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10月31日,一段天水兩女生遭罰跪扇耳光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兩女生在學校內被掌摑,其中一名女生還被逼跪在地上。有網友稱,該欺凌事件疑似發生在甘肅天水市秦州區皂郊中學。秦州區教育局通報稱,經初步調查,網民所反映的情況屬實。目前,涉事學生情緒穩定,正常上課,涉事學校分管校長已被停職。

什麼是現實,這就是現實!校園霸凌層出不窮,促使霸凌者氣焰囂張的原因只有一個:犯罪的代價低到幾乎沒有。

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有人問能不能帶孩子去看,很多人的建議都是不要帶孩子去,一部關於孩子的電影,卻不能帶孩子去看。

為什麼?因為電影現實的有些殘忍。

《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1

電影的主人公陳念是一位高三學生,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那段時間學業壓力非常大。故事就發生在陳念高考前60天。

那天陳念和同學胡小蝶一起去拿酸奶,走到半路上,胡小蝶把酸奶筐放在陳念手上,她說:“你們都看見我被欺負,為什麼不幫我?”那天,胡小蝶自殺了。

陳念是個善良、獨立的姑娘,她不忍心看著胡小蝶以那樣慘烈的方式離開,於是把自己的外套蓋在了她身上。一時善心,卻帶來了無休無止的厄運。

校園霸凌降臨到她身上,她想躲,躲不開;想告訴媽媽,說不出口;她選擇了報警,沒多大用,學校開除了班主任,留下了霸凌者。

現實和電影何其相似,停職了校長,留下了霸凌者。不同的是,現實中被欺負的孩子沒有遇到小北這樣的守護者。

提到孩子的惡,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就像電影中魏萊的媽媽,她覺得任何人都可能犯錯,但是自己孩子肯定不會,因為她成績優異,不用父母操心。

當陳念被欺負到忍無可忍報警之後,她當時認為警察能保護她,但是沒有,施暴者仍然趾高氣揚地和她坐在一個教室,思考著要怎麼報復她。

求人無用,只能靠自己。一次善念,她認識了小北,一個世人眼中的小混混。於是他倆結成同盟,共同對抗外界的欺凌。

是什麼讓一個善良、明理的孩子寧願去依靠一個“不良少年”,也不願意再相信大人?

《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2

天水校園欺凌的視頻爆出後,評論區一位網友的回覆令我印象很深:我的人生就是被這樣的校園暴力改變的,當時我還手了,就是因為我還手了,他找來一群人把我揍了一頓。

雖說那個時候問題解決,那個人家長也賠禮道歉,但從那時候起,我對學校的陰影就特別大,真是“熬”到初三畢業,就不上了,特別怕學校,在當時我成績還是中上游。

校園欺凌的影響很深,甚至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不是當時的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彌補得了的,而且很多情況是連這句“對不起”都沒有。

至今還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被班裡一個學習很差的男生欺負,他和我同桌。有天他把我擋在放學路上,朝我後背錘了幾十拳,當時哭的都快喘不上氣了。

要好的女同學拉著我去找班主任,我哭著把情況告訴了班主任,當時只有一個請求,希望能調開座位。但是第二天當我去上課,被同桌推到板凳底下再去找老師的時候,他還是不作為。

那時候的無助到現在都記得,每次看到校園欺凌的新聞或是電影,第一反應是逃避,不敢看,因為會喚起曾經的記憶。

幸運的是,那時候的同學不像電影中的旁觀者,她們沒有孤立我,反而是一直幫我。後來升級,換了位對學生特別好的老師,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和鼓勵,學習成績開始轉好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遭遇欺凌的時候回家不告訴父母。因為父母很忙,我要懂事,不能讓他們操心。

就像電影中的陳念,眼裡看到的都是母親的不容易,於是自己抗下了一切。

《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3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學校是第一屏障,也是最“無力”的

學校是校園欺凌發生的場所,也是最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校園欺凌的地方。但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面對校園欺凌,學校是無力的。

電影中陳念被欺負報警後,警察經過一番審訊無果,最後班主任被停職。因為高考的原因,對欺人者不予追究。

現實情況和電影相差無幾,前有13歲男孩故意殺人不負刑事責任,後有天水市某中學停職校長,對霸凌者“無能為力”。

有時候並不是學校、老師不願意作為,而是大環境如此,“因為是孩子,所以不能懲治。”現狀是無奈的,但是這不是任由學生被欺負的理由。

學校可以加強管理,防微杜漸,雖然不能萬無一失,但是多視察,認真對待學生的反饋,把孩子安全交到家長手中,盡力保障學生身心安全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師在平時教學中,除了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外,也需要儘量抽出精力關懷下學生的日常表現、精神狀態,一旦發現不對勁,要儘快反應到學校並聯系家長解決,不要等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才想到採取措施。

  • 社會:多關注、多倡議

最近新聞報道了好幾起霸凌事件,在這些新聞的評論區我看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和倡議,雖然人民群眾左右不了法律法規,但是多一些關注,也能起到推進事件進展的作用。

包括最近幾年出的幾部反應校園霸凌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會輿論對這一事件的討論和關注。雖然沒有很直接的作用,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到,有些事件的處理結果正在朝著正義的方向前進,比如雲南李心草的案子。

要想徹徹底底的消除一些不良現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隻要每個人都貢獻一點力量,一起關注孩子、保護孩子,終會將校園欺凌趕出陰暗的角落,給受傷孩子提供一些保障。

《少年的你》:幾十年過去,文明在發展,欺凌卻在繼續

  • 家長:一切為了孩子的前提是保護好孩子

電影中陳唸的媽媽為了躲避外債到外地賣劣質面膜掙錢,留陳念一個人在家。家門口被人貼滿了討債、辱罵的標語,晚上經常有人來討債。

陳念每天放學都要先撕掉門口的標語,晚上正在寫作業,聽到討債的聲音,趕緊關燈,躲在桌子底下。

媽媽的口頭禪是:在咬牙忍一忍,考上大學就好了。陳念是懂事的孩子,她寧願自己躲著哭,也不想給媽媽添一丁點麻煩。

家長都喜歡懂事聽話的孩子,但我卻希望孩子任性一點、多點脾氣,因為這樣她可以把情緒發洩出來,不用把任何困難都壓在心裡,自己默默承受。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的物質條件只是一方面,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關心愛護和理解。

陳唸的媽媽東躲西藏想多掙點錢給孩子。但是她忽略了孩子對關心、愛護的需求,直到最後陳念從警局出來,她才意識到自己錯的多離譜。

即使強勢無情如魏萊,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爸媽的認可。電影中魏萊的人設一度令我很困惑,在我的印象中,校園欺凌的施暴者應該是學習差勁、品德敗壞的差生,誰會想到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孩內心會如此冷漠無情。

直到讀了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節故事裡的“眼鏡仔”經常因為成績不好挨媽媽打,爸爸工作忙很少回家,家裡經濟條件很好,父母給他請的都是最貴的家教。但是沒有人在意孩子的心情,只是盯著他的成績。

很多事情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而言卻比天還大。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瞭解他的處境和心情,不要等悲劇出現,才想起要彌補孩子。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