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拖!孩子咳嗽有這些症狀,一定要趕快帶他去醫院

小孩子咳嗽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有時候孩子長時間或接二連三咳嗽,家長會很擔心:"孩子這是怎麼了?是感冒了嗎?怎麼這麼長時間還沒好?"

其實咳嗽是兒童呼吸道刺激性疾病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都可能出現咳嗽症狀。

別拖!孩子咳嗽有這些症狀,一定要趕快帶他去醫院

為什麼兒童這麼容易出現咳嗽症狀呢?

這是因為兒童的呼吸道很嬌嫰,也更敏感,在遭受病原菌、灰塵、花粉、毛髮、懸浮顆粒等東西刺激的時候就更容易引發咳嗽。

兒童的鼻腔相對短小,鼻道狹窄,他們的氣管、支氣管跟成人相比也更加短且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軟骨柔軟,因缺乏彈力組織而支撐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易致呼吸道乾燥,因纖毛功能較差而清除能力差。

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呼吸道越容易遭受侵襲,受到侵襲之後便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包括咳嗽。

別拖!孩子咳嗽有這些症狀,一定要趕快帶他去醫院

有效緩解普通咳嗽的方法

對於3個月到1歲的小寶寶,我們可以給寶寶溫潤的液體(如溫水、蘋果汁),每次劑量為5〜15毫升,每天4次。

1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服用蜂蜜來緩解咳嗽,每次2〜5毫升,蜂蜜可以稀釋分泌物和緩解咳嗽症狀(如果沒有蜂蜜,也可以使用玉米糖漿)。

有研究表明,蜂蜜可以減少夜間咳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有時候甚至比藥店的止咳糖漿更有效。但要注意,1歲以下的孩子不能使用蜂蜜水,因為它可能會導致嬰兒肉毒毒素中毒。

6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止咳糖漿來緩解刺激性咳嗽。

止咳——重點飲食很重要

1、寒涼食物不吃

咳嗽時不宜吃寒涼食物,容易造成肺氣閉塞,加重症狀

2、海鮮類不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咳嗽是抵抗力不佳引起的,隨意吃魚、蝦類,這樣不經不會使咳嗽減輕,

反而會加重,尤其是一些對魚蝦蛋白過敏的孩子。

3、甜酸食物不吃

酸甜食物容易生痰助熱,使咳嗽難愈。有些寶媽們認為孩子咳嗽就應該吃冰糖燉梨,如果是熱咳是可以的,若是由寒誘發的咳嗽會使咳嗽進一步加重。

4、不吃鹹食

咳嗽的認知誤區

雖說咳嗽是常見現象,但我們在日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認知誤區的。

誤區一:孩子咳嗽,肯定是生病了

不一定。

當寶寶的呼吸道受到「外來物」侵襲,便會感到不舒服,於是身體自行啟動一道防禦機制——咳嗽,去抵抗這些「外來物」,將它們排出體外。

咳嗽是一種身體的防禦機制,不是病。

導致咳嗽的這些「外來物」可能是細菌、病毒,也可能是其它各種原因:

誤食、誤吸導致的嗆咳

沒有留心的過敏原刺激

空氣突然變化的溫度和溼度

二手菸、三手煙等煙霧刺激

當孩子咳嗽時,爸爸媽媽們應當根據咳嗽的時間、場景等進行排查,去找到孩子咳嗽的原因,而不是粗暴認為孩子就是生病了。比起只關心咳嗽,更重要的是找到寶寶咳嗽的原因。

誤區二:孩子一直咳,會咳出肺炎

不是,這是概念混淆。

很多人都聽過「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的廣告詞,這是赤裸裸的誤導!顛倒了二者的關係!

