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市值蒸發700億!步長製藥遭“靈魂拷問”

上市一年市值蒸發700億!步長製藥遭“靈魂拷問”

出品|鈣媒體

作者|陳蓋茹

如今什麼行業最暴利?相信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是藥物行業,其他先不說吧!我們就來聊聊步長製藥,步長製藥去年銷售費用高達80億,這是一個多可觀的數字,然而,現在步長製藥遭問詢,看看遭問詢原因是什麼?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山東步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BUCHANG PHARMACEUTICALS CO.,LTD),證券簡稱:步長製藥,證券代碼:603858,成立於2001年5月10日,位於山東省菏澤市中華西路369號,於2016年11月18日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法人代表趙濤,註冊資本88634萬元,最大股東為步長(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3.01%。

中藥注射劑風波

步長製藥業績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6.65億,同比下降1.4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8.88億,同比增長15.29%;每股收益為2.13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8.83億,同比增長18.6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84億,同比增長37.79%。

其中,心腦血管領域2018年營收近110億元,佔比超80%,毛利率為85.16%,公司的四種主要心腦血管藥物產品2018年合計收入91.43億元。

據瞭解,步長製藥公司屬於中成藥生產行業,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領域,同時也覆蓋婦科用藥等其他領域。它擁有三大核心產品:丹紅注射液、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而其中將近一半都來自一款叫做“丹紅注射液”的產品。

中醫作為中國的傳統醫學,在具體用藥方式上只有兩種,內服或者外敷。注射是西醫(現代醫學)的給藥方式,但西醫對能用於注射的藥有要求,成分明確或者單一,以保證用藥安全。

1965年,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中草藥群眾運動。直到2006年,接連出現魚腥草注射液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事件,中藥注射液的致命風險逐漸走向公眾視野。

除了接連不斷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存在超劑量使用、混合用藥、過敏體質用藥等不合理使用的現象也制約著中藥注射劑的發展。

根據中國醫藥健康信息平臺米內網的數據,步長製藥三個獨家專利品種腦心通膠囊、丹紅注射液、穩心顆粒2017年在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份額的排名在前20位。其中,丹紅注射液2017年的市場份額為5.49%。

步長製藥表示,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用藥領域,其中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四個產品對公司的業績貢獻較大,上述任一產品的生產、銷售如出現較大變化,都有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丹紅注射液被媒體梳理出來至少在11個省(市)26次被預警(嚴格監控)、限制使用,甚至隨時面臨停用風險。

其實,不只是步長製藥的中藥注射液產銷出現下滑,從事中藥製劑生產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7家,有一半在2018年淨利潤增速同比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被列入輔助用藥目錄、進入醫院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多個產品被要求修訂說明書增添不良反應等一系列嚴控政策下,中藥注射劑行業的洗牌也正在加速。

股價暴跌業績下滑

自2017年11月以來,步長製藥股價連連走低。2017年11月29日,步長製藥收盤跌破55.88元/股發行價。相對於高峰時的1060億元,市值蒸發已超過700億。在跌破發行價之後,步長製藥股價仍在承壓。1月3日更是遭遇折價11.84%,不得不以46.15元/股的價格轉手4.35萬股。

步長製藥成立於2001年,是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民營製藥集團,並在心血管領域市場地位突出。2016年11月18日,步長製藥成功上市,其股價半個月內翻了近三倍,2016年12月甚至高達153.8元/股。但好景不長,隨後步長製藥股價一路下跌,萎靡不振。

股價暴跌的同時,步長製藥的業績同樣令人尷尬。健康時報記者查詢步長製藥公司2017年3月28日披露的上市後首份年報發現,2016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5.71%,但歸屬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淨利潤只有17.7億元,同比下滑近50%。步長製藥也因此引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對此,步長解釋為是在併購中出現的財務計算問題,並不是由於收入和利潤下降所致。不過,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94.5億元,同比增長近5個百分點,但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下滑10.2%。

2018年1月3日,步長製藥發佈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2017年1月3日~2018年1月3日共收到政府補助近3億元,但這一利好消息並沒有刺激股價。

“重推廣輕研發”被質疑

有業內人士分析,步長製藥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即研發投入過少,推廣費用過多。上市之前,其銷售費用中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佔到了營收的一半以上。

根據步長製藥披露的招股書,公司2013~2015年市場及學術推廣費用分別約為44.66億元、51.83億元以及58.41億元,佔同期銷售費用總額的比例高達89.69%、86.79%、88.87%,同時銷售費用佔營收為57.96%、57.79%、56.39%,高於同期同行業的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營收佔比的平均水平。

上市後,步長製藥市場及學術推廣費更是高達60.13億元,佔營收的48.8%。相比之下,步長製藥在研發費用僅為4.58億元,佔營收比例為3.72%。

這種“重推廣輕研發”的行為受到廣泛質疑。對此,步長製藥發佈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的銷售費用主要為市場及學術推廣費用,這與公司銷售主要採用專業化學術推廣、通過自有營銷網絡實現產品銷售的模式是相適應的。而根據公開資料,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較高也屬於醫藥行業的普遍問題。

但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醫藥行業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一直都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並且步長製藥居高不下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用存在侵蝕公司業績的風險。對藥品來說,“天價推廣”意味著太多灰色利益鏈條的推想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