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鞭挞者”猎杀波斯“支奴干”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处于战略守势,而苏联的势力都处于扩张当中,不单在非洲和东南亚,在中亚地区也是如此。随着苏联的势力越来越深的渗透进阿富汗,它和当时亲美的伊朗、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摩擦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由此在苏联-伊郎边境和阿富汗-伊朗边境的紧张局势也持续升级。这期间,苏联人把一个米格-23M飞行团部署到了距离阿富汗最近的土库曼斯坦军区下属的阿克特佩空军基地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

红色“鞭挞者”猎杀波斯“支奴干”

米格-23M原型机,挂载6枚R-60空空导弹,机身使用了双联挂架

红色“鞭挞者”猎杀波斯“支奴干”

刚下线的米格-23M 02号

1978年6月21日清晨 6:21分,部署在土库曼斯坦首府阿什哈巴德郊区巴吉尔村附近的苏军雷达站报告四架不明飞行物从伊朗一侧低空低速穿越国境线,在杜尚克附近进入苏联领空,目前已经深入国境线15-20公里。

5分钟后,阿克特佩空军基地的雷达也探测到这批“不速之客”,第152防空团副团长J.A.米洛斯拉夫斯基中校命令德米亚诺夫上尉驾驶一架米格-23M战斗机前往拦截。到达指定区域后,德米亚诺夫上尉开始只找到一架直升机,而且吃不准其是敌是友,因此他返回给地面指挥中心的结果也含混不清,而那几个“不速之客”却仍在苏联境内徘徊。无奈之下基地只好将其召回,并于6:52分派遣瓦莱里·斯金德上尉驾驶另一架米格-23M战斗机前往观察。

瓦莱里·斯金德上尉发现了四架“不速之客”,而且正确判断出他们的型号和国籍——全部是伊朗皇家空军的CH-47C“支奴干”直升机。判明对方来路后,斯金德上尉立即接到了“攻击”命令,当时这群“支奴干”正分成两个双机编队沿着当地卡拉库姆运河向西北方向飞行,当他们发现自己被苏联防空军的战斗机盯上的时候,立即转向西南朝科佩特山脉方向飞行,准备逃回伊朗境内。

红色“鞭挞者”猎杀波斯“支奴干”

伊朗皇家空军的CH-47C“支奴干”直升机

此时瓦莱里·斯金德上尉驾机向下俯冲绕到距离他最近的两架“支奴干”后面,迅速发射了两枚R-60(AA-8“蚜虫”)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都命中了目标——落在最后的那架“支奴干”当场坠毁,8名机组成员全部丧生。向地面基地报告自己“收拾了一架敌机”后,瓦莱里·斯金德上尉立即掉过头准备收拾剩下那架“支奴干”:他用米格-23战斗机机腹下的GSh-23L型23毫米双管航炮向剩下的那架“支奴干”开火,前后打了72发炮弹,最终击中了这架CH-47C直升机的右侧引擎。所幸的是这架“支奴干”的飞行员很幸运,他们最后成功地迫降在苏联边境一侧,四名机组成员安然无恙,但很快被闻讯赶来的苏联边防军逮捕,事后查明这架“支奴干”的编号为“5-4092”。前两架“支奴干”则逃回伊朗。

红色“鞭挞者”猎杀波斯“支奴干”

迫降的5-4092号伊朗空军的CH-47C“支奴干”直升机

尽管在这场一边倒的空战里伊朗人吃亏不小,但双方最后还是选择了淡化处理:苏联人随后允许伊朗人修复这架“支奴干”,然后带上那四个被俘的机组成员飞回伊朗。

瓦莱里·斯金德上尉既没受到处罚也没得到任何奖励,之前部队领导向上级要求授予他“战斗红旗奖章”,但最后却被克林姆林宫拒绝,理由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很复杂”。

结合公开的资料看,当时克林姆林宫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美国一直利用巴基斯坦和伊朗作为基地对苏联进行侦查:U-2侦察机当年就是从巴基斯坦起飞进入苏联境内侦查,而美国国家安全局也在伊朗境内建立侦听站侦听苏联境内的通讯信息,出动各种飞机 “打擦边球”更是司空见惯。与此对应的是中亚局势已经危机四伏:伊朗政局已经不稳,一场宗教革命正在孕育中,而阿富汗局势也是一触即发。双方刻意淡化处理此事背后恐怕是害怕第三方势力介入其中让中亚本来复杂的局势更加难以控制。果然一年以后中亚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1979年2月伊朗爆发宗教革命,皇室政权被推翻。同年12月,阿富汗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在得知美国已经在迪哥加西亚部署了快速反应部队准备干预阿富汗局势后,勃列日涅夫在病榻上批准了苏军入侵阿富汗的计划,就此,苏联人的“越战”打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