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給財主打 call

  1. 區塊鏈技術誕生迄今,真正的有影響力的應用,其實只有兩個半。
  2.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通過技術建立信任關係,與傳統的信任關係不同,這種信任關係不依賴於第三方而存在。
  3. 如果中國人民銀行採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DC/EP,真正能夠國際上贏得信譽,那將善莫大焉。

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消息,讓一大波人開始惡補區塊鏈知識,什麼去中心化,什麼分佈式賬本,什麼共識,什麼工作量機制證明,什麼信任機制……

即便被科普100遍,估計絕大多數人對區塊鏈技術還是雲裡霧裡搞不清楚,但我知道,大家都很明確的想要知道的一個問題——

決策層到底想用區塊鏈來做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說:

第一個層面:區塊鏈技術到底能做什麼?

第二個層面:用區塊鏈技術做什麼是有效的?

區塊鏈技術是怎麼應用的?

區塊鏈技術誕生迄今,真正的有影響力的應用,其實只有兩個半。

第一個當然就是比特幣。

當初中本聰設想的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但截止到目前為止,因為其奇低的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交易數),導致比特幣根本無法應用在對交易的便捷要求極高的現代社會。於是,比特幣逐漸變成了一種電子黃金。

當然,為了解決比特幣不能成為交易現金的問題,比特幣技術團隊提供了比特幣現金(BCH)的方案,但這並沒得到大多數用戶的認可。

第二個應用,是以太坊的Token(通證)發行。

通證的本質上是一種權益,代表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它既不是純粹的貨幣,也不是純粹的股票。所以今天的區塊鏈市場,把 Token 分為功能、資產、股權、支付等多種類型。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Token的種類

但從本質上來說,通證作為一種公司資產,發行的時候大約相當於債權,流通之後的權益相當於股權,也就是這麼回事。

不管是債權還是股權,其得到回報的前提,都是公司“不破產”,但目前絕大多數(99%以上)項目,不過是發行Token來割韭菜騙傻瓜,一波撈夠撈足。未來Token流通實際場景卻並不存在,這樣一來,Token所謂的“股權”或者“債權”,不過是龐氏騙局的變種而已。

半個應用,是國際小額轉賬。

從瑞波實驗室到阿里的Gcash,以及其他多個類似的項目,其本質上都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國際小額轉賬中的來回確認和成本高昂問題。

我之所以把這個算成半個,是因為,傳統金融機構不依賴於區塊鏈技術,也有能力做到這個,只不過,他們覺得利潤太低,所以懶得做。

——是的,總共就這兩個半應用。

有人可能會問了,臉書聲稱要發行的Libra算不算一個應用?

答案是“不算”。因為Libra只不過是一個穩定幣,只是因為Facebook的用戶量才讓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如果非要歸類,它屬於剛才提到的“半個應用”。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資料來源:Libra,IMF,鏈得得,中金公司研究部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通過技術建立信任關係,與傳統的信任關係不同,這種信任關係不依賴於第三方而存在。所以,它最適用的場景,是那些互相信任代價極其高昂甚至難以取得的領域。

為了說明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我這裡舉個栗子。

“A和B賭球,約定賭金100元,A賭阿根廷隊奪冠,B賭巴西隊奪冠。

問題來了,A和B互相擔心對方賭輸了賴賬不付錢。

好吧,找個不參與賭球的C擔任公證人,從A和B那裡各收取100元做賭金。如果阿根廷贏,200元歸A;如果巴西隊贏,200元歸B。

世界盃比賽結束了——嗯,C帶著200元錢跑路了。

所以,為了解決A、B、C之間互不信任的問題,可以用區塊鏈技術寫一個智能合約,A和B各自打100元錢進入智能合約賬戶,這個200元的賬戶不被任何人控制,只被數字和代碼控制,當世界杯結果出來之後,這個合約被自動執行……”

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

區塊鏈技術完全基於互聯網而存在,是現實世界的“平行宇宙”,即便是應用最廣泛、去中心化最徹底的“公鏈”,它也只能夠保證數據在上了區塊鏈之後的真實性、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如果數據源本身就是假,區塊鏈技術是毫無辦法的——實物與區塊鏈上的標籤對應這一環節必須是通過線下人工來完成的。

問題來了——如果一瓶茅臺酒用物理方式就能夠甄別其真假,我何必還需要茅臺區塊鏈呢?更進一步的說,凡是中心化機構擁有足夠的信用,能夠讓相關參與主體信任的領域,區塊鏈技術基本上都沒啥發展空間。

舉例來說,你使用支付寶轉賬,是因為你已經足夠信任馬爸爸和他的公司,你相信他不會去造假,不會欺騙或者弄丟你的錢,所以你就不需要額外採用區塊鏈技術來多此一舉。

人類絕大多數技術進步,都是通過改進做事效率的方式取得,更高更快更強更有力更精細。但,區塊鏈技術卻並不是,實際上,區塊鏈技術恰恰是通過降低效率的方式為相關主體之間的行為加持信任。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為什麼是降低效率而不是提升效率呢?

