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过于肥胖,不仅不美观,更会威胁身体健康。企业的发展亦然,只有适当的“瘦身健体”,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作为我国工业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对内优化企业业务结构、强化核心业务能力、拓展业务边界,对外用优质服务让客户减少成本、增加收益,持续做好了“加减法”,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陕鼓动力总装车间。(通讯员 杨春君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伟东 摄)(资料图片)

如何“减”?

放弃低附加值业务做精主业

“要做好‘减法’,首先要学会放弃!把资源更好地匹配在‘为用户所需、同行所不为’的事情上。”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说,从勇于放弃自己熟悉的非核心、低附加值的第一项业务开始,陕鼓一直都在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做着强化核心能力的“减法”。

2000年以前,在需求量大、同行业竞争较小的情况下,陕鼓以生产鼓风机等主导产品立足市场。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企业的抢滩登陆,陕鼓意识到传统的大而全、拼体力、拼设备、拼资源的制造经营模式,已不能支撑陕鼓持久生存和发展。

审时度势中,陕鼓通过“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做企业转型变革的“加减法”。以专业化外包、流程再造等形式取消、弱化了设备维修、铸造、运输等29种低附加值业务,生产车间也从原来的11个,减少到2个。

“专业的人应该做专业的事儿!”陕鼓动力系统服务事业部项目交付部部长助理童党值这样说,他最早是陕鼓设备处大修班班长,主要从事机床的维修。2003年,陕鼓将设备维修进行外包,扩大以风机为核心的专业服务队伍,设备处原有人员经过再培训重新上岗,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机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系统服务。于是,具有专业维修服务能力的童党值等30多名技术工人从基础维修岗位转向了系统服务岗位。如今陕鼓的系统服务人员已由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服务客户的能力不断加强。

“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李宏安直言,减去低附加值的业务让陕鼓轻装上阵,凝心聚力发展主业。

在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实践中,陕鼓在精简低附加值业务的基础上,新增、强化工程总包、工业服务、气体运营、供应链、金融、智能化等52种高附加值业务。同时,通过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夯实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

“多年来,陕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始终保持着稳步的发展,与及时对业务结构的精简优化息息相关。”李宏安直言,在业务上做“减法”,凝心聚力做精主业,让陕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和经营质量上的“加法”。

如何“加”?

业务边界持续扩散“同心圆”式发展

“陕鼓的发展就像一个同心圆,在一加一减中,圆心也由原来的设备制造转向了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并围绕这个圆心向外延伸产业,发展和强化设备、工程总包、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等业务。”李宏安告诉记者。

这其中,工业气体的建设和运营,就折射出了陕鼓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系统能力。“陕鼓提供的两套空压机、增压机、汽轮机全面投产后,一直保持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丰富的运营经验为装置提供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前不久,明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洪海在“新动能、新方案、新形象——陕鼓空分系统方案现场见证会”上表示。

“这是陕鼓为明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洁净煤气化年产 60 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提供的2套3.5万Nm3/h等级空分装置。这两套装置正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各种规格的氧气、氮气、仪表空气及压缩空气等工业气体的运营服务。” 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总经理苏龙生说。

事实上,早在2009年,陕鼓就凭借自身在空分和离心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及工程总包实力,开始涉足工业气体供送领域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工业气体运营实践,目前,陕鼓已在全国运营了10个气体项目,制氧总规模达56万Nm3/h。

而这一工业气体运营项目作为“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项目,也见证了陕鼓优质高效的EPC工程总包能力。近年来,陕鼓通过组建工程公司和工程设计研究院,来充分发挥产品和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系统工程总包、单元工程总包等多类型的工程总承包服务。目前,陕鼓已经累计承揽300多个海内外工程总承包项目。

2015年6月,宝钢湛江钢铁与陕鼓签订湛江钢铁设备专业化、社会化运维合作框架协议。陕鼓派驻宝钢湛江的专业化运维团队常年驻守项目现场,推出了“设备诊断分析、检修、备件一体化服务”的服务模式,使“设备被动维护”变为“主动运营维护”。

宝钢湛江项目就是陕鼓系统方案、系统服务能力的一个典型实践。“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用户的运营成本低了,双方的盈利都高了。”李宏安说。

如今,陕鼓已向用户提供分布式能源装置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及远程在线智能诊断、透平设备专用润滑油、全托式保运、LTSA、AR工业服务支持等13种服务。近五年来服务业务年均增长率20%以上。

装备制造业也能有金融业务?不少来到陕鼓交流的业内同行都对此感到疑惑。

“当然可以!”陕鼓金融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陕鼓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模式,先后成立了陕鼓基金公司、租赁公司、香港和卢森堡离岸公司等,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支持。目前,陕鼓可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信托等13种组合金融方案,目前已累计拥有101家客户188个项目。

陕鼓“同心圆”向外扩散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实施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模式。 “客户需要风、气,我们就自己建厂房,将生产的风、气等卖给客户。”李宏安介绍,目前,陕鼓已在国内投资、建设、运营10个气体厂,5个污水处理厂、2个分布式一体化模式发电厂和1个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

“5G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也带来新一轮万物互联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智能化是陕鼓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更是陕鼓迈向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李宏安坚定地说。

如今,瞄准新时代的新方向,沿着在“战略文化引领,市场开拓为纲,能力建设为基,打造一机两翼,实现千亿市值” 的新时期发展总路径,陕鼓正实施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动机,以“智能制造和资本金融”为两翼的“一机两翼”新举措,在智能化的持续探索实践中,开发更加智慧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以“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互为股东”的国际拓展新模式,打造全球研发体系、全球供应链体系、全球金融体系、全球人才体系,持续做好服务型制造和智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加法”。

多思多想

为客户减成本加收益

走进陕鼓临潼制造园区,依山而建的厂房掩映在绿树间,环境优美怡人。依托厂内的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园区实现了土地、设备、功能、运营等资源集约,一体化的能源规划和运营很好满足了整个园区乃至家属区的冷、热、电、风、水、废、气,以及安防和消防需求。

“‘专业化+一体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很好地帮助客户实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陕鼓员工李雪锋骄傲地说,以往客户的园区,电、热、气需要分别建一套设备来提供,但是在陕鼓的能源互联岛系统下,客户不用花费那么多财力和物力就能全部解决,企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收益自然增加。这一方案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肯定。

“在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宝鸡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里,由陕鼓统一规划建设了燃气锅炉站、污水处理站、智慧空压站、地源热泵站、各级配电室、厂房动力管道等能源供应系统,实现风、水、热、电等能源互联,使园区达到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仅建设投运地源热泵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天然气耗量8.91万Nm3,节约运行费用超过22万元,年减少CO2排放量261吨 。”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系统方案中心主任贾亚妮介绍说。

如今,陕鼓能源互联岛方案已成为离散型制造业、流程工业、工业园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个性化、智慧绿色系统方案。

“比如在某500万吨/年低阶煤制甲醇项目中,通过能源互联岛方案,可以让用户单位产品能耗降低8%-10%,每吨甲醇成本降低120元,并能够减少80-100人,而且能够让用户系统稳定运行周期提升10%以上,每年为用户增加收益超过1.3亿元。”贾亚妮说。

随趋势而变,在善思善行中做好“加减法”,让陕鼓“减脂增肌”,实现了业务结构均衡发展,大大减弱了市场增速下行对陕鼓的不利影响;对客户,陕鼓从关注客户的需求到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换来了一次次的肯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陕鼓率先在我市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内风机行业中成功转型升级,成为业内的一面旗帜。(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旭)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审核: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西安日报社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加减法”“减脂增肌”…… 看陕鼓如何领航行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