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識人術: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一看一個準

《人物誌·序》說:“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聖人賢者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善於知人。

老子也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由此可見,善用識人術來觀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細緻而全面地瞭解一個人呢?曾仕強先生說,要了解一個人,主要有三個途徑;看這三樣東西,就可將一個人看得八九不離十。也可以理解為:從這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可以一看一個準!

曾仕強識人術: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一看一個準

1、看他(她)的媽媽;

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容易受到媽媽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媽媽如果無知、自私、蠻不講理,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是如此。媽媽如果喜歡佔小便宜,做人做事斤斤計較,子女的格局也大不到哪兒去。媽媽若通情達理,為人處事豁達大度,子女也往往格局和境界都高。

特別是相親或者結婚的時候,男方一定要仔細觀察女方媽媽的為人如何。因為你未來的老婆很有可能就是現在丈母孃的樣子:丈母孃若賢惠體貼人,老婆也會是這樣;丈母孃若尖酸刻薄,老婆也會學成那樣。同理,女孩看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說,看一個人,首先要看他(她)媽媽的樣子,基本上就可以將其看得八九不離十了。

曾仕強識人術: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一看一個準

2、看他(她)讀什麼書;

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其中,看一個人讀什麼書,最能夠反應出其思想。而思想決定著價值觀,知曉了某人的價值觀如何,也就可以將其看得八九不離十了。

區別人才的高與下,主要是看他的志向和趣味。志趣低的安於世俗鄙陋的規矩,則日趨卑下;志趣高的人,追慕先哲轟轟烈烈的道路,而一天天走向高明。賢良不賢良,智慧還是愚蠢,在這裡區分開了。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喜歡讀什麼書,知道其所思所想,以及志趣高低。比如說某人喜歡看國學類書籍,則偏向於修身養性;某人喜歡看成功勵志書籍,則有進取心和野心;某人喜歡看情感類書籍,則容易多愁善感;某人喜歡看小說類書籍,則想象力豐富等等。所以說,看一個人讀什麼書,也可將其思想看得八九不離十。

曾仕強識人術: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一看一個準

3、看他(她)說了什麼話;

聖人孔子說:“言語是用來抒發他胸中的志向和感情的,能幹事的人,一定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謀聖鬼谷子也說:“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

由此可見,我們通過觀察一個人說的話,便可從中窺見端倪。比如說,驕傲自滿的人,誇誇其談,話也很多,但心直口快;城府深的人,沉默寡言;當面極力讚譽你的人,往往喜歡背後說你壞話;輕易許諾的人,往往不怎麼講究誠信。

曾仕強識人術:3個細節看透一個人,一看一個準

老子更是在《道德經》最後一章說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即: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所以說,我們仔細觀察一個人的說話內容以及他說話時候的表情、肢體語言,也就可以將這個人的心理活動和內心世界看得八九不離十。

細節不僅可以決定成敗,也可以用來看人!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教給我們的三條識人術秘訣,就是通過3個細節來看透一個人,基本上是一看一個準!朋友們,您覺得靠譜不?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