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人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產城融合”是怎麼樣理解

自從安慶9月26日召開關於“茶嶺高鐵新區”專題會議後,各貼吧、本地群等一些網絡平臺就對高鐵新區發起了很多交流。

安慶人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產城融合”是怎麼樣理解

大部分是年輕人是很期待的態度,全國其他的一些三線城市也有高鐵新區項目而且發展很好,比如鎮江的丹徒新區板塊:現在就是可以比肩主城區的新區,區中心有寶龍廣場、冠城國際等四大商業綜合體;東邊是大學城和米芾廣場類的文化公共空間;上黨有北汽分公司為代表的知名企業;

主城區的市民持相對保守的意見,認為城市資源有限,城市框架拉得太大反而不能形成合力發展;也有一部分人擔心新區會分流資源和人口,對自己所在的主城區是利空影響,這類思考的小夥伴到多略有微詞;還有就是覺得沒必要的,說高鐵站只是交通站點沒有太多產業會去投資開發;

更多的是觀望態度,對於本地大多數人來說,以前也沒見過高鐵新區,非常新鮮的事情,處於好奇態度;一些外地工作的小夥伴,暫時也沒考慮回來,如果高鐵新區發展好也是一個選擇,發展不好也無所謂;

安慶人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產城融合”是怎麼樣理解

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的理解可能先要對新區發展定位來了解,規劃要求是城市建設與產業導入一體推進、同步實施,實現新區後續平衡發展。也就是“產城融合”。

“產城融合”是什麼?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新區的產城融合,顧名思義是以產業為出發點融合城市發展,更多的是體現在整體化、集成化、模塊化。

整體化、以往的老城區或者主城區的發展,就是在外沿出讓點地塊規劃個住宅或者其他項目,很難對整體板塊重新定位,可塑性不強;新城區就是一塊空白,按照城市規劃定位,整體建設區域功能,就如一個空白的電路板,想做成什麼樣就做成什麼樣;

模塊化、

模塊化是指解決一個複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層把系統劃分成若干模塊的過程,有多種屬性,分別反映其內部特性。產城融合也是如此,通過整體佈局然後就是模塊設計,各個模塊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功能,通過集成後最大效能的發揮整體能量;

集成化、對於新區板塊有了規劃上的定位,然後就是整合各個模塊的功能,集成出具有產業和城市魅力的智慧新區,這樣可以更流暢的打造出有競爭力的城市空間,當然也會結合區域特點建設突出特有的新區特色;

安慶人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產城融合”是怎麼樣理解

產城融合項目在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開始運營而且有許多優質項目案例。

比如佛山碧桂園的產城融合項目,平臺有四大維度,“產業+地產+金融+應用場景”。這四個關鍵詞對於企業家們來說,正是轉型升級、優化資產的企業所需。產業先行指的是產城融合核心,通過產業升級、人才紅利、配套打造為產業提供更好發展空間和平臺;地產支撐則是產業“輕裝上陣”,讓企業聚焦其核心主業,關注市場、產品和研發,碧桂園“重資產”解除企業的後顧之憂;再通過提供融資租賃、售後回租等金融服務,支持企業降低前期資產投入;應用場景則主要指與合作伙伴共建產業平臺,提供市場、共享市場。

打造1個重資產平臺+N個科技、產業、人才、金融服務等輕資產平臺,通過培育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產業,來推進盤活總資產,更好實現產城融合,也正是碧桂園幾大產城項目正在為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而打造更好的搖籃。

“未來,五大產城項目能為佛山市孵化更多企業,創造更多稅收,預計能為社會提供超三萬個就業崗位。”碧桂園佛肇區域營銷副總經理劉甘雄說道。

安慶人對於茶嶺高鐵新區“產城融合”是怎麼樣理解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借鑑全國產城融合十幾年的經驗,一定會為安慶茶嶺新區的城市建設帶來不少養分;高鐵新區“產城融合”的定位是,承載著為安慶拓展投資空間、完成產業升級、以及吸引更多城市人才等多方面的任務。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