肺炎是由於細菌、病毒或者其它病原體侵襲下呼吸道後,而導致的炎症。

當寶寶呼吸道被侵犯,感到極度不適,為了排出這些病原體,就會啟動防禦:咳嗽。簡單來說,肺炎可能會是孩子咳嗽的一個原因,但咳嗽絕不會導致肺炎。

誤區三:咳嗽時要忌口,不能吃甜食

不對。不能吃甜食是一種陳舊的觀點,認為甜食會加重痰液的分泌。

其實只要不會引發過敏反應,不讓寶寶討厭,所有的食物想吃就吃,不會因為吃了某種食物加重咳嗽。甚至甜食中,蜂蜜還有一定的止咳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都建議,對於上呼吸道感染的 1 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蜂蜜止咳。蜂蜜能減少刺激性咳嗽的頻率、減輕咳嗽的程度,還有利於寶寶夜間安穩入睡。

但家長們必須要注意:1 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吃蜂蜜!

誤區四:拍背可以幫寶寶咳嗽排痰

用處不大。常有媽媽說,孩子不僅咳嗽,嗓子裡還總卡著一口痰,咳不出來,又怕娃吞下去。

索性在娃咳嗽時拍背,幫寶寶把痰液拍出來。

但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輕輕拍寶寶的背,唯一作用只能是:表達愛意。還有很多家長會擔心,如果不把痰液拍出來,孩子不小心吞下去,等於是把病毒吞下去。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痰液中確實含有一些致病微生物,但吞進肚子裡後,胃酸立馬就殺死這些微生物了。把痰吞下去,頂多就是——有點噁心。

誤區五:吃抗生素能讓咳嗽好得快

不一定有用,可能還有害。

抗生素是抗細菌的藥物。絕大多數引發寶寶咳嗽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服用抗生素根本沒有任何用。如果日常濫用抗生素,會讓寶寶產生抗藥性,一旦之後真正需要抗生素時,可能會「無藥可醫」!

注:藥名中含有「西林、頭孢、黴素、硝唑、沙星 」這些字的,八九不離十,都是抗生素。是否要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就醫,遵醫囑。

誤區六:可以給寶寶吃止咳藥、化痰藥

不對!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給 2 歲以下兒童服用止咳藥。絕大多數情況下,也無需服用止咳藥!

普通感冒導致的咳嗽,是可以自愈的,不用吃藥。過敏、鼻炎、咽炎等導致的咳嗽,應該先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治療鼻炎、規避過敏原),從而緩解、治癒咳嗽。因為食物或煙霧導致的嗆咳,服用止咳藥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誤區七:咳嗽很常見,不發燒不用管

過於片面。不建議用藥止咳,並不意味著,就讓娃隨便咳下去。寶寶咳嗽是因為身體亮起了「警報」。有一些咳嗽的病因,不會引起發燒等其他症狀,比如說咳嗽變異型哮喘,以及胃食管反流嚴重引起的咳嗽。

這種咳嗽斷斷續續,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狀態,放任不管會讓孩子睡不好、吃不好,影響健康。

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判斷輕重緩急,及時就醫找到原因,選擇合理的應對、護理方法!

如何判斷咳嗽的輕重來及時就醫

一般來說,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狀會持續1〜3周,如果咳嗽超過4周,即便孩子各種情況都很好,不發燒,也能吃、能喝、能跑、能跳,但是家長們仍要給予重視,需要及時看醫生。

如果孩子咳嗽,除了關注持續時間問題,觀察孩子咳嗽期間的呼吸情況也是一個主要的判斷輕重的方式。

鹿大大總結了以下五個判斷要點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呼吸是否平穩規律,是否和平時的呼吸頻率差不多。如果孩子咳嗽期間呼吸平穩規律,即使孩子的咳嗽看起來比較劇烈,通常孩子的肺部情況也不存在太嚴重的問題;如果呼吸頻率明顯加快,那麼孩子的肺功能可能就出現問題了。

一般來說,因為孩子的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孩子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高,監測孩子呼吸可觀察孩子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況,腹部或胸部的一起一伏為一次呼吸。

