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再起,動力煤期價重挫

10月31日動力煤期貨主力2001合約大幅下行,逼近540元/噸關口。一方面,國內生產供應恢復;另一方面需求疲軟,10月28日全國重點電廠庫存累至9446萬噸高位。此時,進口煤限制傳言再起,筆者認為,進口煤政策應保持穩定,謹慎使用干預手段。


傳言再起,動力煤期價重挫


今年以來,受礦難、煤管票限制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供應不足,煤價持續處於紅色區間,1—10月份北方港口5500大卡價格平均601元/噸,仍大幅高於綠色區間中樞66元/噸,但進口煤政策保持相對穩定,既彌補了年初礦難發生後國內供應缺口,穩定了煤炭市場,又為內貿煤價向綠色區間調整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燃煤電廠電價改革、全社會用能成本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還是補充東北地區供暖季煤炭供應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進口煤是國內煤炭供應的有益補充

進口煤對我國沿海地區電廠的補充供應作用無法代替。近幾年,國內煤炭市場供需偏緊,我國進口煤數量保持在2.7億噸以上,在應對2018年年初雨雪冰凍災害、2019年煤礦重大安全事故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進口煤特別是印尼煤具有低灰低硫的特徵,是名副其實的優質環保煤炭,非常適合與高灰的內蒙煤和高硫的山西煤進行摻燒,對於發電廠環保排放、提升經濟效益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沿海地區很多電廠鍋爐設計煤種就是進口煤,從適燒性上只能選擇進口煤。

很大的價格優勢是進口煤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6年以來,國內煤炭市場嚴重供不應求,2017年、2018年國內供應缺口分別為2億噸、1億噸,導致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漲,處於國家發改委《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中規定的紅色區間高位運行(最高時達到770元/噸),進口煤與內貿煤的價格差異較大,今年以來,進口煤的價格優勢在100元/噸以上(最高曾達到150元/噸),巨大經濟利益使得進口煤同比增加,這是經濟規律使然,也客觀反映了國內煤炭企業利潤之豐厚。發電企業在激烈的電力市場競爭環境下,進口煤成為降低燃料成本的重要手段。

進口煤政策穩定是煤價穩定和迴歸綠色區間的關鍵

相比2018年進口煤政策的頻繁調整,今年進口煤政策保持相對穩定,即使受國內連續發生1·12神木煤礦、2·23內蒙古銀漫礦業等幾起大型礦難影響,煤礦大面積、長時間停產,國內煤炭供給受到影響,北方港口煤價僅從590元/噸上漲至635元/噸,沒有像以往一樣大幅波動。在進口煤政策穩定的背景下,內貿煤價格繼續窄幅振盪,並向綠色區間靠攏,特別是在整個9月份北方港口動力煤平倉價罕見的在580元/噸—587元/噸區間內窄幅波動,創下了動力煤月度價格波動最小的歷史記錄。10月份,在進口煤政策平穩、電廠高庫存等多個因素影響下,動力煤價格三年多來第二次進入綠色區間。2018年4月中旬短暫進入過一次,但立刻在進口煤政策收緊的情況下重新高位運行,前車之鑑猶在,進口煤政策需要繼續保持穩定。

進口煤助力東北地區打贏煤炭“保供戰”

2016年以來,東北地區落後煤礦產能逐步退出,煤炭產量大幅萎縮。但與此同時優質產能釋放不足,疊加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用電需求增加、特高壓輸電增加,東北地區煤炭需求大幅增加,供需矛盾開始顯現,每年“迎峰度冬”期間煤炭供應都存在較大缺口,今年東北煤炭缺口3000萬噸以上,進口煤已經成為東北地區關鍵時點補充供應的有效手段之一。

國內煤炭市場的穩定一方面依賴於國內煤炭產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依賴於進口煤的補充。在當前國內煤炭供需關係有所改善,但仍然脆弱的情況下,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性對市場影響深遠。進口煤的調控應該依靠市場手段,進口煤不是“妖魔”,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只有當國內供給能夠真正滿足耗煤需求,價格回落至合理區間,進口煤數量相應自然會減少,同時合理的價格也將對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改善煤電雙方經營嚴重失衡、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境,保障全社會發電、供熱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多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