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一个月前,巴尔扎克空降乌镇。

自2019年7月14日至10月31日期间木心美术馆推出年度特展“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

一年一度的木心美术馆特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每一届特展的人物或与生前的木心有直接联系,或者是所推崇的欧洲思想家文学家手稿。

由木心“搭桥”,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些书写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史上的大师。

我们仰视大师之际,也要感受木心这束光。

这束光穿越黑暗,给人温暖。

1 故乡·书

木心,1927年出生在浙江乌镇的富贵之家。

乌镇,自古水陆交通便利明清年间俨然江南名埠。

经济阜盛,地灵人杰。

乌镇的文人结社,清客成帮,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谈金经更是自然常态。

乌镇的寻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题诗者。

故乡浓厚的人文气息,潜移默化的滋养了少年木心的传统文化意识,也为其后半生的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7岁丧父的木心是家中独子。母亲很早就教他唐诗易经,是木心传统文化的启蒙老师。

6岁入“儒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中西学堂,学习经史子集、世界名著。

抗战爆发,10岁的木心开始在自家办的私塾学习。一位前清举人教中国古典文学,一位东吴大学的文科学士教西洋现代文。

期间,木心还自己找到两街之隔的茅盾家借书看。

当时的茅盾已是著作等身、名扬天下的文学家。其藏书涵盖欧美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方面的经典。

如饥似渴地阅读,将木心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殿堂。

博览群书,木心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更加向往过丰富多彩的生活。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少年木心


2 艺术是需要牺牲的

作为家中独子,母亲自然希望木心继承家业、经商从政。而木心却更喜欢绘画。

18岁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专修科,后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先后师承刘海粟、林风眠大师。

23岁,为了精进绘画,辞掉美术教师的稳定工作,木心二进莫干山苦读作画。

冬天的莫干山,阴冷潮湿,如有寒风略过,竹梢划着窗子,萧萧瑟瑟。一豆油灯,身披棉被,仍是懂得哆哆嗦嗦。即使这样,木心也坚持写文到半夜。

夏日晨起,登高俯瞰,茂林修竹,茂密青翠,漫山遍野,高高的竹尖,映照日光。崇山峻岭,层峦叠翠,一派昂扬生气。随即入画,人也痴迷沉浸,半天悠忽而过。

如此光景一去六年。家道中落,不得不下山时,挑担中是沉甸甸的文稿、山水画。

专注绘画的木心,逐渐得到业界推崇。曾担任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修复的设计师之一。

木心说:“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青年木心


3 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文革开始,木心人生至暗时刻突降。

1956-1979二十多年间木心入狱三次,身心均遭重创。

1956年,木心29岁,第一次入狱是因同学诬告策划偷渡。

出狱前,有人带给他母亲过世的消息。

暮年的木心回忆说:

“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期间,全家人被日夜监视,姐姐被批斗身亡,姐夫被关牛棚。

第二次1971年,木心被单独囚禁,关押在积水的防空洞中。潮湿阴暗。三个手指惨遭折断。

白天劳作、写改造材料。晚上手绘黑白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和巴赫曲子,或者埋首创作。写成狱中手稿,计一百三十二页,约六十五万字。内容涉及绘画、音乐、世界文学以及哲学。

很多人都以为木心会爬着出来,可是如此遭逢依然没有打到他。

18个月后,木心小心翼翼就把手稿缝在厚厚的棉衣偷偷里托人带出去。自己稳稳地走出了监狱。

回想起那段生活, 木心说:你要我毁灭,我不!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每画一张画,我就得救了,没写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自己救了出来。在木心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他执着爱着的文学和艺术给了他活下来的勇气。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4 有文学艺术相伴的飘零的隐士

那年,木心52岁。无妻无子。

家早已被抄,藏书、文稿画册悉数被毁。

三年后,55岁的木心,黯然离乡,远赴美国。

在陌生的国度,蜗居一隅,木心寄情写作。每天笔耕7000-12000字,即使发高烧只要不倒下,他就继续写。

他说:喜欢这样开心的感觉。

到1992年移居美国的十周年,木心已经出版了八卷新作。

期间,他创作的散文和短片小说频频发表在台湾的报纸杂志上。

作品内容除了海外生活心得,还写故居衰败、上海的灯红酒绿、茅盾图书馆,也林风眠的画骨,写张爱玲的顿悟寂静。

但从不写那二十年,不仅不写提都不要提。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老朋友童明先生曾问木心:将来有一天可否写回忆录?