不同年齡段兒童健康狀態下的呼吸頻率

別拖!孩子咳嗽有這些症狀,一定要趕快帶他去醫院

第二,孩子咳嗽的時候是否伴有口唇發紺。也就是說孩子的嘴巴周圍顏色不如平時紅潤,有些發白甚至發紫或者發灰,這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肺部換氣功能下降導致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

第三,咳嗽是否伴有不規律的呼吸。本來我們的呼吸都是一吸一呼交替進行的,如果孩子吸兩下,只呼一下,呼吸的節律發生改變,往往也是肺部病變較為嚴重的一個表現。

第四,是否出現三凹徵。三凹徵指的是呼吸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劍突下明顯凹陷,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呼吸非常困難,需要這些地方的肌肉一起收縮來協助呼吸。

第五,呼吸時鼻翼是否扇動。正常孩子在平靜呼吸時,鼻孔不會隨呼吸運動而擴張或收縮,當呼吸頻次明顯加快時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也是一種人的本能,呼吸困難時,我們會張開鼻孔拼命地呼吸,這個時候就能看到鼻翼好像在扇動。

如果小寶寶因為單純鼻塞出現鼻翼扇動就不要太緊張,這個時候,小寶寶的呼吸往往是平穩的,口唇是紅潤的。

當然除了以上描述的這幾種,還有一些個別的疾病現象,家長一定要警惕。

“1、哮喘”

家長們可能覺得孩子就是普通咳嗽或感冒,但如果孩子長期咳嗽(咳嗽持續時間>4周)或反覆喘息(每月發作次數>1次)的情況,家長就應警惕孩子是否患了哮喘。

由於兒童哮喘的病情大多較輕,正是治療的最好時機,如果兒童哮喘不積極診療的話,病情嚴重後可能會誘發肺心病和肺氣腫、呼吸驟停和呼吸衰竭、氣胸和縱隔氣腫、心律紊亂和休克等併發症,直接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疑似哮喘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2、小兒急性喉炎”

犬吠樣咳嗽,類似於狗叫的刺耳性咳嗽,且夜間加重;喉鳴,吸氣性喉鳴,這是因為咽喉部嚴重充血水腫進而導致氣道梗阻;聲嘶,主要是因為聲帶受累導致。

如有這幾種症狀,就是小兒急性喉炎的臨床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咳嗽時伴隨出現以上一種或幾種情況,那麼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確定具體的病因以及是否需要治療。

另外,3月齡以下的寶寶比較特殊,一旦咳嗽應該立即去看醫生。

第二

,孩子咳嗽的時候是否伴有口唇發紺。也就是說孩子的嘴巴周圍顏色不如平時紅潤,有些發白甚至發紫或者發灰,這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肺部換氣功能下降導致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

第三,咳嗽是否伴有不規律的呼吸。本來我們的呼吸都是一吸一呼交替進行的,如果孩子吸兩下,只呼一下,呼吸的節律發生改變,往往也是肺部病變較為嚴重的一個表現。

第四,是否出現三凹徵。三凹徵指的是呼吸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劍突下明顯凹陷,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呼吸非常困難,需要這些地方的肌肉一起收縮來協助呼吸。

第五,呼吸時鼻翼是否扇動。正常孩子在平靜呼吸時,鼻孔不會隨呼吸運動而擴張或收縮,當呼吸頻次明顯加快時孩子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也是一種人的本能,呼吸困難時,我們會張開鼻孔拼命地呼吸,這個時候就能看到鼻翼好像在扇動。

如果小寶寶因為單純鼻塞出現鼻翼扇動就不要太緊張,這個時候,小寶寶的呼吸往往是平穩的,口唇是紅潤的。

當然除了以上描述的這幾種,還有一些個別的疾病現象,家長一定要警惕。

別拖!孩子咳嗽有這些症狀,一定要趕快帶他去醫院

原文發自:“乖乖用藥”微信公眾號(guaiguaiyongyao)

乖乖用藥:專業科普醫藥小常識,讓你成為家庭醫藥小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