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在茶室的榻上小憩一會,壽眉在茶壺中小煮,蒸騰的茶氣氤氳著房內的任何一個角落,午後的陽光透過窗簾的間隙灑在木製的桌面上,“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正應景。

昨天晚上興致起,跟朋友談論起蘇軾喝茶軼事,真真茶痴,“宋代飲茶人生的典型代表是蘇東坡。”——連做夢都在喝茶。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蘇軾的一生因貶官顛沛流離,也不過也讓他品到了各地名茶和珍饈小吃:從峨眉之巔到錢塘之濱、從宋遼邊陲到嶺南海濱,留下了萬千點讚美食和名茶的詩詞歌賦。

苦中作樂,吃盡天下名茶!

那句"自古佳茗似佳人"就出自蘇軾之口,作為一名資深茶人獨具慧眼,在他吟詠的近百首詩中出現了很多現今名揚天下的好茶也有消失的佳茗:

“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是杭州的“白雲茶”,即龍井;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指的是湖州產的“顧渚紫筍茶”和紹興產的“日鑄雪芽”;

“未辦報君青玉案,建溪新餅截雲腴”,又見建溪,產自今天福建南平境內;

“浮石已幹霜後水,焦坑閒試雨前茶”,雨前“焦坑茶”出產於粵贛邊的大瘐嶺下;

還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寧(今修水)的雙井茶,湖北興國(今陽新)的桃花茶......

老茶鬼的舌頭不知放在今日能有幾款茶能入金口?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試茶無數,在嚐到好茶時又時常即興創作,在他的茶詩中有文人的豪放也有看盡紅塵的禪意: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青春易逝,時不我待,若總顧影自憐,耽於消極,豈不任年華流走,空留遺憾。趁著風光正好,何不放目四海,遊走天下,把握當下好時光,待回首時,只見快意瀟灑。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東欄梨花》

試想:蘇軾曾惆悵地站在東欄旁,看著潔白的梨花,柳絮飄飛,落在他的身上,他感到自己也變成了“一株雪”,如此美景,他卻突然慨嘆,人生能有幾回清醒明白的時候呢?以坦蕩的胸懷面對人生的每一個瞬間,光風霽月,不為物障,回首往事方能無怨無悔。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他嗜酒又好茶,在一路貶謫的壯志難酬中,難道只能品品茶,做做詩?

面面俱到,品茶評茶事茶!

還真沒這麼簡單,他對飲茶麵面俱到:茶葉的好壞、湯水的選擇、茶器的挑選、烹茶的手法皆精通;還會種茶、評茶、說茶、事茶,其中一首《水調歌頭·我欲上蓬萊》,可以真實展示他茶痴的本質——採茶製茶時的翻飛動作、點茶時細緻認真、品茶的欲仙欲死,讓人身臨其境。

詩云: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為煮一壺好茶,詩人不顧夜黑風高,摸黑出門取水,小心墊著腳踩著江石,在江畔邊取水。想用大瓢舀水傾入甕中,不想將月影也倒了進去……回到家中,一邊生爐煎茶,一邊坐聽松濤,等到茶水沸開,眼前乳浪飛旋,耳中所聞是松濤陣陣,心中居然湧起“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壯懷,只好再飲上三大碗,沒想到心中豪氣還是難以壓抑,只好坐聽打更之聲以盼天明!

這是蘇軾流放海南儋耳時所作,這個詩人也是他自己: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經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連壺茶都要自己親自取水的茶痴,對煮水的器具和飲茶用具怎麼可能馬虎?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建盞 和“點茶”法

“銅腥鐵澀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紅玉”哎呀,用銅器鐵壺煮水有腥氣,澀味還重!石兆燒水味最正啊!喝茶時上上選得用定窯兔毛花瓷(又稱“兔毫盞”),“點茶”的精緻怎麼忘記?

之前在介紹建陽白茶的時候,提及建盞就是為茶而生的產物,北宋晚期,精通茶藝的宋徽宗皇帝趙佶親自撰寫《大觀茶論》,他認為鬥茶用的茶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在黑盞上飄著細密綿稠的茶沫沫,才是點茶的最高境界!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紫砂壺的創始人!

人家是有實力的跨界,蘇軾在宜興時設計了一種提樑式紫砂壺,後人為紀念他把此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說的就是蘇東坡用此壺烹茗獨飲時的生動寫照。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不過紫砂壺是不太適合泡白茶的,前兩天有一個喜歡喝普洱的茶友問我:白瓷蓋碗VS紫砂壺,誰最適合沖泡福鼎老白茶?

誰優誰勝,泡白茶怎麼選茶器?

泡老白茶,白瓷蓋碗是最佳選擇!

與紫砂壺相比,白瓷蓋碗在沖泡老白茶方面有以下3點好處:

一、不吸收白茶香氣

白瓷蓋碗的材質比較特殊,瓷身上附著一層光潔的釉面,不吸香,不吸味,保留白茶的原汁原味,而紫砂壺最大的弊端紫砂壺具有通透性,能吸收茶香和水香,在沖泡過程中,倒到杯中的白茶湯無論香氣還是湯感都會大打折扣。

紫砂壺沖泡白茶的另一個弊端是紫砂壺的材質具有很強的保溫性,用高溫沖泡白茶的時候,由於茶具的熱量散失慢,壺身長時間保持在高溫狀態下,容易讓鮮嫩的新白茶悶壞,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釋放出大量的咖啡鹼和茶多酚,從而破壞了白茶(特別是新茶)鮮爽的口感,泡出來的茶湯就容易出現苦澀感覺。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有些茶友還喜歡用泡了好幾年普洱的紫砂壺來泡白茶,真的沒法清晰感受到白茶的花香蜜韻和茶湯的稠厚醇美。

再一個,白瓷蓋碗的拱形碗蓋還有聚氣的作用,在溫嗅和熱嗅幹茶時能讓你更直接感受到茶葉的一個狀態。

二、便於控制出水時間

白茶沖泡講究快出水,所以在沖泡白茶時想要體驗到白茶的鮮爽,就得注意出水時間的控制,白瓷蓋碗敞口大,便於快速出湯,而且在專業白茶鬥茶賽上,白瓷蓋碗都是指定的泡茶器具。

而紫砂壺器型上,壺嘴設計小,要較長時間,才能徹底出湯。緩慢的出湯,茶葉容易悶泡,釋放過多茶多酚和咖啡鹼,造成茶湯滋味苦澀,影響整體的飲茶體驗。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不過蓋碗沖泡真的極其考驗個人水平,出水太快味淡,出水太慢味苦,要剛剛好才好,而且更適合新茶和芽茶。還有茶友說壺泡可以用紫砂壺,因為壺泡適合餅茶,老茶,用銀壺或者玻璃壺會更好,紫砂壺來壺泡的話,茶香不如蓋碗泡香,另外新茶也不易喝出特點。

紫砂壺好是好,但不一定適合新白茶,老白茶可以試一下壺泡法。白瓷蓋碗雖然不如紫砂壺名貴,但確是沖泡白茶的最佳拍檔了。

最會喝茶的詩人教你——到底該不該用紫砂壺泡白茶?

所謂“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泡茶,選擇合適的行茶器具,能讓白茶的味美馨香的特點更加突出,喜歡用紫砂壺泡茶的朋友們,也不妨試試用白瓷蓋碗沖泡新白茶,或者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