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驚蟄,萬物復甦的時節,但卻在深海中看不到光亮的地方企望春光。這樣的場景對於近期正在熱播的《深海諜戰之驚蟄》(下稱《驚蟄》)中的陳山而言,可謂是恰如其分。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從22日開始首播的《驚蟄》首先以破1.5%的收視率獲收視第一。緊隨其後,憑藉緊湊、精彩的劇情,該劇收視率繼續攀升,CSM59城收視率破2,同時段排名遙遙領先,全國網收視連續奪得衛視第一。而與之相對應的網絡話題熱議度持續高漲,好評不斷。

類型劇的再創新

《驚蟄》講述了一個成長與蛻變的故事:1941年上海淪陷時期,街頭小混混陳山偶然被迫捲入血雨腥風的諜戰漩渦,冒名頂替肖正國前往重慶潛伏到軍統內部,準備竊取重要情報。然而作為一箇中國人,陳山並不想背叛自己的國家,在中共地下黨的影響下,在一次次在與敵人的鬥智鬥勇中,陳山毅然站到了抗日的陣營,最終樹立了信仰,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從《黎明之前》到《懸崖》,從《偽裝者》到《風箏》,從《潛伏》到《驚蟄》,可以說近年來在諜戰劇的創作上形成一個小高峰,也是觀眾極為關注的電視劇類型之一。

與以往不同的是,《驚蟄》將小人物的成長與諜海交鋒的歷史相結合,展現小人物成長路上內心的掙扎與覺醒,是這部劇在主流價值觀和時代背景相融合的創新表達。無論是角色設定,還是演員表演,乃至於視覺呈現、敘事特色等方面的改變,實現了敘事的多元化、鏡頭的多樣化,都實現了最接地氣的呈現。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不容忽視的是,該劇對於信仰的非口號性表達、對歷史的反思,讓傳統意義上的好人與壞人界限不遠,男主人公陳山心中既有對國家的憂慮和憤慨,也有不容抹去的家國情;而王鷗飾演的張離則不再是花瓶,讓觀眾看到多重性格的地下黨員;而讓觀眾感到真實的則是劇中反派的精彩演繹,既有高智商也有著內心的彷徨和掙扎,這種貼近實際的人物設定和劇中創新性地敘述語言,讓《驚蟄》亮點多多。

人物刻畫與性格呈現立體化

《驚蟄》中,張若昀一人分飾肖正國、陳山兩角。在“交替人生”中,陳山的命運走向牽動著不少觀眾的心,處於極致狀態的陳山,每天都在死亡邊緣掙扎,並且隨時都在情感的崩潰點,這樣的演繹讓觀眾既心疼又過癮。而劇中,雖然肖正國是在開篇不久就下線,但張若昀有大部分的戲份還是處於模仿肖正國的狀態,劇本給兩個角色很多截然不同的習慣,比如他們一個抽菸、一個不抽菸,甚至連左右手的習慣都不一樣,肖正國是左撇子。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一般來說,特工有著兩重身份,表面身份和真實身份,雙面間諜就有三重身份;如果特工以他人身份潛伏,那麼他就多了一重身份,也意味著多了一重風險,顯然會極大增強諜戰劇的戲劇性。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是,絕大部分諜戰劇,都是英雄主動打入敵人內部,但在《驚蟄》裡,陳山卻是被動捲入之中,這就為情節的曲折與人物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該劇賦予了陳山“小混混、日本間諜、國民黨軍統情報人員、中共地下工作者”四種身份穿梭掙扎,為了從日本特務手中救出被挾持的妹妹,不得不接受日本諜報部門佈置的任務,但又不想為此傷害自己的國家和民眾;為了阻止日本特工掉包盤尼西林殺害飛虎隊員的計劃,陳山一度陷入兩難:既要保住飛行員,又不能讓荒木惟懷疑自己。於是他一邊和日本特務周旋,一邊配合張離採取救援行動,即使冒著生命危險和飛行員們一起進入被日本特工安置定時炸彈的防空洞,一度命懸一線……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好的人物塑造在主線情節遞進之下,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層層鋪開。陳山從日本人手裡勇救舞女,到一再追問荒木惟偷樑換柱計劃背後的目的,雖然還沒有堅定的信仰,但骨子裡所浸透的血性給予了陳山更多的變化。也正是在陳山身上這種令人糾結的身份轉變,和全劇豐富的情感線、諜戰線等緊密相連,極大擴展了受眾視野。

劇情設計充滿智慧

風雲詭譎的時代背景,驚心動魄的情報爭奪,挑戰智商的反轉懸念,各種極具衝突的情節設定在諜戰劇中融合、碰撞,不斷刺激著觀眾觀感。尤其是《驚蟄》把懸疑、推理、文藝、言情、背叛、家國等各種元素混雜,而人物、故事情節相對集中,主線索清晰突出,在情節設計上通過細節化的表現方式呈現故事,呈現了耳目一新的創作結構。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驚蟄》在戲劇衝突與角色衝突上,既沒有讓敵人標誌化,業務誇大英雄人物的百戰百勝,反而通過描寫對手的強大,來拉近觀眾和劇中人物的距離。諜戰劇中的英雄要與敵人鬥智鬥勇,不僅拼智商、拼情商,而且不斷增加難度係數。這樣的過關設計,如果敵人全是傻弱軟,劇情根本無法展開與推進。

收視破2的《驚蟄》,靠什麼俘獲眾心?

回望《驚蟄》,其燒腦的智力對決和緊張的正邪博弈是一個關鍵,風平浪靜下的暗潮湧動,一觸即發的絕地反擊,不動聲色的心理較量,都是考量一部諜戰劇品質的要素。與此同時,該劇還依靠對民族精神的細膩刻畫和對劇情的年輕化表達,成功吸引了大批觀眾目光。包括對革命先烈的細膩刻畫,照亮了當代觀眾的熱血,傳承了不朽的革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