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最近,《少年的你》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和熱議,影片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反響,很大方面是因為它擊中了不少父母和孩子的心。

高考、原生家庭、校園霸凌、早戀、青春期,幾乎每個人都逃不掉。

陳唸的經歷,不少人是感同身受的。雖然表面看起來,校園霸凌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其實,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有相當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過被霸凌的經歷。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霸凌的孩子多來自於親情冷漠的家庭。

他們或缺愛或被父母溺愛,這些家庭裡多伴隨有暴力或冷暴力,這些孩子從小被打罵、被冷落、被忽視,或被嬌縱……

影片中的霸凌者魏萊,她在家中也在遭受著冷暴力,因為復讀,父親整整半年不和她說話,甚至她死了,父親也表現得很冷漠。

而她的母親其實也對她漠不關心,只要她成績好就行。她對女兒的真實表現一點也不瞭解,還以為女兒很"單純"。正是這種愛的缺失,導致魏萊一直以暴力的霸凌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直到自己為此付出了生命。

父母的暴力會讓孩子產生霸凌,這點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子女容易習得父母的言行,所以也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但溺愛為什麼也會讓孩子產生暴力呢?

溺愛,其實也是缺愛的一種表現,這些父母給孩子的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愛的表象,在這些表象的背後,他們滿足的是自己的內心需求,看不見真實孩子的需求。所以這些父母與子女也是缺乏情感鏈接的,這種家庭也是缺乏共情能力的。

在父母溺愛縱容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軟弱無能,要麼橫行霸道,因為他們缺乏良好有效的愛與管教,常常會自我中心,視他人為滿足自己需要的工具。這樣也會導致他們以暴力方式來獲取自己所需。

在這些親情冷漠的家庭裡,只有強勢和弱勢的關係,而霸凌者的實質,也是欺軟怕硬的。他們選擇的下手對象,往往是那些軟弱可欺且沒有強大後盾的人。

比如逆來順受的胡小蝶與軟弱自卑的陳念。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被霸凌的孩子

面對霸凌,胡小蝶是習慣性的隱忍。她不敢有任何反抗,椅子被潑了墨,她默默地坐下,被圍在廁所裡任憑毆打不還手。

她沒有告訴父母和老師,在這種表現裡,父母對她的壓抑與忽略可見一斑。這種壓抑最終導致她內心再也無力承受,選擇了跳樓自殺。

絕望不僅來自於霸凌,更是來自於缺愛帶來的內心孤立無助。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這些被霸凌的孩子,往往也是缺愛的,軟弱的和自卑的。

在陳唸的成長環境中,父親缺失,母親為了躲債把她一個人扔在家裡。不幸的原生家庭,是她內心深處自卑軟弱的根源。

她目睹了同學胡小蝶被霸凌被侮辱而自殺的事件,併為胡小蝶的屍體蓋上了衣服,但在警察詢問時她選擇了沉默,不敢為胡小蝶說出真相。

也就是因為這一點,魏萊等人看出了她的懦弱,成為她們霸凌的目標。

儘管陳念學習優秀,但在她的內心深處卻有著深深的低人一等感。她是不幸的,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也會讓她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不配得到好的待遇,甚至遇上小北後,她問他,有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保護的人?

這些,都是缺愛的後遺症。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霸凌者的心態:

霸凌者其實是三觀扭曲的一類人。

他們覺得霸凌是一種顯示自己力量和強大的體現,他們會以此在同伴中炫耀,來獲得同伴的崇拜與認同,並用這樣的方式來宣告自己的地位與存在感。

這種三觀多半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小時候,父母是孩子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權威與崇拜對象,如果父母常常用暴力來征服孩子或其他人,孩子長大後就會崇尚暴力。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受影視媒體等的影響,比如很多打打殺殺的場面,以及一些用拳頭征服惡人的英雄等。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他們原先是不幸的,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同時他們也在不幸的成長環境中習得了弱肉強食的法則:誰更強勢,誰就能為所欲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所以,他們欺軟怕硬,在更強暴者面前,他們表現屈服,乖巧順從,不敢惹強硬者,只欺負讓他們付出代價少的,甚至沒有代價的軟弱者。一旦他們發現可以通過暴力來征服他人或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會習慣並依賴上這種方式。

所以,對待霸凌的手段不是忍讓,而是有力的反抗與制止。忍讓,只會讓霸凌者有恃無恐,得寸進尺。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被霸凌的孩子怎麼辦?

