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四中全會為什麼如此重要?

十九屆四中全會為什麼如此重要?

10月31日下午,為期四天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落下帷幕。今天(11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十九屆四中全會相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等。

“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曉暉開宗明義指出這次全會的歷史地位及其深遠影響,他表示,應當將其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長遠發展中來認識和把握。

開創兩個“首次”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什么如此重要?

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創下了兩個“首次”。

“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王曉暉說。

按照慣例,每次中央全會都會有一個主題。例如,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依法治國”,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題是“十三五規劃”……而此次十九屆四中全會比較特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此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議題,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新華社今天發佈的長篇通訊《歷史交匯點上的偉大宣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側記》披露——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思考了很久。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長遠出發,中央政治局決定,以一次中央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議題。

有媒體統計發現,“制度”一詞在5000多字的公報中一共出現了77次,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一個國家秩序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來源是什麼呢?就在於我們的憲法和法律所形成的制度形式,通過制度化真正落實在方方面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王曉暉分析,我國現在正處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內部發展步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階段,此時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凸顯了其特殊性和戰略性。他還認為,以“制度”為主題,事關根本,審議通過的《決定》的最大貢獻在於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此次全會創下的另一個“首次”,是用十三個“堅持”第一次系統地梳理了我國的制度優勢。

中央政策研究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江金權表示,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其中,黨的領導制度是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它統領和貫穿其它12個方面的制度。

竹立家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按照慣例,三中全會一般會較多涉及國家發展與改革的理論方面的問題,四中全會一般側重於解決問題。此次召開的四中全會就是在用制度來討論和解決我們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王曉暉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更好地總結過去、規劃未來。

繪就了兩張 “圖”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在向十九大開幕作報告時指出。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面臨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現實,習近平用“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描繪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圖景。

“十九大以後,中國改革與發展進入新時代,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我們要面對中國目前和未來改革與發展必須關注的一些重要問題。”竹立家表示,此次會議主要是從制度層面解決如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作出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這‘三步走’戰略部署與黨的十九大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安排相一致,就是要通過不斷完善各方面制度,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並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中央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滿傳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他還強調,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為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繪就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在竹立家看來,《決議》提出的三個時間節點性任務是新時期的新目標。這些新目標概括來講就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是習近平所講的“第五個現代化”。他表示,我國正處於重要的社會轉型期,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結構性轉型,實現結構性轉型需要在改革下半場著力推動綜合性改革、更替性改革和協同性改革。

“把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的核心和關鍵就在於提升治理國家的三種能力,就是科學執政能力、民主執政能力和依法執政能力。”竹立家向記者強調,只有將制度優勢發揮出來,才能真正將其轉變為治理效能。

採寫:《中國報道》見習記者 陳珂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什么如此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