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拋售、雙十一促銷,這個樓市有點冷


降價、拋售、雙十一促銷,這個樓市有點冷

最近的樓市相比前一段時間可謂是有點冷,無論是恆大等房企的降價全員促銷還是潘石屹的拋售房產,亦或者是雙十一的房企大促,都讓引起了人們對於樓市的各種猜想。尤其是在臨近年底,各大房企距離年度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時,這種促銷雖然像是為了業績而努力,但也看出了樓市的壓力。

當然,無論是拋售也好還是降價,或者是雙十一,每個機構和組織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變過多的揣測,但是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整體的價格壓力和銷售壓力都在增加。雖然從數據上還沒有真實的體現出來,即使是每月70城數據依舊保持穩定,但是在真實的交易市場,樓市早已經提前入冬。

在此輪房價上漲的週期裡,其實剛需群體所佔的比例並沒有多少,這也是為何會出現打擊炒房者的政策,而隨著炒房群體的減少,本身房產需求並不旺盛的市場開始降溫。尤其是對於剛需群體來講,人們還是更加傾向於新房,而對於炒房者手中的二手房,其實大部分的購房者都會了解。

炒房者買房是為了尋找接盤者,但是我們現在來看,無論是價格原因還是購買力原因,都給普通購房者提高了門檻,而且即使是想要長期持有,但是從價格上漲的潛力來看,近幾年內很難有太高的增長,即使是上漲也僅僅是市場水平而不是實際的成交價格。

當下的部分城市已經出現了降價的情況,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一些群體自然是持幣觀望。對於大房企來講,這種狀況或許還能堅持,但是對於資金短缺的小房企來講,只能是降價銷售一條道路。從今年房企破產的數量來看,超過400家的數量已經超過往年,另外土地流拍的數量更是驚人。

部分地區的房價大概率會回到16年,當然只是特定的區域和項目,畢竟那些依靠著市場和炒房者推動上漲起來的房子,接下來就會面臨市場的懲罰。而對於購房者來講,只能是被動的接受,畢竟當初買房或許都有占房價下跌便宜的心理。而對於那些核心區域的房產,依舊是普通購房者需要仰望的,至於價格能否下跌,或許也只能是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