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貧困村嬗變之路:逐步實現從內到外大變樣

鄂倫春貧困村嬗變之路:逐步實現從內到外大變樣

圖為鄂倫春自治旗開展扶貧工作。 侯玉鵬 攝

中新網呼倫貝爾10月31日電 題:鄂倫春貧困村嬗變之路:逐步實現從內到外大變樣

作者 張瑋 侯玉鵬

“我以為這輩子都住不上大磚房了,我們感激祖國啊。”31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諾敏鎮中興村65歲的陳壽蘭接受記者採訪時,流著眼淚哽咽道。

作為少數民族邊疆地區,近幾年,鄂倫春自治旗趕著精準扶貧的大潮,其貧困村走上了嬗變之路。

鄂伦春贫困村嬗变之路:逐步实现从内到外大变样

圖為鄂倫春自治旗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 侯玉鵬 攝

鄂倫春族是中國三少民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之一,其聚居地鄂倫春自治旗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旗。由於地處邊疆,少數民族集中,當地的脫貧工作更顯艱難。

“群眾事無小事,一定要帶著感情和責任抓準抓實,確保一個人都不能差、不能丟、不能少……”鄂倫春自治旗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董林生如是告訴記者。

陳壽蘭所在的中興村是諾敏鎮內的深度貧困村,村裡的農戶大多沒有土地,貧困戶比例大,這裡也是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村。

記者瞭解到,之前的中興村村民住著幾近倒塌的土胚房,飲用水不達標,通村路更是雨季泥濘、冬季不通,秋收生產資料運輸成了全村大難題。

“為了讓我們喝上放心水,鎮政府給我們每4戶打一口井,安一個水泵。”陳壽蘭說。

董林生告訴記者:“村裡的飲水安全要求800米內能取到安全達標的飲用水,現在村民們的飲水是安全達標的。”

今年45歲的董林生在鄂倫春自治旗工作了23年,從事扶貧工作3年,從一名鄉鎮醫生到扶貧“帶頭人”,在他看來,幫助貧困戶順利脫貧,讓貧困村從內到外實現大變樣,才是他最想做的事。

該旗扶貧幹部程向軍說:“鄂倫春地廣人稀,我們經常跑200餘公里路程去貧困村、貧困戶回訪和調查。時間有限,很多時候一根香腸、一袋鹹菜和一盒泡麵就解決了用餐。”

記者瞭解到,2016年至今,董林生帶領脫貧攻堅隊伍走遍了鄂倫春自治旗48個貧困村,入戶走訪調研、督查回訪……僅今年4月到9月,就回訪了該旗10個鄉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73個行政村、18個社區,遍訪61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如今,鄂倫春自治旗的扶貧工作略顯成效,住房、吃水、用電、交通等基礎問題解決後,教育、醫保、文化建設等內在措施也得跟得上。

董林生深知“漏評”和“錯退”直接關係到扶貧工作質量。他說,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帶領扶貧一班人著手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堅持把精準識別退出作為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集中開展“進一步打牢精準扶貧基礎”、“建檔立卡歷年數據‘回頭看’”和“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等工作,逐村逐戶鑑明識別。

傍晚晚霞餘暉下,一戶戶紅彩鋼瓦,黃漆牆面的中興村集中安置區,顯得格外雅緻。

看著一個個貧困家庭漸漸脫貧,董林生感慨良深:“看到大家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和逐步提升的幸福感,我知道我們離脫貧目標越來越近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