蘇州人民隨張士誠守城,沒收張士誠及部下富民的地土,稱為官田,租官田上交租稅的標準比租私田的標準高几倍,蘇州府的賦稅增加到二百六十多萬擔。朱允炆繼位後規定免除這種獨特的標準,一畝田收國租不超過一斗。但是朱棣上位後,三吳一帶的賦稅又恢復到了朱元璋時期。直到宣德年間才略有減輕。朱標在位的話,這個增加賦稅的事情,肯定是不會做的。

如果朱標順利繼位,別的不說,單是知識分子的處境和待遇就會好很多。朱標從小接受儒學教育,他的老師都是當世大儒,對知識分子,他是非常尊敬的。明朝初期武臣的地位優越,隨著大明漸漸穩定,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朱元璋殺功臣,也殺了一部分文人,但是朱棣和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朱棣大賞武臣,對文臣,尤其是支持過建文帝的,一個都不放過,著名的誅十族,就在史上留下了殘暴的一頁。他不但自己殺,還縱容親信動輒辱罵文臣,文臣幾乎就是罪臣的代名詞。按朱標的性格,如果是他繼位的話,明朝的知識分子必然是會得到優待,不說享受唐宋時的尊重,最起碼不會在廠衛橫行,宦官肆虐中受盡屈辱。或許以後的繼任者,也都會在對待文化建設和知識分子上,重視起來吧。

只可惜所有的一切,都隨著壯年而去的朱標,徒留下感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