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公布入选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举办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通知》(云文旅联发〔2019〕5号)要求,云南省16个州(市)共上报80个节目,经组织专家审看,确定69个节目入选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名单。红河州传统舞蹈《吹响鱼鳞跳起铓》、传统声乐《哈尼族哭嫁》、

创新声乐《花开幸福来》、创新器乐《笙之乐》和创新舞蹈《背》五个节目入选。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记者获悉,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致力充分展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展现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成果,倡导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并且希望通过挖掘、整理各民族特有的歌、舞、乐表现形式,提炼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语汇,舞蹈语汇和韵律,使展演节目成为本民族认同、各民族喜爱、雅俗共赏、易于推广普及的艺术作品。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展演节目分传统性节目和创新性节目两大类,传统性节目强调节目的民间性、原真性、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原有形态;创新性节目强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意,立足传统但要有新意。本次入选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名单的节目将于11月16日至21日到大理州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届时红河州入选的五个节目也将精彩上演。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吹响鱼鳞跳起铓》

《吹响鱼鳞跳起铓》流传在红河州蒙自市西北勒、水田乡朴喇民间,是一种技巧性强的习俗舞蹈,旧时专为丧事上祭时演出,现在逢喜庆节日时也表演,已逐步变成表演性娱乐舞蹈,西北勒的“跳铓”自文山开远一带传入,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相传,初时“跳铓”是一男一女表演,现在已变成两男持铓锣,按铓锣的音色,大钹、小镲、小锣齐敲击,并有唢呐、大号吹奏《送丧调》伴之。由于大钹节奏上的变化,形成很有特点的固定节奏,又在大号等吹奏乐器的烘托下,音响强烈而沉重,进一步渲染了舞蹈的情绪。舞蹈分三步、四步、蹲铓、跪铓、背铓、咬铓、驮调、咬祭物等内容,动作讲究头、肩、背、腰、胯、脚、手的配合。整个节奏缓慢拘谨,沉实含蓄、外柔内刚。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哈尼族哭嫁》

哈尼族哭嫁是哈尼族的传统婚礼习俗,姑娘出嫁前,新娘与其女性亲属,多举行哭嫁仪式,用“哭”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迎接出嫁这一人生的重大转变。哈尼族婚俗的哭嫁歌,哈尼语称“迷威威”“然迷苏咪依威”,是哈尼族妇女出嫁时演唱的歌曲,它展示了哈尼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花开幸福来》

“走进彝家阿细山寨,油菜花露出了笑脸,迎春花排起了队伍,在向春天致敬,桃花引来了一群群蜜蜂采蜜,粉白的梨花开满了枝头,一幅幅精美的墙画描绘出村民致富的梦想,一排排整洁的院落体现着新农村的富裕、文明与和谐…”

创新类节目《花开幸福来》通过讲述彝家山寨随着脱贫奔小康政策的落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特色鲜明的美丽新农村,彝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彝家人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唯有用心中的情唱出赞美幸福生活的美好旋律。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笙之乐》

芦笙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大多用于群体活动,作为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代表。《笙之乐》通过高音芦笙与低音芦笙的独奏与合奏,演绎出了苗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时代进取精神。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背》

彝族女子群舞《背》讲述的是在一个名叫“阿卡”的地方,那里的女人不论上山还是下田,都将背上自己用爱与呵护编制的背篓,背着孩子踏遍坚实的土地,辛勤地劳作。时光如同流星转瞬即逝,曾经背篓里牙牙学语的婴孩慢慢长大,而那位背着背篓的母亲年岁已去,等到孩子为人母时,她也将接过年迈母亲的背篓,“您背我小,我背您老”,将这份情感世代延续,子子孙孙铭记于心。

赞!弥勒入选这份省级名单…


总编/孔令勇 值班编辑/赵树龙 排版/邱少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