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經典的《問題解決》,對豐田的發展有多重要?

作者|朱捷

全文總計2109字,需閱讀5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


01

“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問別人好不好看,喜歡勝過所有道理,原則抵不過我樂意。

一雙鞋剛買的時候,蹭上一點灰都要彎下來擦乾淨。穿久之後,即使被人踩一腳可能也很少低頭。

對人都是如此,不論對物還是對情。最初她皺一下眉你都心疼,到後來她掉眼淚你也不大緊張了。

以前對你的喜歡,是見你,念你,陪伴你。現在對你的喜歡,是不問,不看,不叨擾。一見鍾情明明是見色起意,日久生情不過是權衡利弊,連白頭偕老也不過就是習慣使然。


和一個人在一起,如果他給你的能量是,讓你每天都能高興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的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滿了動力,對未來滿懷期待,

那你就沒有愛錯人,最合適的感情,永遠都不是以愛的名義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為對方的陽光。

很多人喜歡你,是因為不瞭解你,一瞭解你就不喜歡你了,我也認為很多學生喜歡我是因為不瞭解我,你瞭解了未必喜歡呀,但很多人,有一些人喜歡你是因為了解你。

盡心盡力的對待當下的人和事,然後,結果隨它去就是了。只有具有孤獨的自我意識,反觀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彌足珍貴的朋友。”

摘錄一段上海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語錄,為忙碌的旅程,增一份樸素的營養。

02

上次,咱們說到豐田發展到現在全球汽車行業的翹楚地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豐田的經典工作方法TBP,也就是問題解決。(點擊查看詳情:揭秘豐田的經典工具——《問題解決》)

細想,當年的豐田佐吉老先生能夠將當時紡織業常見的傳統現象,當作發生型問題去解決,發明了迄今為止也算先進的自動織布機。

且,建立了豐田生產方式的重要支柱之一的自働化。以此,夯實提高效率的精益基礎;

再之,喜一郎社長提出的問題是設定型問題解決的代表,即,唯有降低成本,才能實現“三年超越汽車製造王國—美國”,準時化思維方式應運而生;

更有,大野耐一,則是知道了日本與美國的員工效率比相差九倍的時候,怎樣整合自働化與準時化,開創更為精益的生產方式,也就成為了急需解決的、迫切的、直接影響到豐田發展的指向型問題。

03

豐田三位領軍者的三個問題解決,讓豐田在日本戰敗的短短几十年間,迅速崛起,持續至今。

同時,也令當年不可一世的汽車王國—美國,放下身段,花費重金的去研究這種精益的生產方式,以圖破解、借鑑。

然,在豐田工作過的都會知道,豐田的問題解決,不會僅僅侷限在決策層的高瞻遠矚階段。

所有的員工,從TM作業員到GL現場管理者,從技術員到課長、部長,都會根據所屬的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應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從而去推動全社精益生產的整體實施。


豐田經典的《問題解決》,對豐田的發展有多重要?


有些企業也在搞學豐田、推精益的活動,但,總是感覺工具碎片化、理念隔離化,實行效果不理想。這,恰恰說明了公司共通性的不足。

TBP在豐田內部被認作是全公司的共通語言,也稱為標準共同思想。員工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就會以問題解決的思路為導向,依據十大意識、八大步驟的去按圖索驥,循序解決。

04

基層管理者也會以公司的方針為理想狀態,設定課題,根據現狀的差距,去分解出重要的、具擴散性的、急需解決的問題,設立目標,分析解決。

中高層的問題解決,更是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的靈魂。行業的發展前景是什麼、員工的流動趨勢是什麼,甚至政府扶植與剝離的規劃……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會關乎企業今後的生存強弱。

同時,下屬的問題,上級也會用這種問題解決的共同思路去指導。企業的溝通渠道共通、方法共通、語言共通,避免了雞同鴨講的思想語言差異,工作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大野耐一曾說過“只有掌握了TBP,才能實現TOYOTAWAY”,可見問題解決在豐田的重要程度。

而,大野耐一更是說過“沒有煩惱,就是最大的煩惱”,翻譯後為“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豐田經典的《問題解決》,對豐田的發展有多重要?



近日,幫朋友到一些企業授課輔導,也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企業的管理者,根本意識不到所管轄的問題。

“一邊是作業員拼力工作卻完不成節拍,另一邊確是發生了作業等待”

“一個工位經常出現質量問題,哪怕是班組長上陣也於事無補”

……

05

這些問題,當詢問車間的課長與組長時,得到的答案,卻驚人的相同:“是新員工技能不足,練一練就可以了,這不是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為了實現公司拉動式生產的目標,有的生產線,竟然特意的將作業的時間排列的不均衡,按照從長至短的工時,排列從前至後的工序,將後工序的等待,自詡為“拉動式”的完美體現!

所以,有的公司,表面看板運用的“得心應手”,生產拉動的“無懈可擊”,但是,生產效率卻依然低下,製造成本也是依然超高。


豐田經典的《問題解決》,對豐田的發展有多重要?


現在的一些企業,可能因為產業紅利屬於上升階段,大量的訂單,豐厚的利潤,往往讓企業的一些管理者,感覺不到市場競爭的壓力,放鬆了警惕。

看不到庫存佔用資金的問題,看不到生產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的現象,更看不到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力……

06

隨著市場競爭的殘酷性與日俱增,隨著產業紅利的逐年遞減,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隨著員工的大量流動……

企業利潤的高速增長,怎樣可持續的保證?

是等著問題發生,是設定問題專項攻克,是前瞻指向的提前化解……

企業經營思路的不同,也許十年後的生存方式也會不同。

那麼,怎樣在企業的現階段就未雨綢繆,搭建起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企業效率;

以問題為發展,充分調動企業的所有資源,打造可抵禦產業增速放緩、市場壓力遞增、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共同思路、共通語言的向心高效團隊呢。

咱們下一篇,接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