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曹操真的没有刘备得人心吗?

张鲁更倾向于曹操是因为曹操代表的是国家,是正统

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曹操真的没有刘备得人心吗?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疑是汉末最为高明的政治智慧,因此真正最为得人心的反而是曹操。

官渡之战,张绣和贾诩弃四世三公、武将如雨、谋士如云势力强大的袁绍,而投奔势力弱小的曹操,除了贾诩慧眼识英雄之外,打动张绣的就是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是国家。

江东许贡上书朝廷,认为孙策有不臣之心,被孙策杀死,后来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导致孙策英年早逝。毫无疑问曹操就是这个朝廷的代言人,同样心向朝廷的刘繇、王朗、陆康等等江东世家比比皆是。

荆州刘表一死,荆州代表蒯家和蔡家迅速勾搭上曹操,来不及通知刘备就投降,导致刘备差点被曹纯的虎豹骑追上。零陵人刘巴更是三次想远离刘备,结果无奈之下才投降刘备。

张鲁本就想直接投降曹操的,但是手下有很多人不同意,毕竟张鲁统治汉中、巴州三十年,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其弟张卫就非常不满,亲自带兵去阳平关拒守,但是很快被打败。

张鲁又提议投降曹操,手下阎圃就出注意认为,打了败仗就急于投降,恐怕会被曹操看轻,张鲁于是退军巴中,临走左右就建议把粮仓财宝烧掉坚壁清野,张鲁说“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遂。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遂封藏而去。

注意张鲁提及的话语是归国家,很显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曹操在当时就是代表的正统,是当之无愧汉室代言人。

曹操对张鲁的五斗米教并不反感,条件宽容优待

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曹操真的没有刘备得人心吗?

《华阳国志·卷二》: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

虽然《华阳国志》中有记载,但实际上这句“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真实性尚未有定论 。但是张鲁倾向于曹操是非常明确的,曹操当时三分天下有其二,既然要投降自然投降最为强大,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势力。

曹操实际上非常需要五斗米教为其巩固思想统治,这也是曹操对张鲁很优待的原因之一。张鲁投降之后,一门五子皆封为列候,张鲁本人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还为儿子曹宇求娶张鲁女儿,结为亲家。

张鲁和其部署被迁移到长安三辅和邺城一代,张鲁家族凭借曹魏对其的宽容和优待,或明或暗的继续传播五斗米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五斗米教在中原和北方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曹操之精明,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岂会容忍张鲁家族的小动作,那么很显然,张鲁投降之后依旧被委以重任,传播五斗米教是曹操允许的。曹操需要这样的喉舌和思想工具来达成笼络人心的目的。

因此实际上曹魏能成为天下最为强大的势力,是比刘备亦或孙权更得人心的

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曹操真的没有刘备得人心吗?

一再强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就在于这计策的确是当时乃至后世不断效仿的好计策。曹操凭借政治的制高点,这才一路后来居上成为天下霸主。

在人才争夺战中,曹操代表正统的因素更让曹操占尽优势,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江东一片降声就可以看出曹操更得人心。无独有偶,曹操降服张鲁之后,益州城内一日十惊,刘备斩之不绝。

实际上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更多是凭借军事高压才让人心归顺罢了,当然曹操实际上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是因为曹操对内部的世家不妥协的缘故。等到曹丕答应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天下人心向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家族接受曹魏的遗产,顺利吞并天下自然是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