木心说:我必须等到能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的那一刻,等到自我消散的时候。那将会使我非常喜悦。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对木心来说,时间不是疗伤药,疗伤药在时间里。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5 山水画中深藏不露的乡愁

木心到美国十多年,痴迷写作,画笔生尘。

在陈丹青写木心的作品中提到,逛美术馆后来,木心也是为了陪他。木心总是远远扫视从不入神细看久看那些伟大的经典,十八九世纪名画,更是一走而过。

木心,真不迷恋西洋绘画。

在文学创作上,他可以融合中西,呈现文学世界观。

可“中国山水画”是木心讳莫如深的“结”。

在国内时,绘画的巅峰期被牢狱之灾冲击,再没有机会开个人画展。

背井离乡的木心,年逾古稀。天意难料。

作为科班生,又有山水画“童子功。”

木心,终究还是开始画了。

不仅画,还在林肯中心、哈佛大学开画展,乃至在全美巡回展。

其作品还做外中国画第一人入选大英博物馆。

但是,木心画作,一律不签名,不彰显国族、不签署日期。且晚年转印画的画题,很少用古语。

业内专家评价木心画作:画背后的图像记忆来自北宋。

在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墙上贴着一副字:

土,非中国。中国雅,雅之极也。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最雅。

这些文字是在木心晚年遗稿中发现的。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6 诚觉世间一切皆可原谅<strong>

1994年,70岁的木心孑然一身,悄然回到故乡。

故居面目全非:外表剥落漫湮得如此丑陋不堪,顽强支撑了半个世纪,等待小主人海外归省。

“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的,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这就是小主人彼时的心境。

永别了,我不会再来,木心再三念叨着这句话。

陈丹青回国,曾去乌镇探访,特意给先生带回故居一节腐朽窗棂,先生一直保存着。

1999年,同乡人陈向荣看到了木心在《乌镇》中写的“不会再来”,了解了木心的身世,由不得感慨万千,前后用了5年的时间,劝说木心回家。

2006年,79岁,木心,这个出走二十多年的白发游子,携那节窗棂终于叶落归根,回到故乡乌镇。

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木心写道:我临老归乡并非自愿,这是西方不可能给我制作壁画的机会,只好回来经营“木心艺术馆”。

2011年12月,84岁的木心仙逝。

弥留之语是:你们不要抓我,要知道把一个人关起来,让他失去自由,是很痛苦的。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生前说:老年人的仁慈是看清了种种天真。仁慈是对自己放松,但对世事不放松。

只是,不知世事世人,可知当事人那深入骨髓的痛。

7 但愿我能化作夜,而我却是光啊

梵高说:“人们时常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他一定生来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没有一个人的存在会是一无是处的。”

木心曾与贝聿铭高足林兵感慨:自己与贝聿铭选择的命运相殊。每一个人生节点,贝聿铭都走对了,而自己不不踏错。

其实,人人都在受苦,不例外。

可以有些人,把苦难“熬”成了人生累累硕果。

谁能说木心不是其中的佼佼者呢?

青少年时期蓄养的出色才华、滋养的自律人格,在人生遭逢黯黑深谷,木心犹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可以在自足的自爱中独身过活,可以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自救幸存。

唯能独善,才能济世。

木心走了,其光依旧温暖。

若我有一天,再去乌镇,

见到你,无论如何打招呼:

也比不过大哭一场,

即使,无人能替你悲伤。

木心:我并不替你悲伤,只是想为你大哭一场

作者师姐dengxiashiqing介绍:一位戒不掉咖啡、旅行、游泳的写手,侧重品鉴婚恋家庭、解析女性成长,愿手写我心、暖你人生。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欢迎关注:师姐dengxiashiqi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