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 · 資國寺

福鼎 · 資國寺

福鼎 · 資國寺

資國寺位於福建省福鼎市郊東南桐城鎮蓮花峰上,距市約五公里,始建於唐鹹通元年(公元首60年),清咸豐三年(1853年)重修。蓮花峰頂寬闊平坦,山巒環拱,林壑幽美,形如蓮瓣環抱。每逢董江朔漲潮,山影映現水面,酷似蓮花。每當黎明東方泛白,遠眺蓮花峰,又似一朵浴水而出、蓓蕾初開、亭亭玉立於江波之上的碧蓮,蓮花峰因此得名。月朗風清之夜,又彷彿可以窺見蟾宮,故素有“蓮花曙月”之雅稱,正是“玉輪扎露溼團光,老兔寒蟾接桂陌”。後被推為“桐城八景”之一,為福鼎近郊一大景觀。

資國寺為唐朝葉龐、葉寵兄弟所建,並施捨周圍所有山場。開山祖師大全禪師,謹隨師道,戒行清高,道風遠播。鼎盛於宋朝,明朝中興。清朝福欽老和尚之徒孫博忠上人為當山住持,又兼僧會司司長,戒行精嚴,道風大振,眾贈匾曰:“法門領袖”,深得各方敬仰,上人圓寂三年,肉身不壞,移入棺。道行之深,可見一斑。

資國寺歷來與名人高僧有緣,清朝宰相孫鏘鳴為寺題詠“浮生若夢誰非寄,到處能安即是家”;狀元王壽彭題聯“清香滿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為高”;近代高僧圓瑛老法師為寺題寫“無法向人說,將心與汝安”。天台山耆宿諦閒老法師曾來寺講經,弘揚聖教。

福鼎 · 資國寺

在一千多年曆史長河中,波瀾起伏,興廢不一。資國寺古建築群,雄偉壯觀,工藝精湛。現有大雄寶殿和法堂均為明朝建造,清乾隆十八年重修。大雄寶殿佔地220.4平方米,仿明木構,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頂,覆蓮花式柱礎,寺內尚有宋香爐座兩隻,宣和七年(1125年)石斛一個,有“靈源洞”、“臥陀巖”、“談經臺”等刻字。宋井一口,元豐六年(1038年)碑刻一塊。此外還有蓮花臺、石槽及千年鐵樹一棵。相傳在興盛的宋朝有九井、十三墩,可惜湮沒已久,現有宋井系1987年在伽藍殿後發現的,是宋朝政和二年所闢。

1983年被定為省開放寺院,聖訓法師率領僧眾重回祖庭,農禪並舉,卓樹道風,整頓名藍,佛日重輝,歷年被評為先進單位。1987年在龍華寺方丈明暘法師倡議和支持下重建天王殿,1991年新加坡廣化寺學航法師贈送緬甸白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尊,1992年又向泰國陳晉環居士募來一尊工藝精湛的皇家釋迦牟尼佛銅像,1992年創辦“閩東佛學苑”,得到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支持。1993年籌建藏經樓,在新加坡龍泉寺廣平法師支持下,群策群力,共襄盛舉。1994年監院賢志法師迎請緬甸白玉臥佛一尊。1995年秋藏經樓興建落成,廣平法師親自主持佛像開光暨藏經樓落成典禮,盛況空前。

隨著佛教文化的發展,前來資國寺朝聖、觀光的遊人逐年增多,資國寺的規模亦不斷擴大,徵地總面積達一百三十多畝。在總體規劃中,特劃出60%的綠化園地,1996年獲寧德地區“綠化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資國寺為弘揚佛教文化,開設了佛學院、武術班、佛國書畫院等機構,還成立了“聖訓佛學教育基金委員會”,又特聘中國五環工程公司第四設計院(國家級園林設計院)對本寺還景進行詳細設計。現在山門、放生池、伽藍殿、客堂等部份建築已付諸施工,在不久的將來, 要將資國寺建設成為集朝聖、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園林式寺院,以佛教文化為靈魂,以唐宋建築為風貌,再現蓮峰妙境。

福鼎 · 資國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