一、 找家長或老師幫助

如果家長或老師能夠給予孩子有力的支持,有效制止霸凌現象,這當然是較理想的狀態。但問題是,有許多孩子根本不敢把自己受欺負的現實告訴家長或老師,一是可能他們受到了威脅,二很多時候孩子並不能得到有用的保護與幫助,可能大人並沒有很重視,覺得只是一般的打打鬧鬧,也可能是有些孩子得不到他們的信任,總被質疑"一個巴掌拍不響"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偏偏欺負你"。這樣,孩子只好選擇沉默,不再告訴他們。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二、 自我保護,奮起反抗

正常情況下,那些能夠奮起反抗的孩子,一般是有底氣的。他們在家裡得到充足的愛與重視,有著強大的安全感與自我保護意識。這是因為他們得到家人較為充足的愛,他們會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不要怕,我們會作你的堅強後盾。並教會他們如何用正當防衛等手段來保護自己。

那些得到父母的愛與信任的孩子,這兩種手段通常是能夠奏效的,一般都能讓霸凌者知難而退。歸根結底,家人的愛與信任支持,是對孩子的最好保護。

即便沒有家人的支持,能夠奮起反抗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能有效制止霸凌的繼續。就像那個 13歲被母親遺棄,從此輟學混跡街頭的小北,在被霸凌時選擇了絕不屈服,捱打一定要打回去,至少也能讓那些霸凌卻步。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缺愛的孩子被霸凌後的出路

1、 隱忍

隱忍,是對霸凌最大的縱容,最終換來的只有越來越深的絕望,甚至毀滅。

就像逆來順受的胡小蝶,換來的是魏萊的變本加厲,最終自己被逼到跳樓自殺。

當陳念選擇了隱忍,每天小心翼翼地活著,換來的卻是被身邊的同學嘲笑,被人故意絆倒摔下樓梯,被球砸,被堵在家門口群毆,被扒衣服拍視頻,被剪頭髮等侮辱……

就連她"忍到高考結束就好了"的盼頭,也被"魏萊也想報考北大"的消息擊碎,最終不得不進行自毀前程的絕地反擊。

2、 逃避

有些孩子被霸凌後會選擇逃避,比如躲在家裡不去上學等,但,逃避只能逃得了一時,卻無法逃避一生,而且逃避的代價是,斷送自己的人生機會。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3、 尋找保護人

就像陳念幸運地找到了小北,得到了暫時的保護。

只能說她幸運的是遇上了一個真心喜歡和保護自己的人,但現實中,這樣的理想保護者是極少的,很多時候甚至連自己親人都難做到。

更多的孩子,反而因為遇人不淑,而陷入另一種危險境地中。這種教訓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什麼樣的人容易遇人不淑?就是從小缺愛的人。

也正是由於缺愛,遇上了稍稍對自己好一點的人,就會徹底失去的抵抗力。就像陳念和小北,遇上關心、保護自己的人,從此無法抵抗對方的吸引。

而且,一旦分開,孩子依然無法擺脫被霸凌的命運。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一位網友說:

我也遭受過校園暴力,青春期父母不在身邊,也找過小北庇護自己。但是跟小北之間沒有故事,為了不受欺負跟我的小北在一起,後面覺得不好,跟我的小北分開,分開後的第二天,被一群女生打!

孩子最好的保護人,小時候是父母,長大後是自己。而父母所能做到的,就是用愛和信任支持,給予他們保護自己的勇氣與底氣。

​一個孩子和家人的關係,就是他性格的底色,也是在決定著他今後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模型。

《少年的你》:霸凌,是缺愛的一種後遺症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