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序言:

楚汉战争时期,汉高祖刘邦曾为了笼络人心,册封了七大“异姓诸侯王”,而后西汉政权建立,汉高祖刘邦为防止这些异姓诸侯王势大,威胁到西汉政权的稳固,故而又分封了一批“刘姓诸侯王”,但刘邦没想到的是,他为巩固政权所做的举措,反而导致在汉文帝与汉景帝执政时期出现了“诸侯王势大”的不良政治局势,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和汉景帝又是如何造就的“文景之治”呢?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文景之治示意画像插图

笔者曾在一本典籍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虽言语不多,仅寥寥十六字,但是却清晰的描绘出了“文景之治”时安定富足的太平盛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殷实富足,人口数量亦是与日俱增。——《汉书·刑法志》

可是,按照笔者对西汉历史的了解,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以后,他吸取了秦朝骤亡的深刻教训,所以在政治思想上并没有选择承袭秦始皇所推崇的“法家思想”,而是顺应民意,采用了道家的“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为西汉经济水平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汉高祖刘邦在政治上又选择推行了以分封制、郡县制为核心,且双管齐下的“郡国并行制”,继而又先后在刘氏宗亲中分封了九大“刘姓诸侯王”,借以打压“楚汉战争”期间所分封的七大“异姓诸侯王”,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贾谊画像插图

然而,正如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所说的,“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并不是说册封了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诸侯王,那汉朝的天下就一定可以安定了。——《治安策》

毕竟受“郡国并行制”以及“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这些刘姓诸侯王又是“刘氏宗亲”,各个都与汉高祖刘邦沾亲带故,故而也就导致汉高祖刘邦对这些“刘姓诸侯王”过于信任,使得这些诸侯王各个手握重权。

除“丞相”和“太傅”是由西汉中央朝廷直接任命以外,其他官员的任命权几乎全在各路“诸侯王”的手上,而且另外还享有一定的军权、财政权、以及自治权,完全就与一个独立的“王国”无异。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济北王“刘兴居”造反漫画插图

如此一来,随着各路诸侯王势力的逐渐强盛,自身的野心也随之开始膨胀,继而也就形成了一种“末大必折”的局面,甚至是起兵造反,严重威胁到了汉朝廷的统治。

诸如汉文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就坐不住了,带头起兵发起叛乱,开启了汉朝诸侯武装造反的先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仅仅又过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又坐不住了,也想要起兵造反。

那么问题来了,在西汉初期的各路诸侯王如此势大、且各有图谋的情况下,汉文帝和汉景帝又是如何造就的“文景之治”呢?今天笔者就从“皇权”、“诸侯王”、以及“百姓”等三个阶级层面,来跟大家详细的聊聊汉文帝和汉景帝造就“文景之治”的前因后果。

皇权

既然说的是“文景之治”,那么也就代表着汉文帝和汉景帝首先在“皇权”的稳固方面,肯定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并没有因诸侯势大的缘故而名存实亡,也就是说,西汉政治事务的实际决策权,并没有因诸侯的势大而外流,依旧牢牢的掌控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手上。

那么这两位西汉皇帝又是如何保证“皇权”稳固的呢?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汉文帝刘恒画像插图

  • 先来说说汉文帝刘恒吧

由于汉文帝本身就是“诸侯王”出身,乃是汉高祖刘邦在平定“陈豨”叛乱后亲自册封的“代王”,故而在公元前180年,太尉周勃以及丞相陈平等大臣将“吕氏外戚”残党一网打尽,并迎其入京称帝之时。

深知自己当前的实力与其他的诸侯王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甚至还比不过其他诸侯王,所以自登基伊始,刚刚入主未央宫当晚,就“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任命自己的心腹来守卫京城和皇宫的安全。——《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

没错,就是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军权”,无疑就是封建政权统治者保证自身安全的最强后援。

