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外出逛街的時候,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若是母親帶著孩子一起逛街,上廁所的時候總會把孩子帶進來,無論孩子是否是男生還是女生。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表示不舒適,畢竟男女有別。

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孩子丟了你賠?你有啥可看的

前段時間朋友去商場上廁所,恰巧遇見了這種事情,回來之後她憤然的告訴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不講道理的人。事情是這樣的,一個母親帶著男孩子來上廁所,那孩子看起來五六歲的樣子,本身上廁所的時候,忽然看見異性心裡就有點不舒服,朋友連忙關上門,結果剛要上廁所,便聽見了外面的敲打聲,緊接著朋友便從下面的圖中看到了那孩子的臉,當時把朋友嚇得瞬間不敢上廁所,出去和那孩子母親理論的時候,那人還義正言辭的說,孩子那麼小好奇看看咋了?一句話把朋友說的無語極了。

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其實母親帶孩子去上廁所,本質想法是怕孩子亂跑,這並沒有錯,我們也都表示理解,但是一些沒素質的行為只會讓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就像這個小男孩兒的行為,其實就是在侵犯朋友的隱私權,作為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引導孩子性方面知識,讓孩子學會避嫌。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引導孩子性方面知識,讓孩子學會避嫌

孩子年齡小不懂得避嫌,在一些家庭生活中,父母也不會對孩子避嫌,隨意的在孩子面前脫衣服、換衣服等,這種行為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孩子的性別意識,事實上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本身具有一定的性意識,家長不採取避嫌行為,只會讓孩子對性別的界限過於模糊,讓他們無法正確意識性別區別。

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和孩子分房居住,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了性別意識,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有意識引導孩子對性別意識的分別,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性別區分,讓孩子增強性別意識,這種方式有助於孩子理解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在對外交往的時候也會有有意進行性別區分和性別對待。

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最後一天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家長應該注重避嫌,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帶入試衣間或者衛生間,也許在家長眼裡孩子年齡小並沒有什麼大礙,但卻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感,同時也會模糊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性別意識,是對孩子的負責

每個家長都應該明白,孩子性別意識的教育應該從小開始,不要等出現大問題以後才恍然若失,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健康且健全的性別意識,這是對孩子的負責任,也是對孩子未來健康人生的引導。

------------------------------

關注【蕾媽育兒經】,瞭解更多孕期和育兒知識,學會解決親子成長問題和家庭矛盾!若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私信留言評論,作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專業的回覆,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