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慕明:中國有望引領全球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第二天舉行的“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國際腦計劃合作項目正在推進,鑑於中國過去長期以來在神經科學方面的大量工作,未來有望在國際腦科學合作大科學項目中起到引領作用。

“從果蠅,到斑馬魚,老鼠再到獼猴,中國已經在全腦介觀圖譜的繪製方面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果。”蒲慕明說道,“老鼠的腦圖譜會在接下來十年完成,猴子的腦圖譜繪製工作可能還要花上10-15年時間。”

“但是繪製靈長類動物的介觀圖譜,這需要在全球合作的基礎上。”蒲慕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還說道,繪製獼猴的神經連接圖譜將有助於人類腦圖譜的繪製,因為兩者非常相似;另一方面,通過疾病模型的克隆獼猴,將對人類的腦疾病研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蒲慕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正在討論中的全球腦科學計劃將涵蓋歐洲人腦計劃、美國腦計劃、日本腦計劃和中國腦計劃等,希望建立一個數據共享的全球性平臺。

不過他指出了國際合作中面臨的幾大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數據共享的機制以及科學家個體工作的分配機制尚未確立。

蒲慕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最近參與了國際大腦合作計劃,但是這個計劃還沒成形,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和分享機制分配體系還沒有確立,對於技術人員的公平分配體系是前提,參與的個體科學家的工作應該受到鼓勵,是否將個人的成就和成績作為科學家評價的指標,這在中國的生物科學界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蒲慕明還指出,全球的競爭溝通不可避免,但是應當在當中尋求合作。“前沿科學具有高競爭性特點,每個科學家都希望第一個到達終點,競爭是必要的。”他說道。

他表示,上週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神經科學大會有7萬多個來自不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參與,這說明在科研領域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談到中國腦計劃的進展時,蒲慕明表示:“中國腦計劃作為中國中長期科學計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推出的迫切性不言而喻,對於解決腦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蒲慕明在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向科學家們介紹了中國腦計劃“一體兩翼”的總體佈局。所謂“一體兩翼”,即以研究腦認知的神經原理,開發腦研究技術平臺為“主體”,研發腦重大疾病診治新手段和腦機智能新技術為“兩翼”,也就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

根據該佈局,在未來15年內使我國的腦認知基礎研究、類腦研究和腦重大疾病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部分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蒲慕明還透露了中國腦計劃的“四步走”計劃,首先是對大腦的神經連接進行分析成像和標記,接下來是開發早期的診斷方法,再是開發早期的藥物,進行早期干預,最後是用靈長類動物開發疾病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