毕竟汉文帝本身势力就要弱于其他的诸侯王势力,扶持他上位的又均是一些前朝老臣,所以在面对已经爪牙遍布朝野的诸侯王势力之时,必然只能是先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行,否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诸侯王趁机作乱,那其它的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后到了公元前180年十月,当汉文帝刘恒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已经有了初步保障之时,“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硃虚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封典客揭为阳信侯......”,将原本扶持他上位的几位老臣一一加官进爵,该赏赐的赏赐,该分封的分封,从而使得汉文帝那来之不易的皇权更为稳固。

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在西汉朝廷中重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统治者高层决策集团”,而且还都是围绕汉文帝刘恒为核心,自然也就将诸侯王势力所安排的爪牙纷纷排除在了决策体系之外,有效预防了政治决策权的外流,间接促进了“中央集权”的进程。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汉景帝刘启画像插图

  • 再来说说汉景帝刘启

与汉文帝那曲折的登基之路相比,汉景帝刘启登基之时就显得顺畅多了,毕竟自公元前180年,汉文帝登基那年,就已经未雨绸缪,将其册封成了“太子”,开创了汉朝“预立太子”的先例,所以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汉文帝的事业。

故而在巩固皇权,促进中央集权的进程上,汉景帝也就只需要在“汉文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升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也幸亏汉景帝与汉文帝的治国理念相同,始终都能恪守着汉高祖刘邦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初衷,从而使得汉文帝执政时期所打下的基础被汉景帝继承后,在巩固皇权、以及加强中央集权进程等方面都要更为得心应手。

否则“七国之乱”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平定了。

诸侯王

大家想啊,自汉文帝登基之时,这些诸侯王势力就已经略有不安分,又怎么可能就这么放任汉文帝以及汉武帝稳坐龙椅呢?

所以也就有了笔者前文曾提到过的那个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开创汉朝诸侯武装叛乱先河的案例。

但是呢,在面对这些诸侯王势大的问题上,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薄姬剧照示意插图

  • 还是先说汉文帝刘恒吧

这里笔者要着重提一下汉文帝刘恒这个人的性格,由于其母亲“薄姬”出身低微,只是项羽麾下诸侯“魏豹”的一个“宫女”,所以在生下刘恒后并没有被刘邦重视,在刘邦后宫中的地位也一直都没有升到“夫人”。

也正是这个原因,养成了刘恒自小做事就小心谨慎、宽以待人的性格,故而也就致使汉文帝登基称帝之后,在面对诸侯王问题之时,并没有贸贸然的去大张旗鼓的“削藩”,而是采纳了贾谊的提议,“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选择了以分化诸侯王势力的“阳谋”来达成中央集权的目的。——《治安策》

即让汉文帝刘恒在原有诸侯王土地的基础上,可以分封更多的诸侯,使这些诸侯王的子孙也都能分封到领地,直到领土被分封的不能再分封为止,继而也就可以实现削弱诸侯王影响力的效果。

如此一来,也就达到了一种将原诸侯王的土地层层瓜分,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不说,还让这些诸侯王有苦说不出的效果,毕竟再怎么说也是为诸侯王的子孙后世在着想不是吗?属实是一项相当不错的制度。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跟大家打个比方吧,诸如原本的诸侯王可以治理一万顷的土地,最多能召集十万大军,但是在层层瓜分之后,诸侯王却只能治理一百顷的土地,那自然能着急的士兵也就只能最多一千人罢了。

而且,就算这些诸侯王想联合作战,也极有可能会因为人心不齐而导致消息泄露,提前暴露想要造反的计划,当朝统治者也就可以迅速集结兵力,加以预防。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晁错向汉景帝提议削藩漫画插图

  • 再来说说汉景帝刘启

而汉景帝在面对诸侯王问题的时候,却赫然与汉文帝截然相反。

在汉景帝重用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并将其迁升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以后,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份《削藩策》,提出了“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赫然是让汉景帝直接动用武力来解决诸侯问题。——《削藩策》

