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兵器全集|短视而导致问题重重的德国105毫米榴弹炮家族

二战兵器全集|短视而导致问题重重的德国105毫米榴弹炮家族

德国军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选定105毫米口径榴弹炮作为其制式榴弹炮,一战期间10.5-cm leFH 16即是按照此标准生产的德军制式榴弹炮,它的炮架与当时装备的7.7-cm FK 16榴弹炮相同。1918年后这些榴弹炮仍保留在德军中服役,为未来的德国国防军培养了整整一代火炮指挥官和专业军士。

1920年代,通过对实战分析,德国人认为未来战争中105毫米曲射炮比75毫米火炮更有价值,虽然口径增大,但对后勤供应和火炮供弹系统压力并没增大,于是开始大力开发新型105毫米榴弹炮,设计工作始于1928年到1929年间,莱茵金属公司主导该项目,1935年新型火炮入役。

二战兵器全集|短视而导致问题重重的德国105毫米榴弹炮家族

该新型火炮就是10.5-cm leFH 18,这是一种常规而结实的榴弹炮,弹重和射程都很令人满意,要说有缺点,那就是过于结实,有些超重,不过德国人认为反正该炮由机动车牵引,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理论上说如此。leFH 18系列火炮很快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销往西班牙、匈牙利、葡萄牙和一些南美国家,当然也装备扩大中的德国国防军。

不久反馈传来,要求厂家增大射程。厂家的方法是加大装药剂量,这导致需要为火炮安装炮口制退器,此为10.5-cm leFH 18(M),后缀M是德文炮口制退器的开头字母,而加装炮口制退器又导致88毫米口径的穿甲弹无法正常发射,后对设计进行了微小更改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战兵器全集|短视而导致问题重重的德国105毫米榴弹炮家族

leFH 18系列投入二战后证明性能十分出色,直到1942年参加了俄罗斯的冬季战役。当天气转暖坚冰融化时,大批沉重的105毫米榴弹炮陷入四处翻浆的泥泞中动弹不得,即使那些专门的履带式拖车对此也无能为力,当初对重量问题的忽视显现了严重的后果,德国人开始匆忙寻找解决办法。

二战兵器全集|短视而导致问题重重的德国105毫米榴弹炮家族

解决方法并不完美,将leFH 18(M)火炮安装于7.5-cm Pak 40反坦克火炮的炮架上,重量确实有所减轻,但问题不断,而且一直没得到解决,这一改型编号为10.5-cm leFH 18/40,本将作为德军新的制式野炮,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实现。

参数

型号:10.5-cm leFH 18/40

口径:105毫米

身管长度:3.31米

重量:行军状态作战状态1955公斤

射角:-5度~42度

射界:60度

炮口初速:540米/秒

射程:12.325公里

弹重:14.81公斤


《二战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门别类系统查询,可关注同账户名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