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瞎買一堆基金了!正確的買基姿勢是這樣

要分辨一個人是新手還是資深基民,有時候很簡單:

只要看看他持有了多少隻基金!

前段時間,投二參加了一個聚會,期間大家討論起了基金。一位朋友打開了手機,給我展示了他 “豐富”的持倉。足足40多隻基金,貨基、債基、指數基金……應有盡有!

別再瞎買一堆基金了!正確的買基姿勢是這樣

或者,你正默默打開手機,數自己買了多少隻基金。

然後,還伴隨著疑惑:持有1只太少,幾十只又太多。

到底持有多少隻基金才合適呢?

01 著名基金研究機構的結論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基金研究機構晨星公司(對,就是平時給基金評級那個公司),做過一個假設的投資組合:

基金只數從1到30 不等,同時更換組合中的基金品種,然後分別計算每個組合五年的基金業績波動程度。

結果是這樣:

1只基金的組合的波動率最大,每增加一隻基金就可以明顯改善波動程度。

當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後,波動程度和基金增加就沒有必然聯繫了。

也就是說,晨星公司的研究表明,持有7只基金比較合適。

不僅晨星公司,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基金公司和大V構造的基金組合,也不會把海量的基金都納入到組合中。

動不動就買了幾十只基金,其實並不會多賺錢。而且,配了那麼多基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打理呀!

具體到每個人,究竟持有幾隻基金合適呢,需要多方面考慮。

02 持有基金的種類

對於貨幣基金和純債基金等中低風險的基金 ,我們建議持有2~3只就夠了。

這類基金的波動性較低,是穩健理財的代表。同類型的基金,收益率相差也就年化1%~2%,沒有必要太分散投資。過度分散只是在浪費時間,對提升收益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我們建議,選擇成立時間長,排名長期處於前1/4的貨幣基金和純債基金,分散在2~3只即可。

如果要投資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這類投向股市的基金,就要考慮的更細緻了。

就拿著名的“核心+衛星”策略來說,該策略是把大部分資金,用來投資中長期業績穩健的大盤基金;再用小部分資金,投資高成長性,但風險更大的小盤基金。這樣一個策略,大約需要配置3~5只基金。

別再瞎買一堆基金了!正確的買基姿勢是這樣

03 投資的資金量

持有多少隻基金合適,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資金量的大小。

這將直接影響投資心態!

投資1萬元和投資10萬元,投資策略肯定是不一樣的。資金量越大,或者這筆資金佔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就越要考慮分散風險,因為投資的心態會不同。

試想,投資1萬元,承受30%~50%的虧損,很多人覺得問題不大,因為本身錢不多,虧了生活也不會受到大影響。

但是,假如投資10萬元,虧損了30%,心態就不會那麼輕鬆了,或許要著急得睡不著。因為,那可能基民大部分的積蓄。此時,更傾向於投向多隻基金,來分散風險。

投二建議,如果資金量比較大,比如10萬元以上,儘量搭建一個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組合來降低風險,持有基金只數5~10只為宜。如果資金量比較小, 3~5只基金即可。


綜合來看,打造一個適合自己的基金池,基金數量最好控制在10只以內。切不可貪多,買個好幾十只,完全顧不過來。

新手建議從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基金開啟基金之旅,老司基可以適當配置優質的主題基金,或者追隨優秀的基金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