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和低估股怎麼選——成長性到底有多重要

低估和成長一直是投資爭論的問題之一。低估股、成長股好像已經成為投資界的兩大陣營,非此即彼。低估值俗稱“撿菸蒂”,以股票投資的開宗祖師格雷厄姆代表,後面又靠施洛斯以50多年的持續業績為其站臺;成長股以費雪、林奇等人為代表,一本《怎樣選擇成長股》風靡股友界。

其實成長和低估的分歧,到現在更多地演變成投資擁有合理估值的優秀公司,和低估的平庸公司之間的爭論。好像低估和優秀沒有交集,成長和平庸之間也沒有交集似的。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這兩種投資風格只是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形成的投資策略,沒有什麼高低優劣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適合自己就好。

成長股和低估股怎麼選——成長性到底有多重要

那回到題目,低估和成長怎麼選?

如果純粹以概念形勢回答。我認為,不用選,買股票肯定買低估的。至於成長,成長只是估值因素眾多因素中的一因素,股票估了值才知道是否低估。

至於偏重投資“菸蒂類”公司還是“成長性”公司,那要個人能力和喜好。當然最重要的是看公司估值。什麼公司都有個價,明顯有利可圖,一般就能掙到錢。

那第二個問題來了,成長性到底有多重要?

準確地說,成長性對於估值有多重要,在估值中影響權重有多大?借用《

對於“成長股”,30倍PE的估值意味著什麼?》中10%收益模型舉例說明,先假設某公司第一年利潤(自由現金流)為1:


成長股和低估股怎麼選——成長性到底有多重要


情況1:

假設公司以後每年保持1的利潤不增長,永續,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10;

假設公司以後每年保持5%利潤增長,永續,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21。

情況2:

假設公司以15%增長十年,後續不增長,永續,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28.47;

假設公司以15%增長十年,後續以5%永續增長,,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45.63。

情況3:

假設公司以15%增長十年,後續不增長,永續,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28.47;

假設公司以15%增長十年,後倒閉,那麼以10%折現率,那麼公司現在價值是12.87。

從上面的三組對比可以發現,5%增長的差別,估值往往可以差距到1倍,甚至更多。5%的增長對估值至關重要。

成長股和低估股怎麼選——成長性到底有多重要

有人可能會說,5%的永續增長很難實現,其實不然,以中國的發展潛力,相當時間內GDP+通脹的增速應該大於5%,而且三四十年後利潤的折現所佔估值權重已經很低。

這個也就解釋了對於利潤停滯、或者週期性行業,市場給的估值為什麼那麼低,因為大多數公司就值那麼多錢。比如煤炭、鋼鐵公司,利潤週期的頂峰,估值往往只有個位數。

這個也可以解釋,某些消費品行業的高估值問題。比如說白酒行業,即使行業銷量到了天花板,高端酒也可以憑藉漲價,使業績跑贏通貨膨脹+GDP增速,維持不斷增長;其他有品牌溢價的行業類似。我想這也是巴菲特特別強調一個公司產品是否有定價權的一個原因吧。

另外,對於銀行業,由於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所經營的貨幣應是年化超過GDP增長的,銀行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行業。銀行的利潤兩個變量為息差和生息資產總和,息差長期來說會趨於穩定,優秀銀行只要能保持資產的增長,利潤就會穩定增長。因此當前,四大行及優秀股份行的10倍以下市盈率對應的收益會超過年化10%。

總結:

綜上,公司成長性是估值諸多因素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此應尋找有定價權、或者行業空間巨大的公司來投資,正所謂滾雪球坡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