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今兒個,我們先來認識個字兒“厝”。


別怕,你念錯的話,就對了。

因為這個厝字真的念cuò,它是戰國時期中山國一個國王的名字。

可能大家又會問,中山國?

戰國時候不是隻有齊楚燕秦韓趙魏嗎?

中山國是什麼鬼?

可別小看,人家還真的來頭不小。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據文獻記載,中山國“城中有山,故曰中山”。雖然中山國是個小國,但關於它的典故和傳說可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中山狼”,裡面提到的就是中山國。

歷史上到了戰國時,中山作為大國政治之間力量平衡的關鍵砝碼這一屬性,才明顯體現了出來。

到了厝當中山王時,中山來到了它的最強盛狀態。

咱可以這麼理解,中山國,就是戰國時期的瑞士。

可是就在這麼個中山國,居然敢搞出來一套九鼎,這九鼎中最為赫赫有名的,就是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它也是九鼎中的首鼎,堪稱鼎中大佬。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此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後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02

你或許要問了,這小小的中山王,為什麼敢自個兒搞個九鼎,這不是拿周天子不當回事嗎?


事實上,人家厝爺,還真的就是拿周天子不當回事。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要知道,戰國時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因為周天子的勢力衰弱得很厲害,各個諸侯紛紛稱王。

既然稱了王,就理所應當可以用周天子的禮器了,而且,周天子的屬地就相當於今天的梵蒂岡,所以他也不能把諸侯怎麼辦。

厝既然稱了王,雖然地盤小是小了點,但人家自然也要用九鼎。


而且前頭我們也說了,厝的鼎也不簡單,很可能是熔掉了戰利品之後重新造的,而且他還在九鼎最大的頭鼎上,刻了那連綿不絕的77行469字,不經意間就創造了一個記錄——這個頭鼎是目前發現的銘文最長的戰國青銅器。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厝除了在頭鼎上記錄了自己和燕、趙二國開團的強悍戰鬥力之外,更重要的,他還在一尊盛酒的禮器表面,刻下了中山國祖祖輩輩的創業史。

03

那麼,鼎這玩意,到底是幹啥用的,它只是單純的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或者只是一個龐大的禮器嗎?

並不只是如此簡單。

鼎呢,本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煮食器,材質以青銅或陶為主。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開始使用陶鼎,到金石並用時代,青銅鼎開始出現。經過夏商兩代冶煉技術的發展,青銅鼎的使用在周代達到鼎盛。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周代之後,隨著鐵器和灶臺的普及,鼎逐漸被其他器形所取代。這是後話不提。

鼎實際上代表了我國古代很長的一個美食時代,鐘鳴鼎食,即擊鐘列鼎而食,是古代貴族宴請賓客時的頂級禮儀。

平時宴會、祭祀這些活動的時候,鼎內也會盛放食物。

周朝以“禮”聞名,有龐大的禮儀體系,而食物被認為是和天地溝通的媒介,很多食器也是禮器,所以作為食具的鼎自然也有很多講究。

鼎的數目代表等級地位的高低,並且鼎永遠是奇數出現的。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一鼎對應的是貴族中地位較低的“士”,食物配置是豚(乳豬)。


三鼎為“士”在特殊場合使用,食物配置可以是豚、魚、臘,或者豕(豬)魚、臘。


五鼎對應的是大夫,食物配置是羊、豕、膚(切肉)、魚和臘等。


七鼎對應的是卿或諸侯,食物配置是牛、羊、豕、魚、臘、腸胃、膚。


九鼎對應的是天子,食物配置是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除此之外,周代的鼎還另分為三大類:鑊鼎、升鼎、羞鼎。鑊鼎形體巨大,多無蓋,用來煮白牲肉。

升鼎也稱正鼎,是盛放從鑊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則是盛放佐料的肉羹,與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與鼎經常一起出現的還有“簋”,簋大多為圓形,體型厚重,表面多用獸面紋裝飾,有的帶蓋,常用來盛飯食。

簋總是以比鼎數量減一的偶數出現,比如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等。

除此以外,還有“俎”,是盛肉的案子或者盤子,可以放個羊頭之類的;以及“豆”,一種高足盤,可以放些小一點的食物。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全部配置加在一起是這樣的:周天子用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士三鼎二簋三俎,而一般百姓則嚴禁用鼎。

可以想象一大堆食物和器皿大小高低錯落擺放的恢弘場面,應該不亞於一場交響音樂會。


古人“鐘鳴鼎食”的奢華大餐,吃的到底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