因為,每一份交易和轉賬記錄,都需要複製到所有的節點讓所有人看到;而非區塊鏈的中心化的方式,只需要記錄一次,你說誰更有效率呢?

區塊鏈技術,就是個用降低效率來換取信任的技術。

區塊鏈能給人民幣帶來什麼?

技術上的事兒說完了,現在可以討論政府能用區塊鏈來做什麼了。

首先不用懷疑的是,我們的中央政府在14億中國人這裡,擁有最高的信用,這種信用根本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加持。

例如,人民幣這種純信用紙幣的發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這個中心化機構來實現的,因為自身信用足夠,所以不需要區塊鏈技術。

在資產交易方面,中國的股票交易所,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來執行相關合約,這兩家交易所都自帶國家信用光環,也根本不需要區塊鏈技術。

想想看,就中國想做的事情而言,有哪些是中國政府的信用力有不逮的地方呢?

——答案是國際貨幣的信用。

如何讓其他國家相信人民幣價值,相信中國的支付金融能力,相信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承諾,這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應用普及,特別是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大支付機構的市場化發展,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已經在中國的支付場景中佔據主流地位。從家庭日常的水電氣話費支付到交通、旅遊、酒店、餐飲,移動支付憑藉著其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打破了傳統支付方式在空間上、時間上的侷限性。

有關統計表明,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約39萬億美元——

這是什麼規模?是全球GDP一半的規模!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達277.4萬億人民幣(約為39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說起來很多人不信,但在最近走出過國門的人應該都有感覺——全球其他國家的移動支付總規模,加起來也不到中國的一個零頭!但是,我們的貨幣和支付方式,缺乏國際貨幣的信用,沒有像美元或歐元一樣一整套的金融基礎設施。

雖然國內移動支付規模全球第一,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支付上卻舉步維艱,所有的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

SWIFT成立於1973年,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報文交換服務與接口軟件,覆蓋200餘個國家,擁有近萬家直接與間接會員。目前SWIFT系統每日結算額達到5萬億至6萬億美元,全年結算額約2000萬億美元,主要進行跨境美元交易清算,處理全球九成以上的國際美元交易。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SWIFT和CHIPS彙集了全球大部分銀行,在促進世界貿易發展、加速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範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第一期上線,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為全球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的資金清算、結算服務的支付清算體系,這個系統將盡量不依賴於SWIFT而運行。

2018年5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全面建成,人民幣全球支付清算系統運行時間由5×12小時延長至5×24小時+4小時,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

2019年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央行的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研究已進行了5年,“現在呼之欲出”,央行將“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採取雙層運營體系。”

去中心化,建立信任關係,降低效率,深度解析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幫助人民幣贏得國際信用?

而在2018年初,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說,央行將用數字貨幣替代M0,滿足便攜、匿名以及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貯藏等職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規定,M0是流通中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央行的區塊鏈數字貨幣DCEP,更多的是對現金的替代,是對現金直接支付方式的替代。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央媽的穩定幣要來了”,其中提到,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在中國境內採用DCEP代替M0的意義不是很大。

央行採用區塊鏈技術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如何幫助人民幣在國際上贏得信用,最好是利用14億民眾對人民幣信任的基礎上,疊加世人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任,一點點地來撬動人民幣在世界上的信用……

區塊鏈技術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可靠數據庫、公開透明等五大特徵,其信用的建立依賴於技術手段,而這種技術手段又是全世界都認可的,而DCEP是對人民幣現金支付的替代,再考慮到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的建成。三者結合,你大致就能夠想象,我們的政府希望能夠用區塊鏈來實現什麼了。

2006年,亞洲開發銀行(ADB)曾計劃推出“亞洲貨幣單位(ACU,Asia Currency Unit)”,其基本設計概念,是一攬子貨幣方式,其中包括人民幣、日元、韓元及東盟10國的貨幣。但遭遇亞洲各國的冷淡,這一設想無疾而終。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香港已經有人開始用人民幣來蹭“亞元”的概念——2019年2月,在香港特區政府特批下,香港楊氏家族聯合眾多政商界人士聯合注資成立“亞洲數字貨幣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推出了基於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亞元ACU。

如果中國人民銀行採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DC/EP,真正能夠國際上贏得信譽,那將善莫大焉。

畢竟,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Libra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為了證明發行Libra的必要性,不斷強調中國官方已經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如果美國不行動起來,中國將先發制人……

為了讓小扎的話不要落空,中國的DCEP是不是也應該做出點兒什麼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