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史前到秦漢是山西區域文明的初創、成熟和擴散的時期;其中,西周和春秋戰國成為山西區域文明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軸心時期早在45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山西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高級靈長類動物曙猿,它被稱為“世紀曙猿”,是低等靈長類動物向類人猿進化的過渡階段。國內外學者聯合考察隊於20世紀90年代在山西垣曲發掘出世紀曙猿的腳踝骨、下頜骨化石認為這些化石反映了猴類、猿類、人類的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特徵。及至180萬年前,山西又出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世紀曙猿繪圖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山西省芮城縣西北隅的西侯度村,發現了一批石製品、燒骨和帶有切痕的鹿角等。“根據古地磁法的測定,西侯度組的年代約為距今180萬年。”這就是著名的“西侯度遺址”,中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存之一和迄今人類用火的最早實證。自此溯源探流,我們以西周和春秋戰國為標界,把山西區域這一時期的文明發展劃為三個歷史階段。山西區域文明的初創階段從距今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到西周初年晉國立國前山西地區遠古文明的漫長髮展,為山西區域文明的發生和成長奠定了基礎,可稱作山西區域文明的初創階段。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西侯度遺址

我們知道,舊石器文化含有大石器、小石器兩種文化傳統。在山西南部汾河流域,歷史上氣候溼潤,河湖廣佈,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擁有適於農耕生產、人類生活的良好條件。因此,在西侯度人時代,原始人類就發展了以粗大石器為特徵,適合於挖掘、採集植物根莖的生產工具,如大三稜尖狀器以及投擊野獸的大石球。到距今100萬年左右,史前文化出現了較大發展在山西就有著名的河文化,發現了大量石器、燒骨和動物化石,其時代屬中更新世早期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至少有三個文化區,西侯度文化和河文化成為第一個文化區的代表。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舊石器時代人類文明遺址

到了13萬年前時,即在山西襄汾的“丁村遺址”,出現了鶴嘴型尖狀器等形狀的石器工具,表明“丁村人”繼承了前文化傳統,創造出更為定型多樣、加工精美的工具類型“丁村文化的石器很明顯是繼承匼河文化的石器而發展起來的,但又較河石器有所進步。”這種以大三稜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大石球為主要組合工具的舊石器文化,成為中國舊石器文化大石器傳統的典型代表;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山西沁水縣下川遺址不僅存在一些大型石器,而且出現許多小型的細石器,種類相當複雜,它們共同反映出以採集為主、漁獵為輔的農業經濟形態。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山西襄汾丁村遺址

而在山西北部桑乾河流域,森林茂密,水草豐盛,動物遍佈,尤以野驢野馬為多,就在這裡發現了10萬年前的許家窯人。許家窯人發現于山西陽高許家窯的黃綠色黏土中,同出的還有大量石器、骨角器和動物化石。這裡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制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石球,有一千件之多。“許家窯文化很明顯是從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北京人文化發展而來的。”據有關考證,他們是“北京人”的後裔,大約在10萬年前向西遷徙,途遇“大同湖”阻隔,便定居了下來;他們主要以狩獵為主,發展了中國舊石器文化的小石器傳統。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山西北部桑乾河流域

填補了“北京人”與“峙峪人”之間的發展節點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其遺址甚多且以山西最為密集,其中重要的就有山西朔縣峙峪文化,被認為是許家窯人的“後裔”。大約28000年前,“峙峪人”出現在朔縣(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峙峪文化的石器類型相當複雜,石製品中有扇形小石核、石鋸、斧形小石刀和石鏃等從前沒有的新類型;同時又有一些刮削器尖狀器和雕刻器等明顯是承襲許家窯文化的傳統。特別是他們已經發明瞭中國最早的弓箭,學會了鑽孔和磨製技術,使石器工具更加細小和更為適應狩獵生活。

在山西發現了中國大地上最早的遠古人類文化足跡,這說明了什麼?

山西朔縣峙峪遺址

郭沫若將其稱為“牧馬人”,認為其顯示出遊牧文化和遊牧經濟的典型特徵。通過對這些遺址的地貌、地層、脊椎動物化石以及石器工具的考證和研究,這兩種石器傳統,可認為是不同經濟類型的人們對生產工具特殊要求的反映。“主要使用大石片石器的人群,生產活動是以採集為主,輔以漁獵。栽培農業最早很可能是由他們發明的。在細小石器傳統中,與狩獵有關的工具佔主體,其經濟生活當以狩獵為主,採集則是一種補充手段。”這奠定了華北舊石器文化發展序列的理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