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南国无雪,秋日艳阳。无端地,让我想起了木心。

陈丹青说:“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木心,是谁?为什么一个功成名就的陈丹青愿意为他费尽心力。

他哲思精微,开口便是金句;他返璞归真,文字如诗,美得让人自惭形秽。他的作品,引无数人风风火火而来,倾慕这冷冷清清的文学大家。

原来,在大洋彼岸有这么一个迥然绝尘、拒斥流俗、深谙中国传统,却又与世界文学合拍的创作者。

拙笔一支,国馆君也希冀引你来一睹先生风采,一读惊世之作。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沧海遗珠般的当代文学大家”

与福克纳、海明威一同被编入美国大学教材


木心,乌镇桐乡人,天资聪慧,家学深厚,从小浸淫中西文学。曾就读上海美专与杭州艺专,绘画师承林风眠,艺术风格自成一派。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 1946年,19岁的木心斜站着,学生装、戴副白手套。

当年,才情勃发之时,他横遭文革灾祸,二十多部作品手稿被全部没收。抄家、入狱、母死、姐亡,孑然一身;后平反,已年过半百,只身前往纽约求学,创作、谋生、漂泊半世。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 木心《狱中笔记》手稿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 木心书桌

木心的文字如千峰一角,笔底藏着万千世界。其写作功力和文史哲艺术素养都很深厚,极擅长创新,非一般名家所能比。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就被选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一同在册的还有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

在全球华语文学最具影响力的《联合文学》创刊号上,他的作品首登华语文坛。在40多位颇负盛名的作家、诗人中,他一人便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版面。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 《联合文学》创刊号


“爱木心的,都是极爱美的人”

美、得体、有趣、豁达是他给你的力量


读木心,是读美。

现如今,目之所及多有浅薄,耳之所听多是聒噪,我们都急需美的滋养。而木心的文字,随口读来,都是美的,都是享受。

读木心,是读修养。

木心的创作是和其他文明、其他世界大师对话。这种来自文字的冲击力,如醍醐灌顶。写作者的涵养会透过铅字浸润心灵,不知觉间,

你会习得木心那得体又有趣的气质。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读木心,是读风度。

木心的容颜有一种难言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安然俊美,绝不肯透露半点他所遭遇的时代不幸。他的文字自信又顽皮,即便是写悲伤,都透着一种力量,一种文士风度。

读木心,是读赤诚。

木心的艺术野心是很大的,但是他却又是最赤诚、坦率的创作者。他每天读书2小时、写作12小时,黑地昏天地写,小心翼翼地改。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他一生谨守“读者观念”,时刻抱着与列夫·托尔斯泰

“对未来读者负责”相同的心态。

读木心,在承习东西文脉的用心之作里,遇见这早熟而晚成的天才。

“放下自己去读,他会点亮你”

惊艳了华语文学圈的作品再版回归


当年,我们错过了木心,如今,他就在眼前。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木心一直是主流文学史的局外人。当作品在故土出版时,他已近耄耋之年。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这套《木心一辑》收录了最早为大陆读者所识的经典之作。书籍所收内容由木心亲自编订,书封更是他亲自设计的,是为珍藏版。

童明教授,木心好友、研究者和英文译者,木心认同的“评价木老最高度者”,把木心和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等人相比,认为他们都是跨越文明、具有世界性美学思维的“飞散作家”。

他的诗话娓娓,让人遐想翩翩;散文律动,哲思深厚,如观中国山水画;小说如诗,颇富深意。


陈丹青说,“木心真有这个力量,你稍微一个小时放下自己去阅读,他会点亮你”。

木心: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