但如此一来,也就瞬间激化了汉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本来诸侯王就因为汉文帝那“温水煮青蛙”的削藩手段而苦恼不已了,正愁不知道怎么解决呢,可晁错却突然间提出了这样一个直接动用武力来镇压诸侯王的办法,岂不是火上浇油,给了诸侯王一个造反的机会?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七国之乱示意画像插图

“七国之乱”也就因此而爆发,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吴楚七国集结了30余万兵马,于公元前154年,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就这么浩浩荡荡的一路向西,直奔西汉未央宫而去。

好在梁王刘武拼死抵抗叛军,拖住了吴楚联军的主力,使得西汉著名将军“周亚夫”有了多余的时间去进行一系列的周密部署,继而一举击溃吴楚联军,吴王被周亚夫刺死,楚王亦是畏罪自尽,七国之乱就此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经此一役,西汉诸侯王中除还保留了楚国且另立楚王以外,其余六国皆被废弃,汉景帝刘启也得以将原本诸侯王所享有的一系列行政特权、以及司法特权收归中央,仅为各路诸侯国保留了最基本的“食租税”权力,大大促进了中央集权的进程。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文景之治时田间耕作的百姓漫画插图

百姓

当然,如果想要真正的呈现出如“文景之治”那般盛世局面,单纯只是凭借稳固皇权、以及整顿诸侯这两项的话,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再怎么着,皇帝代表着统治阶层,诸侯则代表着官僚阶层,可你总不能让诸侯扛着锄头去种地吧?

所以,在封建政权的发展过程中,“百姓阶层”的作用也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的,只有百姓有积极性了,国力才会上升的更快,很显然,汉文帝和汉景帝也同样看透了这一点。

而且文景二帝对于“百姓”的治理政策也是如出一辙,依旧坚持贯彻汉高祖刘邦所推崇的道家“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提倡“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的治民方针。——《黄帝四经·经法·君正》

尽可能的去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减免百姓所要承担的赋税,从而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家庭富足,一旦家庭富足了,不也就代表着生产力迅速提高,政权自然也就愈加兴旺了吗?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听闻赋税减免后的汉朝百姓动漫插图

诸如“惠帝即位,减田租,复十五税一......文帝十二年,诏赐天下民租之半”即“三十税一”,而后到了汉景帝执政时期,同样沿袭了汉文帝的赋税征收制度,“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文献通考·卷一·田赋考一》

如此一来,百姓赋税缴纳的少了,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余粮或者钱财来使生活质量变得更好,在耕种土地之时也会更为具有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汉文帝还曾专门针对“工商业”而“弛山泽之禁”,一改以往政权中的山川田泽皆归朝廷所有的局面,大大的促进了盐铁林木等贸易的发展,使得汉朝的“商品经济”贸易体系也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和繁荣。

而以上这些,也恰好符合“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治世特点,以道德教化为主,一切顺其自然,君主不做太多干预,充分发挥百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取得更多的成果,反而间接的让君主更有“所为”。

汉文帝和汉景帝:诸侯王势大又如何?阻止不了文景之治的出现

汉武帝雕塑作品插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是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皇帝总共41年的励精图治之下,巩固了西汉皇权、也整顿了吏治,解决了困扰西汉几代人的诸侯王问题,同时也使得西汉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恢复和提升,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体系空前繁荣。

就像典籍中所记载的,“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顾名思义,文景盛世之时,京师的钱财多到串钱的绳子腐朽了都数不完,粮仓中的粟米也多到都流到了仓外,甚至还有很多粟米因存放时间太久的缘故,已经腐败的不能再食用了。——《史记·平淮书》

从而也就迎来了华夏文明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同时还为汉武帝执政时期南征百越、北破匈奴等等扩张领土的事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足以证明“文景之治”时的繁荣盛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